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当准确划定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由此,理所当然地把1919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看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历史阶段。笔者依据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内涵的论断,对照1919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的实际,认为: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止八年间的中国革命,既不同于1919年以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又不同于1927年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性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笔者主张把1919年至1927年八年的中国革命称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毛泽东同志有许多精辟的论述.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论述没有进行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对它的时代背景没有进行认真地分析,因而把毛泽东同志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某些论断,机械地套用到中国近代史的各个阶段.今天,我们早已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而封建主义的遗毒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清除,仍然处处阻碍着我们文明的进步,新时期为中国近代史学提出了新课题.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  相似文献   

3.
一革命的转变1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基本结束和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开始,这即是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我们的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实际和社会实际,制定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步骤,领导了并且领导着人民革命的斗争.党教导我们说:"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  相似文献   

4.
唐家柱 《江汉论坛》2008,19(5):18-22
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后,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解决发展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要经历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毛泽东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解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俄国革命问题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转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和方式,但他未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由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转变,建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转变提供了立足于向现代社会转变,根据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历史观和方法论,开创了和谐合作发展模式,找到了与马克思当初设想不同、通过发展实现社会主义胜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今年11月5日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共产主义战士邹韬奋诞生95周年,邹韬奋的一生是“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韬奋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韬奋很早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全国风起云  相似文献   

6.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运用1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历史上的其他一切革命有原则的区别.以往的一切革命,都不过是用一种私有制去代替另一种私有制.由于一切阶级社会具有同一类型的基础即生产资料私有制,新的经济成分可以在旧社会的母胎中自发地成长起来,因而这一类革命的目的无非是夺取政权,使政权适合于现存的经济基础并帮助它发展,因而取得政权就是革命的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则不同.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7.
二党的领导和人民政权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 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在很早的时期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人民政权,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参加政权的阶级、派别和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这个政权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目  相似文献   

8.
在“纲要”课教学中,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道路取代旧民主主义道路等三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爱国主义信念、社会主义理想的确立。因此,必须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张卫东 《中州学刊》2005,(6):176-179
近代以来,在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不同的阶级、阶层对怎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不同的民族复兴思想,分别进行了各自的民族复兴实践,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才是通向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学说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然而在此学说创立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循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各自世界观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成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本文旨在研究恩格斯如何实现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其转变过程经历了哪些具体时期,各个历史时期中哪些因素起着作用。 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38.7—1841.3,简称“不来梅时期”。这个时期恩格斯抛弃了中学时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召唤下,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前后,中国的民主主义者中,有一部分人迅速地接受了十月革命的影响,积极地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向共产主义者转变。他们一旦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就立即用这一崭新的宇宙观,重新观察中国的命运,指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李大钊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代表人物。他最早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早开始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一位伟大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正> 宋庆龄同志是二十世纪世界上伟大的女战士之一,她的一生是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的伟大光荣的一生。宋庆龄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满怀爱国热情,追随孙中山先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亲密战友和革命伴侣,她全力支持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和广东地方军阀的斗争,热情欢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代表磋商合作及与列宁所派特使的会谈中,她做了大量积极的、切实有效的工作。她坚决拥护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高举孙中山的革命旗帜,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的社会变革思潮中,梁启超以“小说界革命”为手段开启民智的思考,试图把文学作为改良社会的工具。之后,鲁迅也从强国的角度,提出以摩罗诗警醒民众的“立人”主张,现代意义的“个性解放”引进国门。至五四时期,在反对封建文化的时代浪潮中,“人的文学”浮出水面。这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观念的变迁,展现了“现代性”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前,刊于《待探索》上孙玉石的《新诗流派发展的历史启示──〈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导论》,第一次对现代诗歌思潮、派别进行宏观扫描,梳理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也称现代主义)三大思潮和十几个派别,可说是中国新诗流派史的一个预设框架,但因是论文,未能充分展开。去年,柯文博的《中国新诗流派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版)和游友基的《中国现代诗潮与诗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两书相继出版,从思潮、流派观角系统全面地研究现代诗歌发展史。前者属线性结构,以流派纵向发展为线索,融入三大思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西方中心论",即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方取得胜利,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东方具有导向和帮助的作用,东方只有在西方胜利后才能获得胜利.十月革命时期列宁坚持了他们的思想.苏俄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列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他认为,在没有西方国家的"榜样"作用和帮助的情况下,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6.
鲁萍 《社会科学研究》2020,4(4):162-170
北伐前后,在国民革命的氛围中,中国医界开始倡导"革命",中医界有"中医革命团",西医方面也有"医学革命"之倡。然虽同为"革命",其具体内涵及意旨却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中医革命不过是延续清季开始的改良之路,欲借激烈的革命意气"重生";西医却是要革中医的"命",在他们看来,立于西方科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才是可以生存的适者。这样歧异乃至对立的"革命"观其实并不矛盾,医者的不同认知与倡导,正反映着传统的转化以及与现代的碰撞。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是个人对民族国家怀有高度忠诚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世界近代史上,各国都发生过民族主义运动.民族主义也是近代中国爱国救亡运动的主旋律.李泽厚先生自提出启蒙和救亡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以后,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不过,启蒙与救亡之间的关系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人认为,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看,救亡与启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说互相联系当然是不错的,但说二者是"互相促进"似乎就有疑问了.甲午以还,爱国救亡运动可说是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发展到抗日  相似文献   

18.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齐集天安门前,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把持下的“巴黎和会”,让日本继承德国在我国山东所强占的权利;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反对出卖国家主权的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争回青岛方罢休!”等爱国口号。会后举行了壮烈的游行。但游行队伍走到外国使馆林立的东交民巷口时,却不许进入,因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订立的《辛丑条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七八年第六期《文史哲》发表的漆侠先生《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一文,提出了“我国封建社会里的农民阶级”是“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看法。我读了之后,很受启发。但也觉得,这种提法仍有讨论的必要。因此,仅就漆侠先生的文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在典型的封建时代能否产生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体系,这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虽然漆侠先生在文章中强调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我总觉得,这种提法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程凯华 《云梦学刊》2010,31(1):100-105
1956年,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茅盾作了题为《鲁迅一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重要报告,论述了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茅盾认为,“从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看来,1927年前后是一个转折点……我们不妨以此为分界而称为前期后期……”这就是说,以1927年为分界,鲁迅思想可以分为前后两期:1927年以前,鲁迅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1927年以后,鲁迅是一位共产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就是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茅盾关于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的新论,超越了瞿秋白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显得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