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有的话,可能让您眼睛一亮;有的话,可能使您心头一震; 有的话,可能让您充满希望;有的话,可能让您良久回味……在阅读近来部分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讲话时,我们发现一些省委书记的话语个性鲜明,没有官话色彩,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共鸣。透过这些言犹在耳的“狠话”,敢负责任的实话,我们感觉到了这些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真性情和体恤民生的赤子之心。在他们那些话的背后,深藏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忠贞与热诚,表现出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2.
对于法治,人们有多种认识,有的将其看作是良好法律秩序,有的将其视为民主法制建设的理想目标,有的将其视为治国方略。这些提法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法治的作用。我以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我们首先应主要看到法治民主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时下,富有鲜明个性的干部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热议。有的认为他们"有魅力";也有的认为他们爱"出风头"、"不合群",甚至是"另类";还有的觉得他们做领导不大好应付、做同事不大好相处、做下属不大好管理等。诸如此类的不同看法,使不少个性鲜明的优秀干部出现了"下面赞扬声、中间争议声、上面不吱声"的现象,而有的则被敬而远之、冷而藏之、抑而弃之,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梁桂兰 《科学咨询》2009,(11):20-20
对于法治,人们有多种认识,有的将其看作是良好法律秩序,有的将其视为民主法制建设的理想目标,有的将其视为治国方略.这些提法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法治的作用.我以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我们首先应主要看到法治民主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在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分析认识中国国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新的飞跃和重大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一些党员、一些干部在信仰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离开唯物主义,滑向了唯心主义。在他们之中,有的卜卦算命,有的求主问天,有的信鬼神看风水,有的在伪科学面前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6.
<正>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价格大战”已被企业家们普遍接受和认识,但要走出这个“自相残杀的血腥之地”,也时时让他们煞费苦心。 近来,域外企业家们蓦然发现一个最容易不过的解决途径,那就是创新。 注射器的更新换代 每一个产品上市,必将引来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但也  相似文献   

7.
<正>一些“投资大师”极力引诱人们拨打他们的咨询热线。一旦你的号码落入“大师”之手,从此你将落入重重陷阱…… 2006年春天,中国股市经历几年低迷后刚刚回暖,数以万计的中小投资者,每天就颇感意外地接到无数个送“大礼”的陌生电话。有的提出利润二八分成为股民推荐“大牛股”,并称自己知道属上市公司绝对机密的“内部消息”;有的向他们推荐即将在海外上市的某公司的原始股,  相似文献   

8.
<正>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肩负着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的生活工作节奏普遍较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同程度凸显。然而,目前大多数领导干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心理健康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重视并加强对国企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学家在分析今年中国改革时,概括为: “四度”——广度、深度、力度、难度。广度:财税改革、金融改革、投资改革、企业改革、住房改革、所有制改革、物价改革等多项改革一并推出,配套进行;深度:进行宏观调控领域里的深层次改革,建立起全新的经济体制;力度:来势迅猛,有的不用试点,一步到位;难度:对改革的难度应有充足的考虑。 “三条主线”:一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二是建立起宏观调控体系框架。今年起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框  相似文献   

10.
<正> 八十年代后期,就在中国人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接受日本电视连续剧的主人公阿信的时候,中国人也被阿信的精神鼓舞着奋发创业。那个时候中国的土地上土生土长了一批阿信式的人物。她们有的取得瞬间的辉煌,转眼如昙花一现,被中国改革的大潮所淹没;有的则通过顽强的拼搏奋斗,成就了光辉灿烂的事业,挺立在改革大潮的前列。成都红旗商  相似文献   

11.
知识·信息·网络·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处在跨世纪的门槛,人们自然要为把握新世纪的脉搏,而对时代的特征进行探索,面对种种描述,首先要弄清的是支撑新时代大厦的主要基石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是:知识、信息、网络、创新。作为组成新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凸现时代的特征。例如,在社会层次,表现为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创新社会;在经济层次,表现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在管理层次,表现为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创新管理;在组织层次,表现为知识组织、信息组织、网络组织、创新组织。由此,当我们了解到除“知识经济”外,还有其他一些描述…  相似文献   

12.
常言说,教师是手持金钥匙的人。的确是他们用手中的金钥匙启开了智慧的大门,让学生走进了知识的殿堂。然而,如果教师只握一把金钥匙,只注重启开知识殿堂的大锁,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尽管同校同龄同师,但由于他们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等原因,便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的直露,有的含蓄,有的仔细,有的马虎……同讲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听会做,有的则数遍不能;同讲一个道理,有的学生明明白白,有的却糊里糊涂;同提一个要求,有的学生马上做到,有的却迟迟做不到……这就是个性,这就是差异。有位哲人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  相似文献   

13.
管理,在“理”不在“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到一个国家的管理,中到一个组织的管理,小到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管理,我们天天都离不开管理。但什么是管理昵?恐怕很多人回答不出来,或者由于不同人的出发点、视角视野与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对管理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同时可能采用了不同的管理举措,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有的是以“行正影直”而达到无为而治,有的是乐此不疲和事必躬亲的“任力而治”,甚至有的以暴力而制;有的管理带来显著的绩效,有的管理却带来更多的混乱。在实践中,有许多管理者其实不明白什么是管理。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知识激增 ,更新周期缩短 ,教师不要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因而要尽快地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学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 ,进行有效获取知识 ,提高自己的本领。教师就不能只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而应是“授人以渔可享一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 ?下面谈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一、培养良好习惯 ,促进学习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思维品质培养的起点 ,可见…  相似文献   

15.
学会推销     
<正> 一、什么人可以当推销员 现实中我们发现,那些成功的推销员,有的确实能言善辩,有的却不善言谈;有的机敏过人,有的质朴无华;有的确实十分活跃,也有的沉默少语。有一家啤酒厂推销成果最显著的推销员说话结巴,但只要说起他们厂的啤酒,脖子也粗了,脸也红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9,(15):12-14
培训是我党管理干部的重要环节。但这次规模罕有的培训大潮.一个巨大不同是“跨级直训”,县委书记、县公安局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长、县国土局长……多个县级要害岗位的官员直接进京受训。  相似文献   

17.
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得罪人的问题,有的人能正确对待,在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有的人却错误对待,他们在工作中的业绩总是一般化。究竟如何认识“得罪人”这一问题,这是每个同志,尤其是每个领导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名牌、民牌、命牌三者之间,表面上看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实质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谓予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 名牌,顾名思义,就是有名气的牌子。名牌是“有价之宝”,据说,“万宝路”、“可口可乐”、“雀巢咖啡”分别值300亿、244亿、85亿美元。名牌产品更具有无穷魅力。报载,名牌产品——海尔冰箱春节前在北京展销,有的顾客为了买到这种冰箱,竟从头天晚上八点多起就冒着严寒在商场门口排队。排到半夜人越来越多,大家怕秩序乱了,就由顾客推举一人编好顺序号发给每个顾客,按号排队。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消费者是多么地钟爱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9.
蒋宜茂 《决策导刊》2005,(12):18-19
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在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汇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征途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诚信缺失”的严重危害,必须从制定规则、制度和法律入手,强化信用意识,从每个人做起,建立起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塑造中华民族的新形象,实现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20.
寓意深刻的比喻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人变得聪明睿智。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以书为伴,将书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他们酷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名人们对书的比喻给人以极大的启迪,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