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变的越来越小。不同国家在科技、经济、技术、艺术、文学、音乐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通过"软实力"外交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以及提升国际形象。美国就是一个成功使用"软实力"外交手段扩散和传播其文化和价值观的国家。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西方国家视中国的崛起为一种威胁,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比较负面。中国可以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形成自己的"文化符号",同时运用"软实力"来提升和改善自身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2.
"软实力"是目前国际政治关系领域的重要关键词之一,由此而形成的话语体系逐渐在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中产生张力。当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实践本质上是我国国家软实力提升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其与"软实力"之间存在的张力机制却一直没有得到论证与叙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有必要立足软实力内涵,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经由文学外译路径而形成的"翻译→传播/接受"这一现有逻辑理路进行先验反思,进而揭示并勾画出当下中国文学外译在软实力视角下所涉的双核学科范式:译介学是基础,并由此反哺翻译学。这一定位对于我国当下实施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学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以来,美国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中国的崛起及中国在东南亚迅速增长的软实力.美国精英和公众对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认知,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软实力的认知,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和递减效应.从美国认知这一"他者"的角度,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中国应客观评估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认知,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美国可能的政策反应.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文化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世界各国兴起了软实力研究的高潮。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推动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成为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详细梳理了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演变,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不足与缺陷,同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他者"视域下的中国软实力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提升,国外学界和媒体(以下简称"他者")对中国软实力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他者"对中国软实力的发展既有认同与共识,也有误解和非议.考察"他者"视角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追踪"他者"对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三鹿奶粉丑闻"等重大事件对中国软实力影响的评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把握中国软实力发展的现状,以扬长避短,推动"后奥运时代"中国软实力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一词源于西方政治学,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将其同全球化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使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软实力理论,其间经历了直接移植、间接嫁接和隐性影响三个阶段,但总归在实质上三阶段都属于被动的继受,未能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的更新。这导致了中国当前的软实力理论存在逻辑起点模糊、理论着力点偏离、与价值目标相悖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从提升对软实力规律的自觉认知、增强对软实力研究的自信建设、实现软实力发展的自强道路三个方面,重构中国软实力理论,是摆脱软实力理论的西方话语权,完善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闭幕,中国2007年的“两会”举世瞩目。据“两会”新闻中心的数据,截至3月3日,一共有来自世界31个国家的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记者报名参加采访今年的两会,比去年增长了10%以上。全球媒体汇聚中国报道“两会”的背后,正是全球公众关注与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的驱动力,不仅仅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腾飞,也来自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中国模式、中国观念以及中国国家意志对世界的影响力。实际上,软实力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中国,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构建软实力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基于软实力与传播的密不可分,这个课题也成为公共关系界的一个崭新领域。1月27日,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协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与会的70多位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韩国文化软实力迅速崛起,引起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梳理中西软实力的理论,将近年来中国学界对韩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成果和动态进行整理、综述和评价。分析发现,我国学界对韩国文化的研究存在软实力概念运用模糊、量化评估滞后、成果级别较低和对中国的"启示"同质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选择,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指向。经济全球化、交往国际化、利益分化、网络信息复杂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共生和核心价值产生了影响。在经济硬实力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网络舆情引导的合力作用下,中国文化软实力获得了更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自新中国成立,西方就开始视中国为"红色威胁",并对之进行封锁禁运;20世纪末苏东欧剧变,西方质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认为中国必将"崩溃解体";近年世界经济低迷,而中国焕发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西方又出现了"中国贡献论""独秀论""责任论"。该如何面对西方的舆论宣传,关键是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需要国人理性爱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公民意识等软实力,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塑造国家新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由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发展而来,它成为分析国际问题的视角之一。中国援助非洲的政策包含了传统文化的"诚"和"信"、革命文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平等思想、改革文化的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理念和经济先行的国家发展哲学等六个文化软实力因素。这些因素是中国在非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精髓,对于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领域从不同视角发展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意识"、"品牌情结"和"和谐观"。软实力理论的这一发展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软性资源的"资源观",以及软实力理论本身与资源基础理论相契合的结果,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3.
宗平 《老友》2008,(10):12-13
作为一场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北京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影响?中国"后奥运经济"将怎么走?随着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分水岭近来,有一些海外人士称,随着奥运会的结束,2009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开始步入世界性大国的行列。与古代的世界性大国不同的是,"软实力"成为当前大国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而"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国家形象。针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具备大国国民气质将是中国大国形象塑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大国国民气质的养成关键在于一些国际主流价值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不仅要有硬实力的支撑,还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运作.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应遵循五条原则:坚持"以一领多"的原则,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以驾驭当今文化层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原则,从而确保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独特内涵,重塑我国在全球背景中的文化身份;坚持文化创新原则,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才能使文化具备辐射力与感染力;坚持会通整合的原则,不仅要与外会通,积极发展,博采众长,还要正视我国多民族、多习俗的现实,整合内部资源;坚持人本原则,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主体原则,即要以人为主体,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公益精神最终是要努力促成多对多的、群体对群体的社会关爱氛围。个体的慈善秀要以群体化的公益自觉为旨归标哥近来"风光"不断,先是高调赴美给流浪汉发钱,随后出现在辽宁抚顺雷锋墓前,献上了鲜花以及《纽约时报》等外媒关于他美国慈善之行的报道,紧接着又接受中国全球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笔者对约瑟夫·奈的访谈可以发现,经过30年的反思,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在基本理论上,约瑟夫·奈转变为受力国中心论并支持非零和游戏理论。在中国软实力发展上,约瑟夫·奈深刻分析了中国的优势与劣势并支持中美进一步合作发展。中国应该借鉴约瑟夫·奈的这些新思想和理论,反思当前文化软实力战略,逐步挖掘个人影响力,开发民间文化软实力,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制定差异性发展策略,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与传统国际关系中的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具有不同的特性。从文化吸引力、发展模式与和平外交政策三个维度看,中国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将软实力资源发展成为真正的软实力需特别注重: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核心创建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观;以“内形象”与“外形象”的统一塑造维护国际形象;在对外政策方面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外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软实力的理论特征进行了抽象概括,提出了其"非契约性交换"的特征以及国家间软实力的相对论关系,并通过对某些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指出提升对"人"的认知程度在构筑国际形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论证日本软实力的发展主要来起源于日本战后经济复兴,笔者建议中国仍需要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同时强调了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制度化建设的战略在中国提升软实力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珂  卢星舟 《国际公关》2023,(13):53-5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瑰宝,映射出华夏民族的优秀精神面貌。现代国家交往中比拼的不仅仅是军事、科技、经济,还有软实力的全方位较量,软实力是国家保持长久优势的基础力量,而传统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早已成为共识。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成内容和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就如何创新创建文化软实力给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