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把心理学的討論与研究深入推进一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2月1日,邀集上海心理学界专家学者、教师学生60余人,就心理学上存在的一些理論问題,作了初步討論。会上涉及的問题大致有如下三方面:其一是人的心理的阶级性問題,在这个問題上,着重談了人类的心理規律以及一切的个性的个別差异是否都有阶级性;其二是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問題;其三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问题,巴甫洛夫学说在心理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問題。这三方面在同志們口头或書面发言时虽有所侧重,但是相互联系的,归根究底是人的心理的阶級性问題。关于第三方面的問題,发言者意見比較一致。  相似文献   

2.
最近,上海市法学会举行了“大陆与台湾经贸法律实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有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和台湾等地学者共60余人。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台商在内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法律环境评价 与会者认为,由于海峡两岸40多年的长期隔绝和分离,台湾与大陆形成了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研究会第一次年会,于一九八○年三月四日至九日在成都举行。会议就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时,大家一致认为林彪、“四人帮”诬陷刘少奇同志搞“阶级斗争熄灭论”应予推倒。因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随着阶级的消灭,阶级斗争也会逐步熄灭。我们不是“阶级斗争熄灭论”者。因为阶级斗争尚未熄灭;我们是“阶级斗争逐步熄灭论”者,因为阶级斗争正处在逐步熄灭之中。对于人民内部还存在不存在阶级斗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人民内部还存在阶级斗争。因为现在讲阶级斗争,已经不是过去剥削阶级尚存在时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而是同剥削阶级残余的斗争,阶级斗争也是一种残余形态。这种阶级斗争,并不全部表现为敌我矛盾,同时表现为人  相似文献   

4.
(一) 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必须首先弄清什么叫阶级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报纸有阶级性时指出:“有人说,报纸没有阶级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种话就讲得不对了。至少在帝国主义消灭以前,报纸,各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要反映阶级关系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44页)可见,因为报纸反映了阶级关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就叫有阶级性。没有阶级性是什么意思呢?毛泽东同志也有过明确论述:“大字报是没有阶级性的,等于语言没有阶级性一样。白话没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2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文艺心理学学会组织召开了以“心理学与马列主义文艺学”为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学会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的《关于文艺本质问题的思考提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赞扬《提纲》作者的理论勇气,充分肯定《提纲》所探讨的问题对于马列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从各方面予以认真的商讨。我们特将陆教授的《提纲》和部分与会者的发言给以刊载,并期望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三月底,本刊举行了一次文学艺术中的典型问题的座谈会,企图就典型问题上存在的修正主义观点及典型问题本身,作进一步的批判和探讨,特邀请本市部分高等院校师生及部分文艺工作者约20人,就典型的意义、典型与个性、典型与阶级性等问题,交换意见。与会者的发言,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对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人学’”一文,在典型问题上所表现的修正主义观点的批判;(二)对阿 Q 这一典型的看法。对第一个问题,意见比较一致。到会者认为,“论‘文学是人学”’充满着反动的人性论,表现了一系列的修正主义观点。大家指出,人性总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7.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对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又重新提出讨论已近两年了。参加讨论的人很多,发表讨论文章的报刊也很普遍,可见这是个多数人关心和感兴趣的理论问题。自然科学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中逻辑学、语言学的真理也是没有阶级性的,这点,绝大多数人的认识基本一致。问题的争论集中在对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分析上。分歧的观点、论据都摆出来了;分歧的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趋于明朗,主要是在两个前提问题上:第一,什么是真理;第二,什么是阶级性。要讨论得好,需要首先在这两个前提问题上取得一致的准确的认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许多同志通常采用的定义性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对真理这个概念的正确、全面的表述?讨论中已经有人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正在深入展开讨论,尚未得出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对什么是阶级性的问题,讨论中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它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而阶级性则是指一定阶级的主观要求、意志和愿望,是反映者的属性。因此,不能说真理本身也有阶级性;另一种意见认为,阶级性也是客观的,它也不依人们、阶级的意志为转移,阶级性和客观性都是社会科学真理的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只有把这两个前提问题弄清楚了,讨论才会有共同的基础,共同的语言。前提不解决,问题就无法解决。本刊两次发表计论这个问题的文章,都是采取笔谈形式。对笔谈文章我们希望短而精,长话短说,开门见山。一次谈不完,可分几次谈,以便于更多的人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传统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性)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心理活动的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三个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统一整体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是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心理状态”这一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以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各个学会、各高等院校和文艺团体,蓬勃地开展了学术讨论。除了经济学界热烈讨论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问题和计件工资问题外,各门学科都提出了问题,进行讨论。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问题、人民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问题,心理的阶级性问题,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生理与心理的关系问题,对北大和复旦学生编写的两部《中国文学史》的评价、以及由此引伸而来的:民间文学的地位与作用、现实  相似文献   

