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界》2017,(1)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日本国内涌动着推动国内改革的诉求,并出现修改和平宪法、"摆脱战后体制"的动向,其终极目标是走上"正常国家"的发展道路。20世纪90年代后,日美两国将中国设定为"假想敌",解决了同盟一度缺失"敌人"的难题。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转型在所谓积极发挥国际作用以及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名义下,主动利用日美同盟为自身国家利益服务,不断将日本的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向全球范围辐射和投送,这一转型必将对21世纪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演变过程看日本的大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刚雁 《阴山学刊》2005,18(4):28-31
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从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90年代再度确认,到今年2月,美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会议,日本利用日美这一战略同盟关系,从一个被控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妄图控制亚太事务的政治大国。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到日本的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之后,日本国内出现了妄图突破现有和平宪法的约束,通过向海外派兵以及加强日美军事同盟、甚至是欲图修改和平宪法以显示其作为地区政治和军事强国野心的”新和平主义”政治思潮。这种思潮目前已经进化到了转型时期,即在完成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加强日美军事同盟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反恐特别措施法》,使其海外派兵行为以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的形式,在联合国主导的框架下变得合法化;同时通过制定《国民投票法》,在立法程序上实现了修改和平宪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5.
在东亚“寡头垄断”的安全结构中,美日同盟“再定义”是其在冷战后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当前东亚安全结构出发,以博弈论为视角对冷战后美日同盟与中国可能出现的对局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东亚“寡头垄断”结构对双方政策选择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并由此阐述中国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6.
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战后初期日美所建立的日美安保体制逐步发生了嬗变,至冷战格局瓦解后,质变为以日美军事联盟为核心的新日美安保体制,昔日的日美同盟得以重新定义。此文拟从亚太地区安全与发展的视角,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以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亚洲战略的调整、苏联全球积极进攻战略的开展以及东南亚“权力真空”的出现,日本基于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这一战略追求,在日美安全体制的框架下,积极调整安全战略,努力充实防卫力量,提出了综合性、主动性的安全政策,将军事安全范围扩大到东南亚地区,力求在东亚地区发挥安全作用。然而,这不仅引起了东盟等国的警戒,也受到日本国内和平势力的反对和美国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战后初期日美所建立的日关安保体制逐步发生了嬗变,至冷战格局瓦解后,质变为以日美军事联盟为核心的新日美安保体制,昔日的日美同盟得以重新定义.此文拟从亚太地区安全与发展的视角,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以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日美同盟与东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美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变化。日美同盟作为冷战的衍生物,在国际社会尤其在东亚地区的作用并没有削弱,相反却日益强化,这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东亚区域合作具有双重性的影响。虽然日美同盟对东亚区域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平衡器”的杠杆作用,但从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整体布局来看,日美同盟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因此,要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积极引导日美同盟发挥建设性作用,规避其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 1 990年的海湾战争为契机 ,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未来日本外交战略的争论 ,争论的核心与焦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 :继续维持日美同盟 ,维持已有宪法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脱亚入美”战略 ?还是回归亚洲 ,与亚洲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来共同对抗美国霸权 ?或是既亲美又入亚 ,与美国一起合霸亚洲 ?这场争论实际上是关于日本未来走向的争论 ,也是关于日本外交战略选择的争论 ,是冷战后日本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一、“回归亚洲”战略的提出及其背景   80年代后 ,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及日美摩擦的不断加剧 ,日本开始检讨其亚洲观及其与亚洲的…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强化——以联合军事演习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联合军事演习的发展演变,体现出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强化:作用范围扩大化、军事合作一体化、战略地位中心化、地区威慑强势化.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承袭了朝鲜半岛分裂和南北对峙的格局,并被处于“一超”地位的美国所主宰.由于失去大国保护,朝鲜开发核武器力图实现安全自救.作为应对,韩国引入“萨德”.然而,“萨德”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其战略手段与目标严重错位.该现象主要源于美韩同盟中韩国的从属地位以及美俄和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如果韩国要维护国家安全,应当把维护半岛安全作为战略目标,为此,其应当构建真正的南北互信以减轻对域外大国的战略依赖.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空前强大,但由于其对外政策符合大国协调原则,伊拉克战争前的几次军事行动未触动各大国的利益,“美利坚治下的和平”得以实现并维持。而此次伊拉克战争凸显美国的单边主义,在地缘战略、石油安全和大国协调原则等方面对国际格局造成冲击,从而给各大国联合制衡美国提供了动机。其表现可能是全球化减速,区域合作增强,美国以外的大国构筑更紧密的政治同盟。最终通过更强势的国际机制,迫使美国回到原来的“霸权稳定”结构秩序中去。  相似文献   

14.
