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友》2003,(5)
自从洪昭光教授宣讲《生活方式与老人健康》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来,"糊涂一点"、"难得糊涂学糊涂"的口号又一次在相当一部分老年同志中引起了反响。在许多场所可以听到一些老年同志对这一问题的议论和感慨。我按捺不住,也想说说对"糊涂一点"的粗浅看法。我认为,洪教授从老人养生、修养的角度,提倡  相似文献   

2.
谢虞 《老友》2009,(8):24-25
走到街上,几处卖字画的都摆着"难得糊涂"的条幅。不少老人把"难得糊涂"当作座右铭,平常遇到谈不拢的话题,理不清的思绪,解不开的困惑,辨不明的是非,常以"难得糊涂"了结。有人认为大半辈子为了"明白",活得很累,吃了不少苦头;若要轻松度晚年,就要以"难得糊涂"解烦忧。  相似文献   

3.
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难得糊涂"四个大字.他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可见"难得糊涂"是郑板桥逃避官场倾轧的消极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3,(2)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题写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据考证,"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当年郑板桥到此专程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  相似文献   

5.
还想说:让我糊涂一回陈祖芬好象,孩子糊涂是天真,姑娘糊涂是可爱,在家当表率出门当正人的成年人再要糊涂,就不大被宽谅了。成年人自当步步慎重事事认真,只在作潇洒状时说一句:难得糊涂。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潇洒不潇洒的,糊涂不糊涂的,难得糊涂或者难得不糊涂的,...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13,(4):67
我喜欢《山西老年》的"辣味"和"热度"我是《山西老年》的一位忠实读者和热心作者。在此,我想以一名读者的身份提点自己的见解,我喜欢《山西老年》的"辣味"和"热度"。所谓"辣味",就是要敢于直面社会现象,敢于揭露阴暗面,点评问题不搞隔靴挠痒、蜻蜓点水,多些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比如《百姓心声》栏目就辣味十足,令人一睹为快。上一期的《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一  相似文献   

7.
<正>刘炜评君约我为《西北大学学报》"大家学术随笔"专栏写篇文章,但我当不起"大家"二字,况且我认为当代无"大家"。但炜评君盛意难却,我就写点治学随想,但算不得"大家"心得,只是一位普通学者做学问的体会。在我写的书中,除《红楼采珠》与《红楼梦谫论》那几本算是理论著述,其余如《东坡词编年笺证》  相似文献   

8.
长寿之道     
《老友》2007,(5)
"秋翁"健康长寿"五乐经"○甘云芝"秋翁"是电影《秋翁遇仙记》的花匠。1997年,前抚州市文联主席吴林抒为我写了一篇《文化宫里的秋翁》一文,发表在北京《中华之魂》杂志和《抚州日报》等报刊上。从此"秋翁"就成为抚州市老工人对我的昵称,我虽愧不敢当,倡也大胆地以此为我的笔名。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可乐》2006,(11)
湖北黄陵《可乐》引发的"艳遇"我一来武汉,就发现了《可乐》,并对它"一见钟情"。每月《可乐》出新刊的日子,是我跟《可乐》约会的时间,我总是飞快地跑到约会地点——学校唯一的书店,恐怕错过了时间。有一次,到了出新刊的时间,我兴高采烈地跑到书店,"众里寻他千百度",却没有发现《可乐》。我冲着老板兴师问罪,大叫一声:"岂有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俱舍论.破执我品》与《俱舍论》全论的关系,首先对日僧快道林常所提出、印顺法师所继承和主张的"《破执我品》是独立于《俱舍论》的论著"这一看法予以逐条批驳;继而提出:就《俱舍论》的主旨"人无我"而论,前八品与《破执我品》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与阐释上的互补性,《破执我品》是《俱舍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前八品的提炼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10,(6):68-68
获奖感言从《山西老年》今年第一期获悉,我的《三谢〈山西老年〉》一文,荣获"我与《山西老年》征文"三等奖,这使我深受感动。感动之余,我有两点颇深的感受要说。一是《山西老年》不拒收手写稿。时下,大部分报刊拒  相似文献   

12.
扬雄仿《论语》作《法言》,"仿"是依照《论语》的形式,"作"是借《论语》阐发自己的思想,与汉代经师"我注经传"方式不同,他采取"经传注我"方式,对《论语》的阐释通过"变其文"、"解其义"、"拟其旨"达成。在这种解经方式下,《法言》所要标举的是立法、明志、申道,即:以孔子之法为准绳,以颜子之乐明其志,以君子之道申其义。  相似文献   

