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量控制是减缓气候变暖、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制度。通过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路径选择,论述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法律机制的概念、特征和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法律机制的体系与内容构建,提出了建立以政府温室气体总量管理为主导,具体排放源减排温室气体为主体,公众广泛参与及国际密切合作的法律机制目标,为保障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实现提供法制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对温室气体减排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私人减排信息披露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私人减排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比较成熟,对于公共减排信息披露也就是公共减排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成果则很少,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区域性的公共减排信息披露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哥本哈根会议提出了建立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全球统一的减排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中国等发展中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应该坚持以人均历史排放理论为基点来构造全球指标配额体系、发达国家出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信息披露的各种软硬件设施的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全球减排信息公开的统一规范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性质有两种观点: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仅仅是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资格或许可,是政府的一种新型管制工具;或者,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立法实践中,温室气体排放权基本上被视为一种政府管制的工具。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看,温室气体排放权其实是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获取权,应当作为一项财产权利。根据新型财产权的观点,温室气体排放权是国家为了解决气候领域的公地悲剧而创设的具有公法和私法双重属性的管制性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多认为排放交易机制作为市场激励型减排机制,相比传统的命令型减排机制在应对温室气体减排时更有效率。但在评价市场激励型排放机制与命令型排放机制的优劣时,西方学者过于强调前者在履约成本方面的优势,忽略其政策形成、执行和监控成本以及对排放实体环境道德意识的影响。基于对欧美排放交易市场的分析发现,在减排初期各市场均因过度分配排放额而导致排放额价格低下,降低了减排动力。基于此,欧美政府在实施排放交易机制的同时,亦借助命令型减排机制对其缺陷进行矫正。中国当前应探索一种将市场排放交易机制与命令型减排机制结合起来的环境政策搭配,以发挥温室气体减排的最大实效。  相似文献   

5.
欧盟、德国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报告制度,作为欧盟及德国温室气体排放监管体制的基本要素,不仅是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的基本手段和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欧盟和德国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创新以及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制度体系的物质保障和法律政策保障。其在监管主体权责科学配置,确保排放主体如实履行报告义务,第三方查验机构准入监管和核证机制构建,碳配额登记与交易注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立法经验,值得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碳减排政策体系和进行减排制度创新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首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国内立法,英国2008年《气候变化法》为减排目标的实现确立了经济上可行的路径,它将削减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相结合,并从制度、程序和机构方面作出了规范。这既有助于实现其减排目标,又彰显其在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方面的领导力。在我国面临的碳排放控制与削减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该法为我国探索如何兼顾碳排放管理与发展经济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浅议中国在后京都时代的气候政策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是导致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面临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任务。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即便采取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由于存在技术锁定效应,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进一步增加。按照《巴厘路线图》安排,2009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应该形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协议,但是大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中国是世界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减排的压力很大。如何通过内外政策争取更多发展空间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气候变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美国各石油企业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应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关键设备及合理安排生产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地回收温室气体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的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以达到减排温室气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排放权是在指定时期内排放一定数量温室气体的权利,它也是一项财产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分为总量控制型交易与基线和信用型交易两类。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碳减排的成本,还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碳汇经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既可以引导产业结构向低碳转型,又可以创新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应选择基线和信用型交易的模式。通过创建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碳汇经济的发展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法哲学根据包括气候正义、公共信托和国家义务3个方面.气候正义的实现以良好的温室气体排放管制制度为基础.国家作为气候公共财产的受托人,应当采取措施管制温室气体排放活动,减缓全球变暖,保护气候系统以及其他公共财产.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环境权利,国家应当履行气候保护义务:一方面,要避免或减少因国家自身原因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为给付义务,即积极地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和投入,并且制定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提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协同控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其建立的理论基础是协同学,其提出在于追求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所具有的协同效应。环境法的实施是中国环境法治当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协同控制的实施还存在不少挑战。表现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法律地位差异很大,控制温室气体没有法律依据,二者的监管机关不同,治理目标也不一致。我们可以从加快有关温室气体减排国内法的制定、在管理控制温室气体的国家发改委和管理控制大气污染物的环保部之间建立部际联席会议、以总量控制为手段推动治理目标的落实等方面推动协同控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涉及到"汇""源""库"三维度囊括了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折射到环境保护法领域,其与能源法、环境管理法、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此,制定专门性温室气体减排立法,必须处理好与相邻法律之间的关系。即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现行立法的具体规定,制定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和可持续性的法律。进而帮助政府缓解减排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3.
"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发达国家主动减排温室气体,但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2004年与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比较,发现发达国家并没有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同期急剧增加,全球气候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数据分析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在当今各国政府主要致力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想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达成UNDP 的21世纪"碳预算"环境目标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14.
围绕温室气体信息披露这一研究主题,以2011—2016年中国受邀回复CDP碳披露项目问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概率比回归分析方法首创性地探讨董事会组成中的独立董事比率及女性董事比率对中国公司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率愈高的公司,愈可能回复CDP问卷并公开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信息;女性董事比率或女性董事人数则与公司是否公开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无显著关系。此外,本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率与女性董事比率皆显著正向影响公司披露气候变迁所带来风险与机会信息的可能性。此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中国女性董事所发挥的功能,并为获知温室气体披露信息影响因素提供经验数据,进而为董事会、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信息和通讯技术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但其减排可以远远超过排放量。 与全世界制造、使用计算机及电信网络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尽管技术制造厂家和用户付诸了努力使这些工具能更节能,但对计算机和通讯快速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在形成大量的碳排放物。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盟和其主要成员国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法律,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欧盟早在1991年就发布了第一个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战略。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立法可以为我国制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以及建立法律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对我国的和平发展形成新的严重制约。国际社会在减排义务分担方面要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尊重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能源消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要全面权衡和正确把握适应、减缓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全一致。我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GDP的CO2排放强度可比2005年下降40%以上,为全球减缓CO2排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快、减排潜力大以及较高的生态脆弱性等决定了其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地位随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发展而日渐提升.虽然目前对农业议题的关注度仍然和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不完全相称,但是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地位已经大为提升.农业在气候谈判中地位的变化对气候谈判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鉴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上升及其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京都协议已确认并应用战略战术措施来减少温室气的排放,因此,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人员不得不寻求一种革新的方法来满足京都协议的要求。本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环境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的概念,油耗,温室气体排放和京都协议的要求;第二部分描述了温室气体排放估测所需的方法,并指出了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第三部分阐述了如何应用EMME/2作为平台来估测室气体的排放;最后第四部分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德班气候大会的主要进展,深入分析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总体形势的变化,指出在欧债危机、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新能源投资波动以及技术减排效果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下,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虽有所弱化,但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投入不足。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我国应适时调整气候谈判策略,进一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