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师的尴尬     
4月8日 那一天早上,班里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女生不知什么原因,上课时居然说悄悄话。我走到她身边,轻轻敲了敲她的桌子,她缓过神来了。我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她双手在抽屉里忙着什么,我就放慢了讲课的速度,她又一次缓过神  相似文献   

2.
一天早上,妈妈给我煮(zhǔ)了一个鸡蛋。我准备敲(qiāo)开鸡蛋吃的时候,突发奇想要进行一场转鸡蛋比赛。我又拿来一个生鸡蛋放在桌子上。我把生、熟两个鸡蛋同时转起来,奇怪,怎么熟鸡蛋转得快,生鸡蛋转得慢呢?我又转了两次,结果还是一样。  相似文献   

3.
当……当……当,附近教堂的大钟连续敲打了十二下,可我还是睡不着,脑海里总是想起白天发生的那些令我终身难忘的事情。今天是清明节,有的人待在家中,有的人去亲戚朋友那里玩儿。我跟别人可不太一样,我要去参加一个特别而又有深意的清明节活动。因为我妈妈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所以我经常能够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这不,今天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目",名字叫"大手拉小手,文明齐步走"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岑桑 《可乐》2010,(2):12-13
为爱在潜伏 我去找杨斌的那天是个周末。穿越26座城市后,我出现在403室门前,那是杨斌暂时的家。门却久敲不开。终于,402不耐烦地露出一条缝,一个睡眼惺忪的男人探出头说:“敲什么敲!杨斌和他女朋友出去了。”  相似文献   

5.
王洪武 《社区》2008,(9):56-57
一种久违了的糖担儿而今又出现在我们城市的大街小巷中。这种糖担儿一般是在担子上面长方形的木盘上摞着几块脸盆大小的糖饼,卖糖人手执一个巴掌大的小铜锣,走街串巷,边走边敲,招揽生意。那清脆的锣声,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换糖吃的事。  相似文献   

6.
闺蜜要结婚,婚房已经装修好了,宽敞明亮。但她又买了一套小户型,对我说,如果以后吵架,她一生气离家出走,不好意思回娘家向母亲哭诉,至少还有个存身的地方。我说,你有了这种想法,这婚不结算了。她却说,生气的时候需要释放,在哪里发泄都不合适,还是有个余地的好。果然,新婚之夜,因为一点小事互不相让,新娘一气之下跑回到自己的私人空间,新郎怎么敲也敲不开门。于是,  相似文献   

7.
风婆婆     
昨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晚上也只有我一个人睡觉。不知什么时候,恍惚听见有人在敲我家的门,我以为爸爸妈妈回来了,急忙打开灯去迎接。但一想:不对呀!爸爸妈妈都带有钥匙,她们怎么没有自己直接开门?  相似文献   

8.
敲门就进去     
一个姑娘经历了诸多的挫折,怎么也找不到成功的入口,很是迷茫。一次,她到美国旅游,在旧金山市政厅参观的时候,信步漫游到市长办公室门口,她不由自主地敲了门,谁知,一个壮实威严的保镖走了出来,惊问道:“小姐,我能帮你什么吗?”她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顿了一会,心想,既然敲了门,那就进去看看吧。她精神十足地对保镖说:“我能进去看看市长吗?”  相似文献   

9.
爱在身边     
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写作时经常要以香烟为伴,加之长年累月守在电脑旁,一坐就是一天,不是经常咳嗽就是觉得颈椎不舒服。有一天晚上,我在家中电脑前手敲键盘正忙着写文章,儿子从外间拿着一个颈椎按摩器走了进来说:“爸,我给你按摩一下颈椎吧。”我正写在兴致上,随口应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7,(2)
出差回来,惊愕地看见我家门的左侧放着一双皮鞋,右侧堆放着两袋垃圾。一抬眼又发现右侧墙上还挂着一个报箱。看着门前堆放的杂物,又让我想起两个月前出差回来时,也曾发现门边放着一袋垃圾。只因当时的我旅途劳顿,才没顾得上去查问这事是谁所为。但这次有人趁我出差十几天不在家,就愈发变本加厉,竟然把这么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在我的家门口,我岂能忍气吞声。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去敲对门的门——我断定,此事只能是近邻所为。开门的大妈一见是我,便像母亲见到久别的儿子一样微笑着说:“小李回来啦,刚到家吧。”  相似文献   

