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这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共识。日语中有高度发达的敬语。日语的敬语是一种语言形式,而礼貌聚焦于语言行为的效果。敬语可以表示礼貌,但敬语作为礼貌的表现手段时,要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2.
朱熹对"中庸"的解释,体现出其理学的实践性特征。具体而论,他一方面主张"在中"之"中"、"时中"之"中"的区别,同时又将二者贯通起来,以"在中"之"中"来统摄"时中"之"中",兼体用而言"时中",体现出深厚的理学意味,也展现出理学家"体用一源"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释"庸"为"平常",拓展了"庸"字的实践范围,也加强了"庸"字的实践意蕴,体现了朱熹思想的实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曲云 《金陵瞭望》2006,(20):32-32
宜“早”不宜“迟”。要想有效地解决信访问题。必须加强预测,超前防范。把工作做在问题发生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早预测,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针对一定时期群众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区管领导干部的举报。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开展调查。将苗头性、倾向性的信访信息进行综合.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早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主动了解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当代中国的新美育,既要理论上回归“生活美学”,倡导一种崭新的“生活美育”,而且也要在践行上走向一种革新的“观赏文明”,最终其整体的目标就是构建一种审美化的“文明生态”。审美不仅是一种“文明素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人权”。“观赏文明”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感性标志,要从“观赏文明”的建构来走向一种审美化的“文明生态”。“文明生态”不是“生态文明”,前者是基础性自然与人类环境的良好基础,而后者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更高的文明性的理想形态。  相似文献   

5.
“文革”结束后,中山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在教育“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引下,进行新的办学道路的探索,逐渐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专科教育并行的多层次办学体制,并利用学校地处广东,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求。18年来,中山大学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正朝着开放型的大学迈进。  相似文献   

6.
在大多数国人心中,"六"与"顺"是相通的,这种崇尚"六"的历史由来已久。周代初,周公旦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官制礼仪等都按"六"来安排。例如:"六官",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种职务;古代学校  相似文献   

7.
阿佳 《社区》2012,(35):27-27
别人出门是与人艳遇,而我绝对是与物艳遇,常常神魂颠倒,大胆妄为,乐不思蜀。别人都说飞机餐不好吃,我却很没出息地喜欢飞机上的咖啡.连要两杯,喝得两眼发光。有一次坐越航班机.看中他们的餐单,很有民族特色,我很想据为己有,试探着问空姐.不想很爽快地获得了批准,还有一个礼貌的微笑。这张餐单被我弄到家里.做成了漂亮的装饰品,别人几次问到,谁也没想到是飞机上的餐单。里面记录着飞机上可选的餐点,很家常很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常规管理也是学校正常生活秩序、教学秩序及其他工作秩序的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离不开优质的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环境有了保证,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与学校发展的双赢。而常规管理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常字,即正常、常态、常抓、长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在常字上做文章。我校不断改进常规管理方法,一路下来,且行且思,下面谈谈我校在常规管理上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在美国关心国际问题的精英人士当中流行着一股仲裁主义思潮。仲裁主义者运用文明的话语构建了一套以和平、法律和国际主义为根基的国际秩序观。他们认为,文明就意味着和平,随着文明的发展,国家将变得越来越文明化,法律将取代权力成为国际关系准则,极端的民族主义也将为国际主义所取代。但同时他们也以维护文明的利益、推动仲裁为名,将美国塑造为世界仲裁的领导者和例外者,为维持美国在美洲的霸权辩护。这个时期美国仲裁主义者从文明进程中所做的推论既有合乎情理的一面,这增强了其信念的说服力;也有不少显而易见的矛盾和模糊之处,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仲裁主义者用法律取代权力、用国际主义取代民族主义的国际秩序观的根基并不十分牢固,权力、民族主义与文明的关系远比他们所宣扬的更复杂。  相似文献   

10.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6,(20):38-39
近期,一篇《中国游人,你丑陋吗?》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联想起不久前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开向社会征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的行动,我们不禁会问,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难道真的在历史长河中风化了?  相似文献   

