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虞 《老友》2014,(1):19-19
正2014年来了,新的一年,我步入89岁高龄,再跨一小步就是90岁。89岁的梦想就是要做个健康老人。目前我起居饮食正常,生活基本自理,能坚持读书、看报和写作。要做健康老人必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规律的生活,比如早睡早起。我习惯每天晚上收看《新闻联播》,看当天的党报;精神好的话,要收看央视《今日关注》。因此我一般是晚上十时睡觉。早上五六点醒,白天的活动一般是散步、做医疗保健操、读书、看报与写作,约朋友聊天。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位退休老人,今年75岁。退休前从事宣传工作二十多年,常和文字打交道。所以,读书、看报、写稿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退休后,怎样搞点创意打发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好人生  相似文献   

3.
我的退休生活是"动""静"结合:"动"是体育锻炼和操持"自留地","静"是到老年大学和图书馆看书看报、家中写作和看电视。先说说"动",我所在的住宅小区去年经过环境整治,面貌焕然一新,铲除了菜园,铺垫了碎沙石,告别了脏乱差,体育运动器材又能用了,房屋周围的树木早已成林。  相似文献   

4.
为啥这样忙     
正我今年已经七十有三。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按理说我应该颐养天年,十分悠闲。而我现在每天十分忙碌,有时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个小时。我每天在忙什么呢?忙读书、忙讲课、忙旅游。我不但自己学,还组织他人一起学,而且我越学越感到要继续学。忙储备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古训,也是我的座右铭。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学习,脑子空,生活就没意思了。而要使自己思想常新,就得多读书、多看报。读书学习可以使人视野开阔、生活充实、精神愉快、延年益寿。人从年轻变老,那是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的头脑不能空。我从科研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并没有退出社会生活,而是继续学习,用知识充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退休生活不可信马由缰,过一天少两晌。而要天天读书、看报长知识,学会设计、谋划、创新生活,这样,日子定然过得津津有味。18年前临退休那阵子,我懂得生活将发生重大变化。我想退下来就是玩,玩要玩个高兴,玩出  相似文献   

6.
让赋闲在家的老人们拥有充实的退休生活,让孩子们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是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老年读书会与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红领巾读书会干人共同创立的“老少共读”小组的目标。小组的活动通过老少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的百岁老人刘德洪与97岁的老伴住在儿子家。老人头脑敏捷,逻辑清晰,生活依然能自理。现在,老人每天还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看微信朋友圈,与学生们视频聊天成为老人最开心的事。百岁老人仍求知不断,爱学习、爱读书。我以为,刘德洪老人的健康长寿与其好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看报     
毛泽东喜欢看报,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1911年,毛泽东来到长沙进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报纸上有新闻、政论及其他各种文章,觉得五花八门,美不胜收。从此,他就特别喜爱看报,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读写伴晚年     
杨先涛 《老友》2012,(5):17-17
漫漫人生路上,拥有健康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爱好可以陶冶性情、怡神养心、丰富人生涵养,生活也会因此多姿多彩。我自1997年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变角色,从繁忙的工作中转入以看报、读书、写作为内容的平静生活。解放前因家里贫穷,我断断续续地读了4年半书,之后忙于工作,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也不多。退休后.我充分利用充裕的时间,争取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原来,我在单位有看不完的报纸和杂志。退休回家后,我没有放弃阅读报刊的习惯,自费订了9种报纸和5种杂志,每天除了锻炼身体外就是阅读书报、写稿。  相似文献   

10.
活着的理由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如今已是90多岁的高龄了,她每天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养花栽草,笑对人生。殊不知,她曾经历过丧夫失女之痛。  相似文献   

11.
搞好写作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捕捉灵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写日记等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就文取材,开掘文本宝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写作教学中,与文本相对应,我和学生刊物般把作文分为八个专栏:(1)解“言外之意”,品“弦外之音”;(2)与名家对话;(3)“狗尾续貂”篇;(4)赏析“生花妙笔”;(5)读书札记篇;  相似文献   

12.
胡朝节 《老友》2015,(1):40
我和老伴"享受"空巢生活已近10年,对如何安度空巢生活深有体会。我感觉,即使子女不在身边,只要我们保持好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空巢生活也会过得很充实。我感触最深的是,要过好空巢生活,精神饱满最重要。每年,我都要订阅七八种报刊,充分利用电视和电脑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把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当做每天的"必修课",以此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得新信息。同时通过操作电脑,我还掌握了新技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王玉兰 《社区》2010,(35):56-56
读书写作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读书写作我也结识了仰慕已久的全国著名的作者。学生时代.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最出色的是语文成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起,我的作文就经常成为老师在班上读的范文。  相似文献   

14.
杨葵 《社区》2010,(17):4-4
谈读书话题,首先想到闲读书、读闲书这六个字。这是我一直向往的读书生活。说向往,是因为难做到。以前难做到,往后呢,估计相当长一段日子仍然难做到。  相似文献   

15.
退休后,常有同事、文友问我:"生活如何安排?"我笑笑说:"散步、读书、写作三兼顾。"  相似文献   

16.
写作源于思维。走进笔下的是作者源源不断的思路,不是生活。思维也不一定都源于生活。然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理论却一直在误导我们。在写作源于思维的观点下,提高写作水平可以通过提高感悟意识、思维能力、梳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途径达到。  相似文献   

17.
齐夫 《中华魂》2013,(19):30-31
近日,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批评说,当前党内存在学风不正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不读书、不看报,热衷迎来送往,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学风不浓、玩风太盛。(4月9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以往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代之以专题讲座、网上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读书报告、论文写作等多项互动教学模式是教育学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这可以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钱文忠 《社区》2011,(8):4-5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谈论的是读书生活。读书生活居然要谈论?这似乎也说明读书已经和我们生活的年代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科举制度还没有崩溃之前,甚至说在科举制度崩溃以后不久,这个问题是不会拿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谈论的。因为读书,恐怕是当时中国人心目当中唯一的正道,所以不必谈论。就像我们活着一定要吃饭,今天没有人谈论我们的吃饭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如何紧扣读写能力的提高去组织教学,这是一个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以写促读,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所谓以写促读,就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精心设计写作练习,使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去写作。写是读书的出发点,读书是写的落脚点。这样就可以使读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它是通过写来提高读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教学,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