有关美日同盟的争论时来已久,由于是冷战的附属产品及其历史遗产,其在冷战后存在的必要性有诸多争议。但现实国际政治的发展,并没有阻止美日同盟强化的步伐。这一历史遗产能持续性发展,存在诸多的内外动因,即国际战略环境的不断变化、美日同盟职能的不断演进、可靠性需求在不断增加与同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即开始构筑面向21世纪的安全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不仅努力加强自身防务,而且,增加军费,转变防务模式和战略思想,使日本军事战略具有了危险的进攻倾向;并努力通过日美安保体制的法制化、加强日美军事合作来巩固日美安保体制;重视安全外交,既把它作为维护本国、地区和世界安全的重要手段,又想借助美国争夺亚太地区安全的主导权。这些活动促进了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和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令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忧虑不安,牵制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安全战略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的安全战略 ,先是依靠美国力量 ,实行内向型“专守防卫”,冷战结束后 ,转而采取外向型“介入地区战略”。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关联法的制定就标志这一战略的转变。虽然不能由此断定日本必走侵略战争的老路 ,但这必将深刻影响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特别是日本对“周边事态”范围采取的模糊政策 ,实际上把台湾划入准备介入的范围 ,从而可能导致中日安全领域的激烈冲突。当务之急是中日之间要实现真正和解并建立信任关系 ,这首先需要日本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诚意 ,也需要双方对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作出新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 ,日本推行的是一条没有“普通国家”的“普通国家”路线。相对于军事大国化仅仅是这一政治理念的具体表象而言 ,自主性和大国化构成了“普通国家”的真实内涵。日本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的多种实践 ,说明我们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日本的“普通国家化” ,才能避免战略应对上的被动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国内外环境的变迁促使日本和平主义式微,在民族国家认识、评价近现代历史、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对美外交诸多领域民族主义升温.民族主义主张重新评价日本近现代历史,进而向传统日本回归,强化日本国民的民族国家认同与国家意识;批判和平主义与民主主义,反对对美从属外交,反对全球化;提高大众的道德与伦理水平,部分批判西方价值观念,培养国民的乡土心与爱国心.民族主义的目标是摆脱战后体制,恢复国家传统,日本要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19.
军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前日本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遭到彻底的失败 ,其长期执行的军国主义政策也理应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是 ,由于战后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的美国的庇护 ,使军国主义能够在日本得以长时期存留 ,以至今日。冷战结束后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军国主义本应在日本受到应有的限制和削弱。但事实却与之相反 ,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日美两国重新定义日美安保体制 ,或者说日美两国对日美安保体制进行的修改和调整 ,即是其主要表现之一。我们认为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是军国主义性质的…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集中表现为:一,美化侵略的言行不仅公开化,且呈扩大化,组织化趋势,二,敌视并力图突破和平宪法,三,主张渐进地自主发展武装力量,以期最终走向战略独立,其根源主要在于日本政府不能完全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日本政府加速走向政治军事大国的政策抉择的影响,日本种族至上的民放主义情绪的增长和政党政治及政治精英战略各观念的变化,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增加了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东亚国家对日本的警惕和不信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