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这不仅仅是孔氏族人和"曲阜二师"之间有关名誉问题的争论,而是涉及到如何评价孔子,以及孔子新的历史地位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到曲阜,必游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可是,您游过“孔子六艺城”吗?它就是曲阜新建成的一处人文景观。 孔子六艺城,顾名思义,就是以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线,建成的集知识、历史、趣味、娱乐、参与为一体的人文旅游景观。整个建筑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声、光、电的现代科技手段,试图让游人身临其境,体味孔子的六艺思想,领略中国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创作成功以展示孔子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风采的大型木雕群像。它的问世,吸引了不少旅游者前往观瞻。那一个个维妙维肖,各具特征的人物造型,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的儒家风范,构思奇巧、技法娴熟的雕刻艺术,令人拍手叫绝。不少海内外的观光者称它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国宝”。 这组大型木雕群像由曲阜“孔子故里书画院”的工艺师雕琢而成,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个部分,孔子及其七十二贤徒的人物雕  相似文献   

4.
春秋末期,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到过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晋国。从鲁、晋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孔子的"以礼治国"思想与晋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的冲突性和导致孔子临晋而返的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对孔子不到晋国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时亦可看出造成战国时期开始的儒、法之争的历史前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夫子与毛泽东,中国古今两个伟大"圣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论者众说纷纭。毛泽东对孔夫子的态度与评价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甚为复杂。总起来看,毛泽东对孔子取历史主义态度,充分肯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在批评孔子消极思想的同时,注意吸取孔子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用以丰富自己的思想。毛泽东从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吸取和发挥的主要内容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德治思想和人生修养论;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大同理想。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因此故,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尊崇备至,尊儒、崇圣、祭孔活动愈演愈烈,这充分体现在曲阜的碑刻中。  相似文献   

7.
再识孔子     
正在历史演变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传统教育总是在被批判着,但过多的批判之后,我们还应再审端倪,留住历史精华。事实上,后人在过多过激烈的批判中常常漠视了那些历史陈迹的精华。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公认的世界最早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从小受西周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向往西周教育和文化,自小立志当官,最终冲破"学在官府"的桎梏,投身兴办私学。他指出"学而优则仕",并提出"仁"和"礼"作为做人和从政的标准。时至今日,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教师能与孔子相比肩。他开了私学教育的先河,孔子以"有教无类"为标准,打破官方不收民间学生的规定,广收学生三千  相似文献   

8.
孔子故里曲阜为儒学发祥地,先秦群儒,及汉之孔安国、唐之孔颖达、清之孔广森,在中国经学史上俱占有重要位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孔子故里一直是文化学术集散地,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当地人士文化素养普遍较高,且以著述相尚,互为师友.  相似文献   

9.
孔子乃举世敬崇之万世师表,孔庙、孔林、孔府乃瞻仰圣迹之旅游胜地。如今,山东曲阜“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最早的孔庙由孔子故宅改造而成,那是在距今2479年之前的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的事。当时鲁哀公将曲阜孔子的3间故居立为庙堂,还把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藏于庙堂,“岁时奉祀”,这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座孔庙,更是世界上第一座名人纪念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孔子故里的山东曲阜一直被视为“圣地”,受到了来华西人的极大关注。自近代《天津条约》允许西人进入中国内陆开始,越来越多的来华西人来到曲阜,近距离观察和拜见孔氏家族后裔衍圣公。近代西人眼中的衍圣公形象既具有强烈的东方性,又具有强烈的西方性。双方在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特定地点所展开的面对面接触,丰富了西方人原本只停留在书本中对于孔氏家族及后裔的认知,促进了他们的认知从想象层面到实际接触体验的转变。来华西人对衍圣公的形象建构,随着历史演变出现了阶段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孔子     
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需要出发,鲁迅对孔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这只是鲁迅和孔子的关系的一个方面.鲁迅和孔子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即他并不完全否定孔子.在鲁迅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民族文化伟人.在文化品格和文化心理方面,鲁迅和孔子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原孔子学会在河南省开封市成立1993年11月11日中原孔子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开封市宋都宾馆举行。来自北京、曲阜、香港、台湾、美国洛杉矾等国内外代表80余人列席代表20多人参加了大会。中原孔子学会会长李公涛先生致欢迎辞。大会通...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曲阜市是一个县级市,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鲁城中有阜,逶曲七八里"而得名。据历史记载,中国远古最有影响的三皇五帝,4人曾在这里留下活动的足迹,其中炎帝、黄帝、少昊还徙都于此。曲阜作为周代的鲁国,共传26世34任国君,约800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后成为鲁县。汉代时又置曲阜为鲁国。  相似文献   

14.
论孝道观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儒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备受后人推崇。孔子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孝为百行之首、为孝是做人的根本等孝道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必须正确对待孔子的孝道观。古今孝道观的区别和进步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衍圣公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专门封授孔子后裔的爵位,该爵位最初只是虚爵,但在金朝建立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发展国家文化,大力提倡"尊孔崇儒",不仅将宋朝的衍圣公封授制度引入国内,而且还将曲阜县令作为衍圣公的世袭官职,从而使孔子后裔的职务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也为后世政权继续提升衍圣公的身份和地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柳下惠不愧为古代谔谔之士的典范.孔子、孟子和荀子以及<国语>都充分肯定了柳下惠的"直道",并把他的"直道"与"和道"紧密结合在一起.孔子高度评价柳下惠为"贤人".孟子更高度评价他为"圣人".柳下惠的"直道"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孟子说:"闻者莫不兴起也."张岱年先生是柳下惠"直道"在当代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中和"观念不只属于儒家。在老子和孔子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体系中,"中和"观念皆具有重要位置及丰富内涵。老子与孔子的"中和"观念是基于不同文化立场对周代社会、政治、文化所进行的总体评估和反思。在哲学本体论层面,老子的"中和"观倾向于自然生命本体,孔子的"中和"观侧重于社会伦理本体。针对春秋时期美善一体的礼乐文化,老子和孔子的"中和"观体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由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所制约,老子和孔子以其各自不同的"中和"观为基础,形成了对中国美学发展影响至深的相关审美判断。老子的"中和"观推崇"道法自然"和"见素抱朴",孔子的"中和"观则激赏"绘事后素"和"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8.
在鄂西南地区建设"湖北三峡城市群",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决策。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有着极其丰厚、极富现代价值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浪漫的巴楚文化、典型的三国文化、创始的神农文化以及富于神奇色彩的山水文化,足以装点"三峡城市群"的门面,提高城市群整体形象的文化品味,也可以提升"三峡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在孔子的理论里,女性其实本没有被容纳进去,她们完全是被忽略的群体;虽然孔子也提到夫妇"敬"、男女"爱",却是为维护他的"政道"服务。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使女子触碰了孔子所维护的礼义道德,"女子"成了孔子要防范的群体。孔子的女性观与他生活的社会背景、思想体系一致,与他维护的礼文化、主张的人性观和义利观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由尼山圣源书院主导的、以山东曲阜市的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为先进典型的"乡村儒学"工程已经开展了近两年。一群学者定期走进乡村义务讲授孔子文化和儒学经典,他们希望通过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教化,重建乡村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看到曲阜实施"乡村儒学"工程的报道,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一是因为社区教育的内容拓宽了,他们把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等内容纳入到农村社区教育之中;二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