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儒学与两汉师生关系刘厚琴儒家学说以调整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指归,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理论。汉代"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学对汉代师生关系影响如何?这就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一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人师"'呢...  相似文献   

2.
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文化思想学说,它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载体,各式各样的思想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们在儒学的外衣包裹下,表达的却是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核。正是凭借载体性,儒学作为“显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晚年的儒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三民主义学说的阐发。在其晚年,以国民党“一大”以后十八次讲演三民主义为基础,重行解释三民主义。他以民本思想为本位,在继续吸纳、融合西方政治学说的同时,也“因袭”中国固有文化──孔孟儒学中的有价值部分,力主恢复一切国粹,恢复固有的道德与智能,使之为中国近代化事业服务,从而恢复民族固有的地位。凡此,构成了孙中山晚年思想中儒学倾向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陆学是在综合儒、道、释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它的本体论思想明显受到了禅宗本体论的启发,但是它又不同于禅宗本体论,它仍属于儒学范畴,儒家学说始终是陆九渊学说的核心、中心,是体,禅宗一直是陆九渊学说的外壳、外层,是用,陆九渊学说的这种“儒体禅用”的实际状况,使得其显现出近禅不是禅而是儒学的本来面目,是吸收了佛禅思想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三国演义》仁政思想的悲剧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三国演义》仁政思想的悲剧实质宋克夫在古代的中国,儒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以儒学伦理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由于这一特质与政治的交融与渗透,“仁政”仰或“王道”曾被正统的儒学思想家们推崇为理想的政治。作为一部“合天...  相似文献   

6.
论儒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自创立儒家学说以来 ,儒学即以其仁、礼互补的人文精神传播华夏。儒学之所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 ,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开放性的学术品格 ,兼收并蓄 ,从而得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仁学思想罗坚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偏重于政治伦理。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历代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儒学作出不同的解释,使之独执中国文化、思想界的牛耳。儒学作为中国最悠久、最丰富...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重塑朱次琦的经师人师形象,接着朱次琦的“四行”、“五学”往下说,还是遍注儒家经典,简朝亮都是结合新的社会形势,朝着朱次琦学说的既定目标、具体路径为它输进新内容,使获得了较大发展的朱次琦学说延至民国中后期,并与同出一门的康有为别出的岭南近现代新儒学产生尖锐冲突,呈现岭南儒学近代转型的复杂性、艰巨性。因此,钱穆认为简朝亮未能传承朱次琦之学,实是未能抓住简朝亮经学生涯乃至朱次琦学说的要害。  相似文献   

9.
德治来源于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指以道德教化为施政准则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德治说逐渐演变成有效约束执政阶层和普通民众思想行为的精神力量,成为治理国家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儒学文化圈”地域内的越南、朝鲜、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中,以德治国的思想尤为盛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模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廉洁、民族和睦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促进作用。以德治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在当今全球化、多极化时代的存续和发展,构成了一道抵御西方文化侵略的“黄色防线”。以德治思想为…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儒学是在本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为主要特征,力图用儒家学说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新儒家认为中国文化应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民主等思想,使自己不仅成为道德实践的主体,而且成为“政治的主体”。也就是说,它要在中国文化的土  相似文献   

11.
儒学在两汉治国思想中的地位有较为明显的变迁。在取代秦朝法家思想和汉初黄老思想治国的过程中,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疑在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但是,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以儒术缘饰吏事,并非真正推崇儒学。到了东汉时期,儒家学说与政治思想相互适应,儒学逐渐从西汉时期政治的“缘饰”过渡到东汉的“以经义断事”,不断在政治话语中取得主导地位。儒学与政治思想的相互适应,在东汉时期获得了文化阶层最大程度上的认同。作为汉代文学代表的汉大赋,成为这一时期体现政治文化思想最为完备的载体,本文试图以京都赋中关于两汉国都选址的争论为切入点,来阐述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2.
《天下》是20世纪上半叶由中国人所办的一份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英文文化期刊,致力向英语世界自主传播儒家学说,摆脱西方传教士译介儒家经典的宗教性解读与理解的宗教色彩,多角度传播、阐释儒家学说,既有中国学者以20世纪心理学为基础对儒家圣人形象的"还原"努力,也有西方学者从中西思想比较入手,对中国儒家学说所做的比较研究,是20世纪下半期儒学研究之先声,推动多元化儒学思想阐释。  相似文献   

13.
皮日休与柳开均以道统作人自居,先后起而张扬儒家学说,阐发儒学的本质及思想核心,并开列出道统新谱系,其学术地位和历史价值不容忽略,而应引起关注。本文对此二人的儒学思想作了描述与剖析。  相似文献   