11.
正朋友、亲戚之间的借贷,往往基于信任或碍于情面不会出具借条,但从法院裁判的角度出发,事实必须有证据证明。如果双方发生矛盾,在借款人否认借款的情况下,出借人往往会因为证据不足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生活中常常有口头协议的事情发生,但很多时候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反悔。就此相关法律专家表示:口头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双方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合同就成立。但由于是口头的约定,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文明礼仪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为久远的教育,它是学生发乎心,践于行的行为表现模式,它需要的不光是健全的制度和精干的队伍,更需要一份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的呵护和滋养。在此,把我校文明礼仪教育中的故事与大家作一次交流。我们的管理经历了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学生“六美”“四进”实践教育平台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师范学院重视实践教育功能,为构建大学生"六美""四进"实践教育平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基点,使"六美"主线贯穿于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另一方面以校外基地为载体,在开展实践教育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把"六美"理念和文明之风带进社区、进中学、进农村、进企业.  相似文献   

14.
桂真田 《社区》2009,(16):51-51
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社区为打造卫生场镇,努力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程度,提升场镇形象,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始终坚持“创卫”工作六到位。一是领导重视到位。社区领导深入了解情况,制定社区(场镇)卫生管理办法,在桥南、桥北、桥西三条街各设2~3个倾倒垃圾点,做到垃圾归位。二是宣传教育到位。驻社区(场镇)干部深入社区各居民小组召开会议,宣传卫生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职院校礼仪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从重在教授礼仪操作规范到注重培养学生礼仪意识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突破口,进行了以"造势—导入—深化—具体—总结—升华"为连环的"六环相扣教学法"改革实践。实践证明,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礼仪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升华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在出土文献海昏侯《诗》、汉《熹平石经》与毛《诗》互证中得到充分证明,并在《诗》文本的学术源流与汉代《诗》学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持。“孔子之旧”就只有“三百五篇,遭秦而全”的《诗》文本,四家皆无异义。郑玄相关解说的存亡、缘由自相矛盾,反映的只是其笺《诗》所见与注《礼》所用乃不同的另一个《毛诗》文本。其中的“六笙诗”序,不过是其时的《毛诗》学者将《乡饮酒》《燕礼》中用乐的《小雅》的《南陔》等6篇编排到《诗》文本中的新变现象,而不能说是代表“孔子之旧”的古《诗》文本。不包括“六笙诗”,才是“孔子之旧”三百五篇古《诗》文本的实际篇目。  相似文献   

17.
井文林 《社区》2010,(28):34-34
在淮安市清河区城西社区,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街头巷尾、生活小区里时常有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手里拿着扫帚等保洁工具,在社区的绿化带及道路两侧清理生活垃圾;看到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时,他们总是上前耐心劝导,并及时进行纠正;双休日,他们还带着居委会印制的宣传单,到居民家中宣传“讲卫生从一点一滴开始,好习惯从一举一动养成”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鉴于当下来自人类学、神话学界和考古学界在文明探源研究中不约而同地呼唤神仪式、精神信仰等"软"视角对考古素材和人文阐释会通互释的关注及研究实践,笔者以<礼记·月令>中的仪式叙事为例,尝试探讨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的程式化叙事,从而找到考古文化遗迹、文本文献与神话仪式叙事对接以互证互释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犹太文明与中国文明交汇的起点,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但是,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两件文物表明早在公元6—8世纪犹太人已经来到中国,与中国具有商业和文化往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学者便对丝绸之路上的犹太商人问题加以探讨。新世纪,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犹太人与丝绸之路的关联引发了从事犹太研究学者的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20.
“墨学”中衰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墨学"中衰原因历来受学界重视,然至今仍众说纷纭.本文从文化史角度,以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此加以分析,认为墨学的中衰在于其理论与中国礼乐文明相对立,在于其学派本身的变化,在于封建统治者的打击和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