10.
从进化心理学到心理基因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学术论坛》2007,30(11):25-28
进化心理学认为,生物的心理素质、心理能力与生物机体同样经历着进化的历史过程.组织心理活动的功能模块的成长进化受遗传控制,揭开了研究心理组织性演化的序幕.生物学基因论的心理学类比、进化心理学的高层次提升,引导出心理学层次的自组织信息--心理基因.心理基因论主张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两大信息系统;心理基因以先天基因为起点,通过不断整合外来信息和心理活动信息而形成,具有继承性、决定性、稳定性、变异性.计算机程序软件是心理基因的技术模拟,脑电渡的精密检测将有希望破解心理基因的密码.心理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实践探索,将有可能回答心理基因论与进化心理学关于生物性与社会性分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一、文艺的根本属性不是阶级性而是人民性在我国,不少人把文艺的阶级性当作文艺的根本社会属性,而把文艺的真正的根本社会属性——人民性淡忘了。这是一种历史的误解。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文艺的出现,要比阶级斗争的出现早得多。文艺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私有制阶段,随着社会上的人分裂成为对立的阶级,文艺才带有阶级性,才逐步成为表达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工具。至于明确地提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严格地说,那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以后,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化时期才形成的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  相似文献   

12.
关于直觉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我国学术界对直觉问题的探讨,笔者对直觉的本质进行了反复的思索,现将思索的结果整理成文,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1直觉的本质与人的认知定势紧紧相联,是人的认知定势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所谓定势是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苏联定势心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心理学家乌兹纳捷认为定势是一种整合。人的心理是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系统。人的心理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种动力系统,是因为存在一种自我组织功能。这种自我组织功能是一种对内部的各种反应模式、对内部的各种心理模型、对所接纳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一些编辑工作者中,存在着以名取文、看人用稿之类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编辑在编稿时存在着一种定心理。定势这一概念认为,由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对活动的某种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通俗地说,定势是一种完整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对某种行为作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也称组织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管理心理是心理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特殊领域。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对物的管理与对人的管理。无论是对物的管理或是对人的管理都有心理学问题。在物的管理中涉及的心理学问题是人和  相似文献   

15.
许多著名学者都曾预言,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心理学将成为众知识之林的带头学科。这未来已为期不远,那么目前中国心理学的现状如何呢,它能不负众望,肩负起这未来的重任吗?笔者想斗胆来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若能借此以引起心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将是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与心愿。一、心理学界的氛围我从1984年做心理学的研究生,算是最初接触了心理学界,每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总有些自己的感受。1989年下半年我有机会专程采访了一些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走访了国内几个心理学系和心理学研究机构,自己觉着对国内的心理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首先便以“心理学界的氛围”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指示 ,广东哲学学会和广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于 2 0 0 1年 5月 17日至 18日在番禺莲花山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座谈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 30人。与会者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理论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理论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哲学的发展与当代世界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与会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革命的和科学的 ,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暨武汉市心理学会于5月底在武昌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议。关于感知的阶级性问題是讨论问題之一。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部分同志认为,过去一般教科书对于感知所下的定义,是对于任何人,甚至动物都适合的。它是从人的自然实质这一方面出发把人的心理现象当作靜止的东西予以孤立抽象分析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这个定义是生理学的而不是心理学的,它乃是资产阶级心理学中构造派观点的一个翻版。那么,什么才是感知呢?这些同志认为,应该抛弃原来的说法,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论观点来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研究在 2 0— 3 0年代和 80— 90年代出现两次热潮 ,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百年来 ,中国美学界围绕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心理机制与艺术创造的特殊心理活动两大基本问题 ,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争鸣和创新 ,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从历史和现实来看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 ,主要希望不在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 ,而在审美和艺术经验的科学研究 ,并且要从审美经验的特点出发 ,形成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应当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体系作为突破口 ,通过深化对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思想体系和特点的研究 ,实现传统审美理论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文学表现人性问题,历来争论颇多。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下,“文学是人学”被否认了;阶级性被当成人性的全部内容和唯一表现。于是,文学作品只能反映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只能做一时一地的政治宣传和政策图解;而不能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和各种各样的人物,不能描写各种人物固有的人性。许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语言习得研究可以从心理语言学等多方面入手。本文以心理学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概述了心理学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并讨论了这些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