14.
《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我国古代先哲们无不借《易D说以立巴伦,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发展史的这条珍珠项链,就是由《易》这根金线串起来的。宋代的理学大师周敦颐,其以易学为宗,以儒家思想为本,并融入道释之说,建立起以宇宙生成学说为支柱的儒家理学体系,从而首开儒家研究宇宙生成学说之端,为宋以后理学提供了“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与模式。周敦颐灼儒家宇宙生成学说,可以说是一颗被《易》之金线串在项链中的闪亮珍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学说,主要由其《太极图》及《图说…  相似文献   

15.
孔子功利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仁至圣是孔子全部学说的终极目标 ,而求仁至圣并非是虚幻的理念 ,必须是体现善的行为事实。在孔子看来 ,最大的善的行为事实就是实现民顺国安。故孔子的全部学说始终都是在强烈的功利思想的观照之下阐释的。无论是仁爱思想 ,还是忠、孝、信、礼、义等等道德规范 ,随处可见其功利思想的痕迹。可以说 ,正是具有这种功利色彩 ,使孔子的儒学理论与后世所谓正统的重义务耻功利的儒学思想有着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周秦鼎革之际,诸子学派的“非儒”之争与贵族们质疑“儒效”同构了“腐儒”话语生成的思想场域。为建立健康的学政关系,荀子强调“君子必辩”,着力清理屈尊于势的参政儒人,于当时建构出“腐儒”原型以供学术批判。进入帝制时代,“腐儒”话语政治化,经由官方建构出新的话语霸权,逼迫着儒学两度转向:一是从“进取”转向“守成”;二是将先儒的道德哲学调适成一份廉政学说,率以维护帝国行政安全为首任。伴随着近代治权危机,“腐儒误国”之论鹊起,它又大体折射出人文与科技、东方与西方文明对话的多重冲突。全球民主化进程中,资本与市场的双重渗透既催生出真正的腐败之儒,又将下层儒学庸俗化为“腐蚀”大众的工具。总之,一部围绕“腐儒”的汉语概念流变史,既刻记下古代儒学应对治权变迁的跌宕起伏及思想得失,又映照出近现代儒学的发展困境与选择偏向,能从一个侧面深化认知中国儒学史。  相似文献   

17.
东亚各国的儒学研究倾向于围绕本国所受影响范围进行展开。可是,单单以各国儒学为基轴而扩展的研究是不充分的,还需要从一开始就跟进把握东亚儒学的整体状况。因此有必要存在两种儒学史。一种是以各国为基轴的儒学史,另一种则是一开始便着眼于东亚全体来书写的儒学史。各地的儒学深受中国的影响,即从中国单向地传往各地,而非相互交流影响。各地的儒学之所以独立性强,是受到了各地域国家意识较强的影响。而儒学的“天下”本来是指世界整体,并非某一个国家。在日本有言论称日本为“天下”,把日本看作一个世界,即各个国家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而这多个世界又包含在以中国为中轴的大世界当中。在这里各个国家处于“生态隔离”状态。儒学使用的概念能够包含多样的内容,各国才能利用它的特性来构筑本国特有的思想。日本特有的思想感受性能够获得表达方式,是以中国儒学为基础才得以实现的。值得重视的是,在东亚地区,儒学是基础素养,儒学形成了文化知识的共同基础。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首先,通过系统理论地说明东亚儒学的历史存在意义,使之与西欧思想相对化;其次,要系统理论地说明儒学在多样社会中具有明确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史撰作,是以记叙佛教东渐,于中国植根、融渗、滋长、发展、兴盛、演化的历史为对象的佛教经典。它取材宽泛,涉猎浩富,凡中国佛教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人物、学说、流派,诸如佛教的传入和流布,译经事业的开展,讲说著述之风,习禅明律之迹,历代王臣的信佛与毁佛,儒释道三教的抗衡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儒学核心的“人学”与作为“人学”的文学陈美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即分门结派,各自立说,百家争鸣,相互辩洁。但自秦汉独尊儒学以来,论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则不得不首推儒学。二千余年来,儒学对我国人民生活(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孔子秉承夏商西周三代的思想遗产 ,融旧铸新 ,在改造旧思想、旧学说的基础上 ,为他那个时代打造出新的思想、学说和理论品牌———儒学 ,由此奠立了农业文明状态下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新范式和话语体式结构 ,影响至巨。但当时过境迁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乃至后工业社会时 ,孔子及其儒学能否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思想、智力支持 ,或者说 ,这种支持究竟在多大程度、层面上发生了作用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