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鹗与罗振玉始订神交,是在光绪十七年(1891),其时,刘年三十五岁,罗年二十五岁。当时,刘鹗投效河工,致大力使郑州黄河决口合龙,声名大噪,遂被山东巡抚张曜招致,任鲁河下游提调。张幕中某些不知水利的迂腐文士,本汉代贾让不与河争地之说,主张放宽黄河河身以杜水患。而刘鹗竭力反对,写了《治河七说》,本后汉王景攻沙去淤之说,主张以“束水攻沙”之法,防止泥沙沉积,以根治黄祸。客居淮安的罗振玉,闻知上海筹赈绅士施少钦等拟以赈灾余款收买黄河两岸民地,以拓宽河身的消息,大为惊骇,即著万言长  相似文献   

2.
<正>初夏时节的黄河郑州段,天高水阔,林草丰茂,空中飞鸟翔集,动静之中演绎着生态之美。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地处黄河“豆腐腰”部位的河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九曲蜿蜒,气势磅礴,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咆哮奔腾,血脉涌动,孕育了华夏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陕西潼关进入河南省,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的28个县(市、区),河道总长711公里。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张拨 《今日南国》2014,(12):23-23
1938年6月,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进攻,妄图夺取郑州,南逼武汉。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以滔滔黄水阻挡日军的进攻。蒋介石的这一抗敌手段淹死日军1000多人,赢得三个月的抗战时间,但使黄河改道7年,受灾人口达1000万,至今仍遭到历史的谴责。其实,这个计划并不是蒋介石的主意,而是在抗战爆发的两年前就已经制定出来了,向蒋介石建议“黄河决口”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相似文献   

5.
1938年郑州花园口黄河决口的真实情况,长期以来让人疑惑不解。近几年,尽管有人研究了这个问题,也发表了文章,但都还没有将真相全部揭示出来。笔者对此曾作了一些工作,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了资料,从国民党军政大员来往函电中,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现把它写出来作为补充。国民党挖掘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是有预谋的。1938年4月,日寇围攻徐州,企图沿陇海路向西进犯,这就严重威胁着开封、郑州的安全。“开封不守,郑州即暴露于敌前,如河南省全部丢掉,武汉同西安的保卫更加困难,而且十分危险”。①为应付严竣局势,国民党已有了“挖掘黄河堤”“将日寇隔绝在豫东”的打算。②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运营,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亮相,并成为母亲河上的新地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形成以“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7.
在对学生进行“看图画,编童话”类型的想象习作练习时,前后两次教学效果迥异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思考。 图画内容:长江、黄河两条巨龙腾空而起(此图颇似中国地形图),在他们的周围,到处是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根,旁边注上文字“滥伐林木”。图画下方有两行对白:“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相似文献   

8.
刘鹗及其小说《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之间的关系历来充满争议,其核心在于《老残游记》的太谷思想缘起与“二巳传道”说两方面。既往研究多认为小说中的太谷思想是刘鹗对学派的自觉宣传。事实上直到愚园雅集之后,刘鹗才回归隔断数十年的太谷学派,他并非正统的太谷学派传教弟子,并且小说中多是刘鹗融合太谷思想后产生的“刘鹗思想”。这从小说中三位龙子的原型之谜中可见一斑。三位龙子的原型问题又与“二巳传道”说密切相关。“二巳传道”说曾被作出多种解读,辩证地看,李龙川说出“二巳传道”时指的即为黄葆年与刘鹗,只是从学派发展来看是指黄葆年与蒋文田。厘清这些复杂关系,才能让《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的研究各自获得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与著名国学家王国维曾有过一段微妙的历史因缘。彼此亲近,又以学问同好、精研古器、碑贴而联珠贯索。王国维生前时在乡亲故人前,曾赞叹推崇刘鹗的著述和收藏,使得刘鹗的名声深得海宁文人雅士敬羡,乃至在海宁有以“老残”自号的。海宁市东山后背,碧云寺遗址畔,有一处地方叫作“万石窝”。早年曾是诗人徐志摩墓地。其左近上方,巨岩峭壁上至今尚存擘窠大书,赫然刻着“老残安宅”四字。笔势雄健遒劲,神韵不脱魏晋风骨,酷似刘鹗遗墨风采。据近年发见的刘鹗“壬寅”、“乙已”、“戊申”日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盛暑六月二十六至七月初一,刘鹗曾陪伴外商麦啥德、伊德、谭华等人,进谒浙江巡抚聂仲方和考察工艺传习所。水道航路来回于上海、嘉兴、石门、杭州一线。故有人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起,国家将上马“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这项工程涵盖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13个省(区、市)的770个县,国家预计投资1035亿圆。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堪称我国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这是中国治水方略的重大战略调整,即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将由此出现转机。提到中国,人们就会想到那两条奔腾不息,既孕育人类又桀傲不驯的大河——长江和黄河。古代中小国5000年灿烂文明,大多都与这两条大河有著…  相似文献   