13.
我退休后订了一份《老友》杂志,老伴看到我读《老友》读得那么津津有味,总是说:"老头子,也念给我听听啰。"这时我就不得不给她念。经我一念,老伴学习《老友》也感兴趣了。她认为《老友》有学头。每期《老友》一到,老伴总要催  相似文献   

14.
曹平 《新天地》2012,(7):47
上世纪80年代初,根据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关于"出国"与"爱国"的大讨论。接着,他的文学作品《肖尔布拉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河的子孙》、《青春期》、《龙种》相继发表。由此,张贤亮三个字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诚然,对我这个喜欢文学的人而言,能与大作家张贤亮谋面,不啻是个梦想。于是,我斗胆涂抹了几篇小说,投给时任《朔方》文学刊物的编辑之一张贤亮。结果得到的回复无非是"文字流畅,语言朴实,立意一般,缺乏思想深  相似文献   

15.
求职尴尬事     
《可乐》2006,(5)
卖报纸的有天下午,在火车站附近的广场上,我买了《人才报》、《北京晨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一堆报纸,仔细搜罗各种招聘信息,看累了就在那里打起盹来。一个很漂亮的 MM 过来,递上一元钱说:"来份《北青》。"我乐了:"给你。钱就免了。"女孩子没明白,接过报纸看了一眼问道:"咋啦?是今天的报纸呀!"我解释说:"我不是卖报纸的。"MM 连声说对不起,然后把报纸塞给我,飞快地走了。  相似文献   

16.
自1954年《春柳堂诗稿》发现以来,关于《春柳堂诗稿》究竟是不是乾隆时期作品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主张《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时期作品的王牌证据,就是把诗稿自序中出现的"我皇上"一词是解释为专指当朝皇帝。笔者2015年刊文《"我皇上"一词用于称谓前朝皇帝事例举隅》,列举8个使用事例,证明"我皇上"一词也可以用于指称前朝皇帝和历代皇帝。之后,张志先生撰文《"我皇上"称谓前朝皇帝八个例证的考证讹误》,对拙文提出全面质疑。针对张志先生所提出的质疑,笔者逐一进行了具体说明和进一步补证。事实证明:"我皇上"除指当朝皇帝外,确实可以用来称谓前朝皇帝和历朝皇帝。仅靠"我皇上"一词来证明《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朝作品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0日下午接到《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电话,说是准备转载我的文章《平凡的极致:浪尖上的衡水中学》(原载《华夏教师》2014年第9期),并同时刊登另一篇观点相左的文章,旨在引起争鸣。对此,我欣然同意,也殷切期望见识到一篇逻辑严密的分析文章,能鞭辟入理地评析衡水中学及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所谓"超级中学"现象,让我"闻道"而"解惑",茅塞顿开。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节选了我的文章,同期刊出李斌同志《衡水中学到底哪里不正常》一文。拜读之后,颇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14,(12)
正幼时的我就喜欢音乐,读师范后更加迷恋音乐。1953年师范毕业前夕,我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居然被江西《教育工作》杂志刊登了,从此,我就有了一个"音乐梦"。从事教育工作后,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不仅努力学习音乐理论,还坚持歌曲创作,陆续在《赣江新歌》《广播歌选》《长江歌声》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其中有3首还被广播电台播放了;更让我惊喜的是,1956年5月间,县政府派人通知我去参加江西省召开的"音乐创作座谈会",由此更坚定了我的"音乐梦"。  相似文献   

19.
老友信箱     
《老友》2003,(11)
《老友》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我订《老友》杂志多年,从《老干部之友》到《老友》篇篇必读。我深深感到,《老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已成为读者学习知识,强身健体的良师益友。《老友》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内容不断上了新台阶。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人们企盼健康长寿,但由于缺乏保健知  相似文献   

20.
正黄瑞云先生对《庄子》的研究是与《老子》同时进行的,其《老子本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即已出版,而《庄子本原》延迟了近二十年才得以问世。《庄子》比《老子》内容复杂得多,书不出于一人一时之手,辨别真赝更非容易,故作者下了更大的功夫。我在评述《老子本原》时说,我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从书中去发掘作者特有的发明和见解。对《庄子本原》同样用这个办法,现在就让我下到这条"河"里去摸那些瑰丽的"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