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口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摆脱贫困的努力,都因人口的重压而少有成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关心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思虑。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恩选集》第4卷2页)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可以归结为四种:人类自身的生产;精神生产;生存空间生产;物质生产。但无论哪一种生产,首先都要受到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和限制。专家们曾对自然环境的承载量进行过测算,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量是有极限的,这种能力用公式表示则为C=B/E,其中C表示土地的负载能力系数,即土地为人类服务的能力;B表示生物潜力,即土地上的植物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E表示环境阻力,即环境对生物潜力或人类生活所施加的限制。我国民族地区目前的C值远远达不到标准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社区,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又很不平衡,作为社会发展尺度和经济水平标志之一的城镇发展,自然也处于较低水平和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如何发展现有的小城镇,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上的“龙头”作用和启动效应,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3年前后,回族地区的乡级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村民进行管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激励村民发展回族地区的经济,先后制定了乡规民约。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3年《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使乡规民约的制定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本文欲对回族地区乡规民约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功能及贯彻执行情况等问题,作一浅显探讨。一、回族地区乡规民约的性质和类型乡规民约,顾名思义,是经过村民协商而产生的区域性的自治规范。回族地区的乡规民约是回族地区村委会以党的民族政策和…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怎样看待和确定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和民族,一直是我国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大多数人认为,应以今天中国的疆域来确定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和民族。本文作者认为,这一观点存在着问题,有重新考虑的必要。其见解是:①“历史上的中国”不是指地域、文化的概念,而是指今天的中国在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家的情况,是“历史上的祖国”的意思。②历史上的中国应指历史上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其处于统一的时期,历史上的中国就是当时的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当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处于分裂时期,则由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的民族和地区出现的政权,都应是当时中国的一部分。③确定某一地方或民族是否属于历史上的中国,只能以行政管辖作为标准,即只有历史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到的地方和民族,才是历史上中国的地方和民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乡规民约经历了民间自发到半官化再到完全官化、地方性到全国性、自治性到控制性的转变。早期的乡规民约是理想中的道德规范,到明代则成为乡村自治的规范。清代的乡规民约沦为基层控制的工具,其后乡规民约虽然在民国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但是其应有的自治属性在专制的政治体制下不断丧失,其总体趋势是由基层组织演变成官方控制机构。  相似文献   

6.
一 古老的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鄂尔多斯地区,正处于黄河三面环绕的一曲之处。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众多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早在商周时期,生活在鄂尔多斯和山西、陕西北部的游牧部落有土方、吉方,鬼方和(犭严)狁等。神话传说与考古资料都说明,这些北方民族的祖先,在当时就与中原华夏族有过接触和联系。到了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大小王朝与鄂尔多斯各游牧民族的联系更为密切。公元前636年,晋国的势力进入戎狄所居的“訚洛之间”,也就是鄂尔多斯东南无定河一带。诸侯列国间的兼并和扩张,却导致了华夏与戎狄的杂居融合。春秋至战国时,林胡及楼烦移至鄂尔多斯地区。匈奴在战国时代出现的时候,它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河套及阴山一带,其政治中心头曼城位于鄂尔多斯北部今五原县境内。直到汉未的漫长时间里,鄂尔多斯地区是古代匈奴族最早活动和栖息的摇篮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具象,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看,其形成机制和根源有经济、文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明确环境产权,培养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共构的环境制度目标,疏通环境诉求渠道,促进和维护环境公平.  相似文献   

8.
人口文化素质与劳动力就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较低,且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在民族地区十分迫切,而其关键在于立足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及其需求来开发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贵州民族地区经历着自身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嬗变,权力和利益分配的不断调整,社会组织的不断转型等触及社会结构的剧烈变革,这就使贵州民族地区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处理好民族地区的社会关系,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商铺字号的继承问题邢铁商铺字号是商人的一种特殊资本,越是独家经营越有信誉,越能获利。明清以来行会、官府和商人们为防止因分家而导致商铺字号的分散采取了种种措施,尤其是通过实行家庭股份制的方式,有效地保持了商铺字号在继承过程中的单传和完整性,但...  相似文献   

11.
泱泱大国观念是中华民族悠久而强烈的传统观念之一,历经岁月的洗礼已融为民族文化的内涵.面对近代中国的沦落,在反思中曾认为这一观念给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带来负面影响.今天当我们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应该如何全面评价“泱泱大国观念”的历史影响,关系到对这一持续已达几千年的全民族传统观念的继承和发扬.本文拟对它的形成、历史影响及时承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上手工技艺的继承问题邢铁古代手工业者都有各自专门的技艺,或是一代代经验的积累,或是偶然间幸运获得。一般地讲,越是那些独到却很简单,一旦泄露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艺,越具有家庭保密性,久而久之,便成了类似近代专利的“祖传绝技”,成了一种特殊的资产。...  相似文献   

13.
科索沃是巴尔干半岛自我分裂的缩影。该地区缺乏必要的共同利益,而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又缺乏各民族融和不可或缺的强制力量,缺乏长期而稳定的融合过程。直到13世纪初,拜占廷帝国通过传播东正教信仰和拜占廷文化力图统一巴尔干半岛的努力是成功的,一种被整个东欧世界承认的拜占廷斯拉夫传统基本形成。但是1204年西欧十字军骑士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中止了这个刚刚完成但还有待发展巩固的过程,以拜占廷政治文化体系为核心的巴尔干半岛整合计划被打乱,拜占廷帝国失去了整合巴尔干半岛的主导权,巴尔干半岛各民族整合并形成更加稳定的现代民族国家生存基础的进程被中断。此后出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只是强化了地区内的对立因素,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民族解放斗争中激发起来的民族意识使该地区内部冲突更加激烈,彻底丧失了自我整合的能力。科索沃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4 0年代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吕振羽提出了“珍重民族文化遗产”、“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不“生吞活地继承”和“三通”的“消纳”观等一系列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观。建国后不久 ,又提出了“应特别致力去发掘和研究真正属于人民的东西”、“不排弃历史上各个统治阶级的任何珍贵的成就”和“学敌人之所长”的思想观点 ,从而使他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思想更加饱满和充实。这些思想及其观点对 2 1世纪的文化构筑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 ,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司制度是元明及清前期封建王朝对我国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从历代“羁縻政策”发展而来。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主要包括石砫马氏土司,酉阳冉氏土司,秀山平茶、邑梅、石耶和地坝四个杨氏土司。重庆土司制度包括职衔制度、承袭制度、升迁制度、惩罚制度、贡赋制度、土兵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制度,有助于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我国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贵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不断完善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法律制度,从法律方面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一个有十个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苗、布依、侗、彝、回、仡老、壮、水、瑶九个少数民族。据1980年统计,全省总人口二千七百七十六万六千七百一十八人,其中少数民族有六百六十九万四千九百四十九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1%,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强。贵州全省共有九个地、州、市、除铜仁和遵义两地区少数民族分别占该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及其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及其立法张文小社会保障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功能体系,它通过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弱化在市场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及避免由此引起的社会震荡。在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是区域政治发展在民族地区的推行和实现.党推进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启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改革,成型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法制化,发展于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兴盛于少数民族广泛的政治参与.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发展经济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机统一是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族地区开办民族中学问题的思考覃盛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民族地区办好民族中学,确实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认真思考、本文结合广西的一些实践,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和体会。一、关于民族中学的任务早在建国初期,在民族地区就已经举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