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民  张兆利 《社区》2012,(24):24-25
敬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因为护理比较专业、同龄朋友多等原因,时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住进敬老院颐养晚年。但是近年来,因为老年人在敬老院里权益受损而导致的纠纷频频发生。请看——  相似文献   

2.
这里我要说的是江苏泰兴市广陵镇有名的“骂声怨声称赞声,声声都听;好事难事窝囊事。事事都干”的全国百家企业优秀厂长、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泰兴市政协委员钱玉堂。 让人心跳的速度 钱玉堂白手创办的扬州市金花绝缘材料厂,至今只55个月的历史,发展却是超常规、跳跃式的: ——它现在已是注册资金4000万元,年产值近亿元的国家中型企业,扬州市标兵企业,泰兴市60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他办成了2家合资企业,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他兴办三产,建起了加油站、宾馆、商店。 ——他办起敬老院,使老人们得以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3.
唐亮 《社区》2002,(5):21-21
日前,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江东村敬老院举行了竣工典礼,8名孤寡老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搬进了新家。至此,该县已有3家村级敬老院,24家乡镇敬老院总床位1120个,供养住院老人960人。  相似文献   

4.
钟润洪  席小平 《老友》2011,(9):26-26
这是一个由58位院民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全国文明镇——高安市八景镇敬老院。为这个大家庭营造幸福与和谐的是他们的"好儿女"。"好儿女"其实是敬老院院长、  相似文献   

5.
《山西老年》2013,(7):66-6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敬老院养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正因如此,家属与敬老院之间的纠纷也呈增多的趋势。从司法实践看,纠纷绝大多数由签订的服务协议引起。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时,最重要的就是与敬老院签订书面协议,以此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  相似文献   

6.
在浦口区泰山街道敬老院屋内的墙上挂着数十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记录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数十年如一日勤勉工作,默默中播撒着爱心.无私中成就着大爱的泰山街道敬老院院长、共产党员——秦宝平。  相似文献   

7.
《老友》2003,(7)
一种家庭型的小型敬老院在日本持续走红,据悉在最近2年半内奇迹般地激增了8倍之多,目前在全国已达到了2300余家,而且以每月扩充100家的趋势在继续增加其数量。据日本广播公司报道,这种小型敬老院的规模确实很小,每所一般只能收容5—8名老人安度晚年。然而它带来了一个创办者始料未及的好处:竟然还能使痴呆症患者的病情在不同程度上得以缓解,因而  相似文献   

8.
从高中开始,做志愿者就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念书后,我有幸加入了“阿彦和他的朋友们”爱心团队。这是由知名主持人阿彦组建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团队经常去敬老院、福利院等地献爱心。加入后,几乎每月我都去好几趟敬老院。  相似文献   

9.
周应炳 《老友》2013,(4):64-64
去年夏季的一天,我随县里领导同去本县孙坊镇敬老院慰问102岁的孙三秀老人。到了敬老院,我们看到老人衣着整洁,步履稳健,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心想:这哪里像一个百岁老人啊!孙三秀和她的小儿子朱水根招呼我们坐下,在接受领导的慰问后接受了我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国西部乡镇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及生活满意度,找出提高乡镇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及生活满意度的方法,为制定相关养老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和四川省的5个乡镇敬老院的116名老年人,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SF-36)和生活满意度评量表(LSI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乡镇敬老院老年人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等7个维度值低于居家老年人(P〈0.05),敬老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分为8.9。结论乡镇敬老院老年人比居家老年人损害更严重,乡镇敬老院老年人生存质量更差,敬老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分低于居家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看守邻宅     
赵雪峰 《社区》2008,(9):52-53
腊月二十八,我值夜班到很晚,回到家后还看了半集电视剧《闯关东》,睡下时已经两点多了。第二天一早,“赵哥——赵哥——”一串大叫撞击耳鼓,我一轱辘爬起来,走到窗前,恍惚中看到有人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我们家现在就走,你帮我照看一下院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省农村敬老院现状的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农村敬老院存在的入住率较低、运营资金困难等问题及其原因,以适度普惠为视角,从转变政府观念、加快立法、建立公共财政投入制度以及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对福建省农村敬老院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玫 《社区》2008,(31):45-45
“徐老伯出院了!”当金马社区的书记、主任强晓燕及社区干部将徐坤泉送回敬老院时,敬老院的院友们纷纷围了上去,问长问短。徐老伯激动地说:“如果没有社区干部,我这个孤老头不知有多惨。”院友们感慨万分:徐老伯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多亏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及时救助,才让他得到及时救助,不然后果将无法预料。原来,徐老伯今年80高龄,是江苏省无锡市金马社区的三无孤老。就在10月1日9点多,  相似文献   

14.
黄原  胡绍铮图 《社区》2013,(6):38-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为敬老院的“形象代言人’。无论在台上还是私底下,杨爷爷总说,他是不住在南码头的南码头人,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晚年。  相似文献   

15.
郭华元 《老友》2014,(7):30-30
在江西省永丰县龙冈畲族乡,有一位普通妇女,她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畲乡38位孤寡老"人的"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他们尽孝送终,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乖乖女"。她就是全省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吉安市巾帼爱心模范、该乡光荣敬老院院长罗芬英。(一)11年前,43岁的罗芬英放着村支书不当,只身来到离家8里路的乡敬老院,当上了孤寡老人的"保姆"。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大哥独身一人,10年前被政府批准为“五保户”并住进村办敬老院。当时,他留下3间房屋由我一家居住。前不久,我哥哥患病去世,村委会办理完丧葬事宜后,就通知我  相似文献   

17.
正1993年我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北京黄埔同学会上,认识了李老先生。他身体健壮,很是健谈,他知道我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让我带他向我父亲问好,并让我有时间多到他家聊聊。于是,我走入了李老人的生活,也了解到他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经历坎坷,但他始终力排众议,坚持为黄埔做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曾在湖南、海南出资办学,为北京黄埔大学捐资助学,主张开展民办教育来振兴四个现代化,还在北京成立了黄埔敬老院……  相似文献   

18.
河津市柴家乡樊家峪村的樊富录,当过11年兵,在部队入党,回家乡后当了17年村党支部书记。1985年乡政府办起敬老院,他被乡党委挑选为第一任院长。虽然每月工资只有65元,但他二话没说,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说:“我是苦出身,如今过上了好日子,全靠共产党,共产党员不能讨价还价,党叫干啥就干啥。收养‘五保’老人是个辛苦事,我一定把敬老院办好,让孤寡老人享一享社会主义的福。”办院期间,樊富录先后收养了22位“五保”老人,这些老人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67岁,而且有哑巴,有盲人,有的半身不遂,有的双脚残疾,有的腰腿疼,有的血压高,有的有心脏病,有的…  相似文献   

19.
黄原  胡绍铮 《社区》2013,(4):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  相似文献   

20.
黄晶 《中国农村》2011,(7):62-65
"我喜欢设计,喜欢用心中对室内环境的构想为我的客户创造一个美好的家。我真的热爱这个行业,永远不会对此感到厌倦。当人们走进来,我希望他们觉得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归属。"——莫娜·哈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