11.
刘鹗的梦说     
梦,是睡眠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梦的内容与清醒时意识中保留的印象有关。梦,又可以解释为想象、幻想、虚幻。 中国的小说家都善于以说梦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理想,都善于以梦来反映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希望。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亦不例外。在刘鹗的作品中,亦有以说梦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的文字。在现存的刘鹗作品中,最少有四处是谈及“梦”的。其中有“述梦”,亦有“论梦”。剖析刘鹗这些梦,按其所“梦”的时间排列,我们不难看到刘鹗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希望,而且可以看到刘鹗——一个生于晚清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2.
就一节史料谈黄河夺淮与河口东移问题刘大卫横贯苏皖北部的淮河,古时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在涟水县的云梯关入黄海。雍正十年(1732年),云梯关及其下游一带划归阜宁县。关的遗址,现属响水县黄圩乡云梯村。由于黄河夺淮,二渎并流,黄沙入海,淤积成陆...  相似文献   

13.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小“放旷不守绳墨,而不废读书”。他对西学很感兴趣,研究过数学、医学和水利学等。他干过医生,办过企业,并因参加治理黄河有功,官至知府。他曾上书朝廷建议借外资在山西省修筑铁路和开采煤矿,因此而被目为“汉奸”;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向联军贱价购出太仓谷,赈济北京饥民,事后被清政府以私售仓粟罪予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卒于今乌鲁木齐。《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共二十回。1903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其间因故中止,十三回以后又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全书出版于1906年,署名洪都百炼生。  相似文献   

14.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我国近代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著述繁富.是集文学创作、音乐、医药、数学、考古、水利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的传奇式人物。笔者平日研读《老残游记》,对其表现的爱国和忧民思想何所感悟。刘鹗《致黄葆年》信中有云:“弟固未尝知天.弟固未尝不信天。惟其不能知天.故竟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之安危.匹夫与有责焉。今日国之大病,在民失其养。”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这一点,是贯穿他整个一生言行的主要方面.也是贯穿《老残游记》全书的一个重要方面。小…  相似文献   

15.
安阳殷虚出土的甲骨文,在一八八九年福山王懿荣见到前,曾经以“龙骨”身份展转于药材掮客之手。王懿荣来不及进行攻究,就辞别人世。于是,甲骨文又作为“骨董”出让丹徒刘鹗。刘鹗从北京把这些“骨董”带到上海。上虞罗振玉一见即惊为“奇宝”。尽力怂恿并协助刘氏拓墨出版。就这样,一九○三年,甲骨文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问世了。 罗振玉自从刘鹗那里得见甲骨文,以后便一面不惜重金,广为搜购;一面多方打听甲骨文出土地,希望能够确定这到底是一些什么文物。等他终于弄清楚了甲骨文为殷代贞卜文字  相似文献   

16.
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平定以后,清朝加强对青海各族的统治,设置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理蒙藏诸事务.三年(1725年),在青海藏区设置于百户制度,对藏族部落首领给以上司千百户;土司巡检等官职,命其分管各部落、四年(1726年),西宁办事大臣达鼐会同西宁总兵周开捷清查各部落户口,划定地界.“因俗设官”.分别赐予千百户等头衔.清朝政府把青海地区藏族部落及主要由藏族牧民编成的实罕诺门汗旗限制在黄河以南,归贵德厅管辖;黄河以北划定为蒙古游牧地区.道光年间,贵德厅所属黄河以南汪什…  相似文献   

17.
“黄崖教案”余闻点滴─—在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严薇青研究《老残游记》,研究其作者刘鹗,就要研究太谷学派;而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之一的张积中就曾在济南附近长清县黄崖山定居讲学。张氏弟子不限男女,不分贵践,因材施教,轰动一时。当时正值捻...  相似文献   

18.
<正>“很难想象吧?过去这里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经过多年的科学治理,这里不仅不再向黄河输送泥沙,还成了绥德县山清水秀的‘后花园’。”在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辛店沟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简称辛店沟示范园),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站)局长(站长)郝鲁东难掩自豪地说。地处陕北十字路口的绥德被称作“西北旱码头”,“山是和尚头,沟是千丘丘,三年两头旱,  相似文献   

19.
刘鹗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老残游记》在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鹗同时又是一位慈善家,庚子年在北京进行的慈善活动,表现了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同时, 刘鹗在政治上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本文谈到的《上政务处书》,写于日俄战争期间,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太谷学派“养天下为己任”思想的具体体现。过去不为人所知。研究刘鹗的政治思想,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刘鹗集》是百年来第一次将刘鹗各类著作材料汇集在一起的一部专集,是目前唯一的一部刘鹗的著作集。本文对刘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扼要的述评,将其生平划分为六个时期,并对刘鹗的师承关系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