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目前研究情况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还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开掘。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作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日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学界从多种视角对其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宝贵思想成果。只有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进行回顾,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文献调研发现,马克思主义传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其从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传播学的多维视角展开,已形成一些有意义的研究视角,也获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下一阶段研究应该在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实证性等维度下功夫,以及加强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乔翔 《天府新论》2007,(1):34-37
近年来,学者们对21世纪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最大关注,特别是对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的生长点的问题,进行了浓烈的讨论,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处境、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后,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了成果,提出立足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实事求是地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等重要观点,但对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遭受的挫折和教训研究得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应当何为”的研究不够深入,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任琳 《理论界》2013,(2):1-3
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者结合起来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从整体性这一视角解析马克思主义,追本溯源,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益于深入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髓;系统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利于理清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线及基本精神,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提出和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史、论、著三者结合的高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疑更为凸显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形态和实践指导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东升 《学术论坛》2005,(12):25-28
对农业中的小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作出过精辟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它将被新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近年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生产方式改造的理论以及我国改造小农生产方式的实践作出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文章对近年来学术界的主要观点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徐增文 《理论界》2013,(4):129-132
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其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是否表明出现了社会主义因素?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如何,并将以何种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系列具有逻辑承接关系的老问题,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探讨的热点,并产生了诸多分歧乃至争论。本文拟围绕此梳理并适当评析学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质和总体精神面貌的一些根本观点和看法。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一体性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以及"马克思哲学"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的逻辑结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既反对绝对理性主义的教条主义,也要反对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幽灵化"和历史虚无主义。此外,也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形态变化绝不是库恩所说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10.
陈建兵 《云梦学刊》2007,28(5):25-28
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状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正确指导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涉及产权概念内涵界定、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在突破所有制理论静态研究方法和产权分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上研究还显得薄弱、滞后,需要深化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原创及次生两种形态:原创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所形成的理论思想;次生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对原创形态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发展大体有政治和学术两种路径:前者由列宁所肇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众多政治领袖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后者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葛兰西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理论。理论特质和现实需要决定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有未来的。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高度关注时空问题,深入研究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化与欧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学理对话,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不同的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必须首先分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同角度和不同阶段。从发展阶段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可以分为信仰的大众化、理论的大众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实践指南的大众化三个阶段。我们只有认清了分析的角度与阶段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水平 ,除现实社会力量的推动外 ,要注意从理论本身的开掘和创造性的阐发上寻找潜能 ,并在理论反思中获取经验。理论不能真正地“超越历史性” ,要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的研究 ,目前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重视和加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探讨 ,也日见其不可忽视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学术界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总体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某些基本问题仍有继续探讨的空间:学术界还缺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的清晰界定,缺少对关键问题和基础性问题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它鲜明地指向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的主导形态的建设,致力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下主导性存在地位的确认和强化。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在当下时代与世界语境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视野内,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形态的坚持与发展。文学批评研究者需要有效而明确地确立其总体理论态度,形成一些基本的理论观念,并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的基本特质与精神出发,积极开展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建构。  相似文献   

17.
<正>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有其特定的含义。有学者将其概括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过程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它是大学生接受、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并自觉内化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的过程;另一方面,它是贯彻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必须惯以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学习、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国内和国外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现存于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两种流派,一是同义词替换学派,一是三大组成部分学派。这两种学派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对这些见解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对合理的概念并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唐正东 《江海学刊》2024,(1):43-53+255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顾海良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传统这两个层面,分析了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在问题层面上,通过分析两个世纪之交历史发展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指出研究罗莎·卢森堡所处时代的特点及其思想,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问题的启示;在传统层面上,提出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野产生三个支流,其中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罗莎·卢森堡理论为渊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均受罗莎·卢森堡的影响。简·托伯罗维斯基研究了罗莎·卢森堡对金融危机的治疗办法,强调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相关性。彼特·胡第斯指出,罗莎·卢森堡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观念,讨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问题——获取政权后对革命民主的需要。夏莹分析了拉克劳与墨菲对“卢森堡困境”的批判,指出这一困境并不存在,其所反映出的正是卢森堡试图通过对特殊性(偶然性)的强调,来建构一种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普遍性,因而她与拉克劳的领导权理论恰恰具有本质上的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