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新任市长徐匡迪,在95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九次会议上,与上海代表谈论上海如河成为国际大都市时,侃起了“上海人”这个话题。徐市长说:“上海人往往看不起外地人;这点,我有切身体会。记得1963年,我刚到上海工作,那时我不会讲上海话,一次到百货商店买东西,听不清营业员极快的上海话,再问她,嗨,她便不理我了。”徐市长认为,其实上海人不要老是乡下人、外地人的,200多年前,上海其实是典型的乡下,松江、苏州这些地方才是真正的城市。上海的发展其实离不开外地人的支持,纺织业就靠无锡人,金融业靠宁波人。什么时候外…  相似文献   

2.
“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当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援引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句时,不仅使自己从对存在的追问走向诗化哲学,而且个全人类深刻反省:人类到底应该怎样生活?当上海在拼命拽住时间老人的尾巴奔向现代化的时候,当上海人在想方设法使自己尽快富裕起来,尽情享受人生时,上海人啊,您是否想过:怎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怎样的居住才是诗意的?诗意的生活,诗意的居住——这是人类生活和居住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之间关系的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几千年来,我们祖先追求的“天人…  相似文献   

3.
上帝在并且与我同在是康德终身的信仰,但上帝怎样在、怎样与我同在却是康德“批判哲学”神学观的核心问题。康德指出,上帝应是经验世界的非在,宗教神学本体论、教会神学宇宙论和自然神论证明等关于神的观念偶然随意,并不能证明上帝之在。经验界的上帝死了,道德世界之在、内心希望之在才是上帝的居留之所。人类只有通过对道德的探索才可能确立上帝之在。道德的核心是责任,责任的基础则是人对自由的呼唤和自由的实现。当人向道德的上帝敞开自身,人便开始了一种源于信仰、显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直觉:思。“思”使我们走向上帝,“反思”则使上帝接纳了我们。真正的上帝应是人的自由生存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一年里搬了6个地方A男23岁实验室工作人员我是6年前从湖南回上海的。来了6年,这口上海话还是有点半生不熟的,你不要笑我。在上海一个人生活,老实说,很累人,样样事情都得自己做。做好做坏,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什么时候懒一懒都不行,因为在这里,除了我自己,没有人真正地关心我。开头5年我在念书。因为是工学土和理学士的双学位,就比别人在学校里多呆了一年,现在想起来,在校园里的生活真是幸福极了,无忧无虑,就是口袋里的钱不多,可那也不要紧。我情愿不拿现在这个工资,仍旧回去过那种清贫的日子。那5年,你要说我“定居在…  相似文献   

5.
我叫林金泰,今年80足岁,出生在1918年的阴历11月初七,展马。老家在浙江舟山的定海县,我也出生在那里,小时候由奶奶养我。我父亲有办个兄弟,但到我这一辈只有我一个男孩,所以奶奶一定要把我放在她身边才放心。长到8岁,要上学读书,父母在上海,奶奶才让我去了那里。可当时我心野,不愿读书,只读了2年。我13岁时,“一二·八”战争打响,我又回到舟山。我的姨爹木匠手艺很好,于是让我学木匠,可我还是贪玩,学了两年还没出师。我一边学木匠,一边还帮姨多家种田。一次我母亲回舟山,看见我人很注,十分心疼,又带我去了上海。到了上…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人是时代的主体。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上海人应是怎样的形象呢。从这期开始,我们将刊出“上海人”的专题讨论文章,欢迎读者踊跃来稿。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新旧文化各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键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得不过火。——张爱玲上海人不喜欢大请客,酒海肉山;不喜欢“侃大山”,神聊通宵;不喜欢连续几天伴陪着一位外地朋友,以示自己对友情的忠…  相似文献   

7.
有人也许觉得奇怪,这是一个什么命题?也许对那些根本就不了解国企实际运行的人来说,他们或许会振振有词,国企改革当然要有人,没人怎么能改革?也正是这些高高在上抓着一些资料就胡乱发一通言论的人,做起文章来最轻松,他们可以不负责任地东摘一些西抄一点,硬凑起一篇文章,这也算是研究成栗?或许只是冲着关系或稿酬而已吧!但是,在国企改革中,确实存在着只见“物”不见“人”的研究倾向:一段时期以来,强调产权的多,在权责上做文章的多,化精力研究政企分开的多,而在“管理科学”方面动脑筋的少。这其实是只强调“硬”件,而忽…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乡镇企业,就使人联想起它的灵活的经营机制。正是由于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利益风险机制、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及“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发展机制,才使其“异军突起”,迅速壮大。这支“老乡队”很快就占领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乡镇企业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农村社会增加值中,它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其经营机制的优势逐渐退化,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纪浩 《社会工作》2011,(19):64-64
“纪老师,我的两儿子都考上了本科,一个考上了上海某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个被上海某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录取,我刚接到通知书就想把这个消息第一个告诉你,这要感谢你们多年的关心,才使我们家有这么高兴的事。”一天早上,社工接到服务对象老董(化名)电话,在电话里与他一起分享了这份喜悦。  相似文献   