11.
别来烦我     
不能因为咱俩有过节,你就老把我当节过。我正在电脑前敲一篇文章,一个熟人打来电话,问我在干什么。我脱口说出正在敲的文章标题——《不要与我谈房子》。熟人很严肃地说:"今天我不与你谈房子,而是谈其他事情。"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未成立前我家住在农村,父亲是一个被旧社会贬称为"敲砚瓦"的教书匠,挣的钱连全家生活也难以维持,没有余钱给我兄弟姐妹们买玩具。在那贫穷  相似文献   

13.
剥鸡蛋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早上起来给我煮了两个鸡蛋,说吃了鸡蛋能长记性。等妈妈煮好鸡蛋,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就剥起来。妈妈说“:别急,要在冷水里浸一下才好剥。”可我手里的那个鸡蛋已经被我剥得像被老鼠啃过一样,好难看哟!再看妈妈,只见她慢条斯理地把鸡蛋从冷水中取出来,在锅边敲了一下,从碎的地方开始剥,一层一层,剥出来的鸡蛋又光滑、又完整,吃在嘴里还特别香。我问妈妈“:鸡蛋为什么要在冷水里浸一下才好剥?”妈妈说“:把熟鸡蛋放在冷水里泡一泡,蛋壳和蛋白之间就会产生一些空隙,蛋壳就容易剥下来了。”原来剥鸡蛋也有诀窍,我要把这个…  相似文献   

14.
花敲鼓与花腔鼓都是晋南传统鼓舞。由于播布区域不同,其表演风格各具特色。花敲鼓是花鼓中唯一一种以纯敲鼓为演奏方式的鼓舞,因此又名花干鼓。花腔鼓是北方极少见的一种与傩相结合的鼓舞。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坏境影响下的花敲鼓舞以欢庆为主,花腔鼓舞则以祭祀为主。  相似文献   

15.
“推敲”一词的来历很有趣:传说以苦吟著称的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几引《刘公嘉话》)。因为  相似文献   

16.
外国幽默     
探秘小乔治在他生日那天得到一面小鼓作为生日礼物,他每天都敲个不停。过了几天,小乔治的爸爸下班刚回到家,他的妻子便说:我想楼上那个邻居一定不喜欢听乔治敲鼓,不过他说得很含蓄。  相似文献   

17.
在单位,我从事文职工作,一张桌子,一台电脑,被一方格子圈成一个小世界。八个小时,我几乎"足不出格"。我回到家,关紧防盗门,吃喝拉撒上网码字,依然置身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然而此刻,我却站在门外,犹豫着该不该去敲对面那扇同样紧闭的房门。  相似文献   

18.
老钟与我     
琦君 《社区》2008,(35):6-7
家乡老屋正厅灰土土的墙壁上,挂着一口灰土土的大自鸣钟。滴滴答答的声音倒是很清脆的。敲起来当当当,也很好听。其实它敲的时刻并不准确,三点常常只敲两下,十一点又偏偏巴结地敲了十二下,由它高兴。只有半点钟时,一定只敲当的一下,非常干脆。单凭这一点,就让我们感到很骄傲。因为只有我们家有一口从外国带回来的自鸣钟。  相似文献   

19.
在公司我是采取"Open Door"的概念,我办公室的房门通常是不关的,我跟员工说,有事随时敲我的门,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工作时常要做应变和危机处理,有时候我的一个判断或想法可以帮助员工少走一些冤枉路。可是也因为这样,我的时间经常被打断。有时候你手上在忙一件事,你必须中断思考,马上跳进另一个问题当中,而且要快速的响应,这实在也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这一个故事的发生.纯属偶然。那一个傍晚的“夕会”时间里.围绕“该如何写作”和“该怎样学会‘用事实来说话’”两个话题.我和孩子们正谈得兴起的时候.有人敲窗户。打开门一问.原来是胡天赐的奶奶。再一细问.原来她是来给自己的孙子送雨伞。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外面已经下起了雨,而且还是瓢泼大雨。于是,我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