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宿州电视台的《直播宿州》是一个具有鲜明民生特征的地方台新闻栏目。栏目立足本地,以“说”新闻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较好地探索了民生新闻展播的发展道路,赢得了受众和业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讨论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在其中,人们既看到了各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成功,同时节目本身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针对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中存在的理念与实践的冲突,探讨了目前电视民生新闻所处的困境,并对民生新闻是否应当过渡到公共新闻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直播栏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蓬勃繁荣时期之后,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新闻选题、内容表达、话语方式和栏目表现形态的特点,这类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选题的乏力到内容低俗化,从“1+1”模式的单一化到栏目类型的趋同化.当今民生新闻直播栏目的变革思路:一方面,从观念层面上,媒介人需要对“民生新闻”形成正确的理解,将其视为一种价值理念,而非传统观念中的一档栏目或一种新闻体裁;另一方面,在新闻操作层面上,将包含民生情感、民生视角和民生态度的民生新闻价值理念具体化实践,将栏目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对理念的坚守.  相似文献   

4.
郭允涛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31-32,37
对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电视民生新闻具有的主要功能,市级电视台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的原则、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报道电视民生新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目前正经历着由盛而衰的转变,反观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我们理性地发现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演变律动,即电视民生新闻是社会转型期媒介回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电视媒体“新闻立台”战略抉择的路径之一;是地方电视媒体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所寻找到的突破口;也是电视媒体在竞争中以内容取胜的策略性考虑与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民生新闻概念与内涵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在电视新闻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新闻形式,也是电视理论界评说的热点话题.民生新闻的概念和内涵该如何理解与界定?文章对"民生"的概念,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关系,本土化与民生新闻等方面作了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成为各地方媒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可见,从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到引导社会公共生活,从小民生意识到大民生概念,民生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广泛与深入。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民生新闻的社会效应呢?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卫视的强势作用下,地、市级的城市电视台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台选择了民生新闻的路子。成功的例子如: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长沙电视台的《政法报道》、湖北荆州电视台的《江汉风》、江苏苏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广东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湖南郴州电视台的《天天播报》等等,这些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成为与央视和卫视争抢观众的利器,也成为带动当地电视台广告投放的“领头羊”。然而,一个地方的新闻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延伸“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为城市电视台之间的“新闻交换”[1]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路子,此思路很值得探讨。一、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的生存基础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2]。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的体现,是民生新闻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民生新闻的接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上的接近,即地域性。本地民生新闻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二是时间上的接近,即时效性。城市电视台对本地民生新...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受众地域化的特点,而在同一区域内,新闻素材十分有限,因此电视媒体难以避免报道相同题材的民生新闻。"小碧心"事件是广州地区2012年度的热点新闻,广州地区三大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在报道过程中善于挖掘不同点,通过全面系统的新闻策划、多维度的报道视角、全方位的深度报道、生动多样的新闻素材、个性化的解说词、勇于创新的意识等路径,实现同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差异化报道。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的七大待解之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视"民生新闻"是我国当下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新景观,其相关学术研究日益热烈.但是,电视"民生新闻"的许多重要问题至今不能达成共识.在搜集大量文献并作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提炼出 7个需要进一步廓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理性缺失入手,阐述了通过挖掘主题深度和广度、创新形式和内容等,实现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民众视角、民本取向、民生内容和短小快捷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这一传播方式引发的传播热潮仍在继续。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远离传统新闻的“宏大叙事”,并体现出新写实主义风格,形成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被业界认定为是开了国内民生新闻的先河,随后的短短几年间,民生新闻在各大电视台遍地开花,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民生新闻热潮。有人说,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叫民生新闻,而是因为它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是本世纪出现的电视新闻新新现象,具有亲民性、现场性、互动性的优势,但也存在同质化、庸俗化、肤浅化的问题。公共新闻可能是民生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已有10个年头了,如今“民生热潮”已退去,收视率下滑便是明证,这无疑意味着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电视民生新闻才能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自从其在中国电视界发端起,就是广受业界及理论界关注的对象.在前期的轰动性传播效益及热点理论关注度后.电视民生新闻已遭遇理论指向、实践价值、社会传播效益等方面的发展瓶颈问题.克服现存的"失住"、"失范"、"失责"问题,寻找恰当的与当下社会的"和谐共生"方式,或许是电视民生新闻摆脱"相对成熟"华丽外衣,走向真正成熟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分电视媒体竞相实施媒体融合战略以加快转型。湖北广播电视台在2016年的抗洪赈灾新闻报道中,建立起了覆盖传统电视媒体、视听新媒体和云平台的全媒体矩阵,该矩阵由融媒体新闻中心统一调度,500名记者共同采写新闻报道,所采制的新闻产品交由“中央厨房”编辑系统加工制作,并分发到不同媒体平台。这打破了新闻生产的线性模式,实现了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同时,在这场赈灾新闻报道中,该台不仅将新闻事件直播与赈灾晚会合二为一,创新了“赈灾新闻直播”的节目形态,还运用了多场景、多形式、多机位的拍摄模式,以及航拍、虚拟演播室前置等手段,进一步丰富了电视赈灾新闻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对突发事件进行电视直播是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的直播也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意识和综合实力。汶川地震是中国媒体首次全情直播灾难事件,开辟了中国电视媒体灾难直播的新时代。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要坚持及时快速、真实呈现、强化互动、巧妙引导等策略,以保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近几年来发展及其繁盛,其特点也都非常鲜明,本土化、受众本体理论以及在运营模式上也大同小异。实证研究发现,在收视排名靠前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及传播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电视媒体工作者要认清民生新闻的发展道路,加强服务百姓的功能,打造特色的品牌栏目,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民生新闻仍旧会占据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趋于成熟,经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民生",为"民生视角"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广泛受众。大势所趋,媒体应以"民生视角"来报道经济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为"民生视角"的广播报道提供了借鉴。而"小角度"报道、"百姓立场"关注、"零距离"解读和"大容量"覆盖则是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