10.
蔡崇达 《东西南北》2010,(10):74-74
太多人以为到过厦门就了解了闽南,并简单地认为,闽南就是难懂到有点“异国风情”的闽南语,以及鼓浪屿的华丽别墅。其实,我一直以为鼓浪屿只是闽南的一袭霓裳,泉州才藏着闽南真正的魂灵。  相似文献   

11.
上了很多年的整理复习课,对于怎样上这类型课,我通常用“以练带理”的方法,在练习中梳理知识,沟通拓展,而今天静下心来,真正想打造一节不一样的整理和复习课,吧“怎样上”再上升一个台阶,成为“怎样上好”,首先作为教师,我怎样整理本单元内容,我先问了自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09,(4):68-68
“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走西口”的这个过程.的确称得上是一部大传奇,虽然其中不乏血泪和辛酸,但总有一种精神不会磨灭,那传奇中一个个勇往直前的灵魂散发着永恒的光彩。在那个国家破碎,兵匪一家,百姓受难的年代,太多太多的人投身革命,他们的那种无私,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因为口味不合而拒绝进食什么“营养物质”的时候,我那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妈就会如此这般地对我念经“啊呀呀,有什么好吃不好吃的?食物从来都是有营养才吃.没营养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有营养的东西都不会好吃,你就闭着眼忍着吃下去,总比药好吧!”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话“我那年月事情可不是这样的”,“在过去的时候”,“在好查理大帝的黄金时代”,等等。人们就是这样怀念着过去,怀念着年轻的时候,怀念着那一切似乎都是美满的时代。怀旧使某些人去尚古,或以尚...  相似文献   

15.
每当提及古代甘肃史,人们总是津津乐道畜牧业的“天下饶”,其实,真正能使我们引为自豪、倍感光彩的则是古代甘肃人所具有的“尚武”精神。 秦汉以降,历代中原王朝和割据西北的群雄,莫不青陇右和河西地区,究其原因,当在这里的民众“尚武节”、“习战射”,“得其人,足以资战斗也”。古代甘肃人所具有的这种  相似文献   

16.
周末无聊,翻阅以前做的卡片,看到一则资料:著名华裔作家韩素音在一次接受记者争访时,就大陆的社会风与问题上锐地指出;“……我们不能光要政府做这做那,而是每个人都要有所行动……那么,我要问:你自己打算怎么做?”这是韩素音在问我们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几年过去了,我们做得怎样?用鲁迅的话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在餐桌前,在车厢里,在会议上,在闲谈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人们对歪风邪气的讨伐。讨完了,优完了,也就与我无关了。有句古语“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提倡人们独善其身,明哲保身,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和“中国”。过去的流行说法是,近代中国有一个将“天下”缩变为“国家”的进程。如果侧重昔人思考的对象,恐怕更多是一个从“天下”转变为“世界”的进程。康有为创造性地把公羊“三世”说由历时性变为共时性,使“天下”平顺地向“世界”过渡。但中国却被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外在化,中国士人渴望加入“世界”,努力为中国在世界确立一个更好的位置,这是一个充满了彷徨的探索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人的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创造性思维中潜意识的作用,对此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梦对创造性思维的帮助 对梦的解释最早是与神连在一起的,那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意识不了解。虽然今天人们再不会以为做梦是神授的,但是为什么会做梦?依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1900年,弗洛伊德《释梦》的出版,拉开了对梦境专门研究的序幕。 梦是什么呢?弗洛伊德说:“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①在他看来,梦“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和”②…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的10月底、11月上旬,我到香港协青社实习。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星期,但是我真正感受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氛围,学习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技巧,体会到做一名真正的社工的幸福。在协青社做一名实习社工,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协青社的两句金句,“先要设法使人爱你,然后自然就会很容易使人服从你”、“要爱青年所喜欢的事,那么青年也将会爱你所喜欢的事”,其中一个“爱”字让我感受最深刻。之前,我在教科书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中,讲到案主和社工之间的专业关系时,强调的都是同感、真  相似文献   

20.
享受唠叨     
据说国外有一电台,周末黄金时间给一万名男子打电话,问他们正在听什么,竟有9839人回答“在听老婆唠叨”。我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如何,反正我就特爱听妻子的唠叨,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惬意的享受,“看你那样狼吞虎咽,像饿了三年似的。”“天天捧着报看,看了这版忘了那版。”“你这些草稿要不要?天天要人来帮你收拾……”只有我才明白她这些话的“潜台词”:说吃饭快,是欣赏我的食欲;说成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