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世纪末开始,读经之风悄然兴起,社会上出现了儿童读经热潮。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正确对待当前儿童读经运动,有必要探索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这种探索可以超越儿童读经现象的内涵与范围,启发人们对其他社会问题的深层思索。我们认为近年来兴起的儿童读经运动,有其社会原因、文化背景:这场运动的兴起与我国国力增加,民族自信心增强有关;与文化转型的内在需要有关;与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日益显露有关。  相似文献   

2.
"儿童读经"运动目前正在一些地方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这个现象,不外乎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拍手赞同,一种口诛笔伐.无独有偶,中国近代语文教育史上,也存在几次"读经"运动,并最终以被证明是开历史倒车而告终.本文拟从指导理念、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历史的教训,对"儿童读经运动"提出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读经”与语言教育、文化教育、伦理教育各有某种关连,后三者之间亦两两互有关连但是却呈现不同内涵。在一般意义上,“儿童哲学”可以视为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然而在严格意义上,可以说是针对儿童的哲学训练。本文重点专注于从伦理教育理念来阐明:“儿童读经”或“儿童哲学”是否是一个好的或有效的伦理教育方式?且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差异?基本结论是:“儿童读经”与伦理教育的关联不大,儿童哲学由于强调思考与讨论,在伦理教育方面主要能提供伦理思考的面向,协助伦理教育知、情、意、行之“知”的培育部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儿童“读经”现象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儿童“读经”的本质是一场经典文化的教育活动。在“经”的选择上,要关注文学的经典,在内容上要体现广博性、科学性和递进性;在“读”的问题上,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兴趣,而且要处理好“阅”与“读”、“读”与“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两三年前,从民办培训机构到公办学校,一股儿童读经的热潮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悄悄兴起,许多家长称之为最流行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推行读经,既有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一面的拨正,又有对脱离现实的纯学术研究之风的纠偏,旨在提倡"以经为文"、"读经救国",企图恢复经学致用的功能,引起校内新旧之争.不过,在各种政治势力介入后,学校读经反而引发了新一轮的新旧之争.以"中大读经"的来龙去脉及其牵连各方为视点,既可明了"中大读经"是这场读经与反读经浪潮的发端,又可揭示经学在近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极端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中国,是传统文化强劲复兴的时代。各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纷纷出现,有以儿童读经弘扬者,有以讲论国学弘扬者,有以穿汉服、行古礼弘扬者,等等。2008年,当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民俗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时,许多人断言,这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又一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读经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山东教育厅对经典的删节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若轻易删节经典,则会破坏文本的完整性,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对其中过时的内容,人们应以"了解之同情"的心态对待,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探讨的方式读经,从而跳...  相似文献   

9.
自从章士钊主张读经以采,论坛上又很出现了一些论议,如谓经不必尊,读经乃是开倒车之类。我以为这都是多事的,因为民国十四年的“读经”,也如民国前四年,四年,或将来的二十四年一样,主张者的意思,大抵并不如反对者所想象的那么一回事。 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自然,或者是多到历史上装不下去了;那  相似文献   

10.
北洋中央政府与孔教派尊孔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中央政府和孔教派是民国初期鼓吹尊孔读经的两股重要势力。在尊孔问题上 ,他们有诸多共同之处 ,都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和道德的象征 ,相信尊孔可以巩固共和、培养民德和保存国粹。但是认识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决定着他们的尊孔主张不可能完全一致。他们在是否应该定孔教为国教 ,以及读经的方式上存在很大意见分歧 ,致使他们在互为利用的同时 ,彼此之间也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11.
蒋庆先生认为“读经”运动在于培养文化自觉,以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但笔者从能否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能否达到对自己文化的自觉认同、能否具备文化的世界眼光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读经”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运动,而只是“文化自尊”的反映。笔者同时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早日从文化自尊走向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隐山哲学社读书会的“读经”实践告诉我们,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以明辨说理的方式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对于“读经”的大学生来说,则应该有长期坚持的毅力,这样才能取得对于传统精神的正确认识。而对传统的深入理解,恰恰能够促进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从而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湖湘文化与湖南的尊孔读经》是罗玉明研究湖南历史的又一部专著。2002年,他曾由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战场》一书,所论者为战争,属军事研究;这一部著作所论者为读经,属思想与文化研究。武事也好,文事也好,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湖南,都是湖南近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而它们的意义却又都不局限于湖南一省,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两者都具有普遍性意义。普遍化的读经,可以说,与科举制相依为命。当1905年9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以兴学校,清政府诏准自丙午(1906)为始,所有乡会试及各省省考一律停止以后,延续了…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为例,对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进行了探讨。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目标: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中华传统文明的情感体验、形成开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课程内容选编采取"撮其精要,整合再现"的方式组织教材,遵循"循序渐进,有限读经"的适量原则;课程内容选择上体现民族核心价值观和典范汉语特色,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为基本内容;内容编排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命运的变迁聚焦于“尊孔读经”问题。清末新政使儒家“经学时代”沦入山穷水尽的窘境。辛亥革命创建民国 ,资产阶级既摧垮了封建帝制 ,也涤荡了为封建帝制服务的儒家文化。民初帝制死灰复燃与“尊孔读经”借尸还魂之如影随形 ,既证明封建专制主义天道观根深蒂固 ,也证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孔夫子”为拥护“德先生”之必要前提乃时势使然。考察这一问题 ,有利于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儒家文化“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6.
艾辛 《中华魂》2008,(12):60-64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从贵刊2008年第10期上读到梁柱老师的文章《蔡元培是怎样看待尊孔读经的?》,很受启发。这些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尊孔读经的声浪颇高。有的人甚至提出"儒化中国"的系统主张,说什么"从马克思到孔夫子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尊孔读经之风也确实在弥漫开来:穿上古代服装祭祀孔子的有之,仿佛时光倒流,置身于千百年前;大修孔子家谱的有之,据说广为搜集,共录入二百万人;呼吁"四书"应该进中小学课堂的有之,甚至说这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措施,刻不容缓:举办高价国学班的有之.限招企业老总,上十八次课,收费十六万八千元……。如此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对此应予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我只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  相似文献   

17.
《子女教育问题》《读经与做古文》《谈动》《〈小兰花〉序》为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本文对这几篇佚文的发表情况与相关资料进行了考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18.
对礼法观念的承载和传播是传统社会法律启蒙教育所具有的特质与功能。《幼学琼林》是明清以降蒙学的重要教材,其《讼狱篇》炼词精整、广搜众采,皆传统法律文化之名物掌故,颇为博瞻。其对"无讼"、"贬讼"的宣扬,对德教与刑罚并施的主张等,虽可说是编者对礼法观念的体认,实为对明清之际明刑弼教的迎合,也是当时法律知识宣讲渠道之一。作为道德教化下的情理关怀与教育,《讼狱篇》注重教育方法的采用,以典释礼律,事理并举,正反教育,堪比跨越识字阶段到阅读典籍阶段鸿沟的桥梁,是儿童从认字学故走向读经识礼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问世于十八世纪中期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政治历史小说。它通过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细胞——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内部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状况;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几乎全部上层建筑,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批判的锋芒自然指向了封建地主阶级维护他们反动统治的手段之一——“教子尊孔读经。”今天,我们从《红楼梦》为我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历史材料中,认真分析封建地主阶级“教子尊孔读经”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与腐朽,有助于揭穿林彪“教于尊孔读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灿若星辰,光耀千古,唯丘一人;汉唐帝国,儒术独尊;宋明理学,儒家为本;清末民初,尊孔读经;现代文明,<论语>为根;超越阶级,以人为本,跨越时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