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才女作家。自1933年阿英对凌叔华的散文创作作出评论以来,已有不少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及地位进行评价。新时期关于凌叔华散文创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三个发展和推进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学界对凌叔华散文创作研究的重视还不够,有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这也决定了她的散文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周作人在学术界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3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迅速焕发了光彩.以10年为界,讨论周作人研究的成果和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以期能对将来的周作人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在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里 ,冲淡型散文在大陆几乎销声匿迹。然而 ,在海峡彼岸 ,经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传播 ,由周作人开创的这一类型散文倒绵延不绝 ,成为台湾当代散文的一大景观。周作人与台湾当代学者散文形成了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的自觉’的承当”、“自由与节制的平衡”、“情性与真的抒写”现代散文三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对周作人的理论贡献进行梳理,并对其价值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的独特魅力,也开出了20世纪主流散文之外的另一支脉,使得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崇文”与“载道”的艰难选择始终贯穿于中国散文的发展历史。周作人等在回答“散文是什么”的问题时提出的“表现自我”说,未能厘清“自我”仍然属于对象范畴,并非决定散文何以能成为艺术的真正关键的驱动因素。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散文观念之争实质已经越出了散文层面,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理念。1949年之后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研究,仍然停留在现代话语的转述层面,散文的创作实践继续在失范的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一生的散文创作 ,主要包括了杂文、美文、书话三大类样式 ,在时间上呈现为基本的渐进模式 ,体现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体范式的选择。如果把周作人散文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的话 ,其文体样式的转变过程是他精神结构的心灵地图  相似文献   

8.
品牌化是90年代散文最为重要的写作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散文文本的品牌化;散文家主体成为一种文化品牌的化身;散文客体的品牌化。90年代散文写作的品牌化相当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民族心理与文化心态,它的喧嚣与繁荣构成了90年代文学的一个基本悲剧。  相似文献   

9.
论周作人与郁达夫五四散文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与郁达夫以散文家的资质解读五四散文。作为五四文学的在场者与创造者,周作人注重散文主体的“性情”与“趣味”,郁达夫则瞩目文本中人性与社会性的“调和”。这不仅凸现出他们操持的散文观念的差异,而且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散文因其开放而得的多元品格。  相似文献   

10.
刘春香 《阴山学刊》2004,17(3):42-4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禾农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