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经过多种传媒的广泛宣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发展生产力的具体措施上五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对生产力的理解仅局限于生产力的物质层面似乎就只有物质生产力,而忽视了生产力的精神层面,即精神生产力.这是不符合生产力含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系统里,既有物质生产力,也有精神生产力,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本应既包括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也包括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而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教育。两种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同属于…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现象,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活动又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邓小平同志认识到了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了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一、“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教育是一个战略性问题。1977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以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了《关于科学…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根据是:教育产出的是特殊产品———人才,是比农业和工业产品更为宝贵的社会发展资源,教育是生产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未来知识经济这个新的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构件,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强有力的生产力,事实说明对教育的投入,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教育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特别同与生产力形态是同构的。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形态已发生变化,因此,高校系统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美国工程教育近几十年,尤其是二战以来.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急剧变化的社会,曾有6次大的变革,分别以《威斯顿报告》(1930年)、《喻曼德报告》(1940年、1944年)《格林特报告》(1955年)、《哈代德报告》(1985年)、《面对变化世界的工程教育》(1994年)、《工程教育:设计与适应性系统》(1995年)为标志。这6次大的改革的基本思想是要求改革美国的工程教育,其中每次都提出要加强工程教育中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一、规定了时间与深度美国工程技术认可委员会1995年对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提出了最低时间…  相似文献   

6.
蒙学中的书法教育是唐代初级书法教育形式之一,它与识字教学密切相关。《急就篇》和《千字文》,以其具有识字和习字双重优势成为唐代蒙学中的主要教材。蒙学中的初级书法教学,不仅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而且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理论,这既反映在当时的专论文章中,也对后世书法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梁启超关于女子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价级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直传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产,尤其是他较早地提倡女子教育并付诸实践.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撰写了《记江西康女士》一文,首次提出了关于女子教育的看法,不久,发表《论女学》一文,对女子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拟对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及其意义作一粗浅探讨.一、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子文化素质的水准往往决定一个民族的风貌。梁启超认为…  相似文献   

8.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撰写了有关教育方面的大量著作,如《教育改革》、《民族学院》、《教育问题》、《我的学校》、《我的教育学》、《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目的》、《教授法》、《妇女教育》等等。他不仅重视教育,有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身体力行在圣地尼克坦进行教育实践,创办了一所民族学校,后来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学。泰戈尔的教育思想,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而他的教育实践又体现和丰富了他的教育思想。泰戈尔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当时的印…  相似文献   

9.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力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和人力(社会剩余劳动力)及一定的时间(闲暇时间)保证,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竞争”和“教育的竟争”;教育的生产性特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显,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评介李德身董菊初先生的《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语文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系统研究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带有开创性的好书。董先生是江苏省连云港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多年来主讲语文教学法,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的经验。他对语文教育的许多具体...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生产力系统这一概念在哲学和经济学论著中大量出现,几乎被理论界所公认。张守民和郭宝平二同志发表《生产力系统概念质疑》一文(载《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以下简称《质疑》),力排众议,宣称生产力系统这一概念根本不能成立,并指出其三点理论错误:一是把劳动过程、生产过程三要素当作生产力三要素,导致生产力的实体化;二是把生产关系包含在生产力系统中,三是把生产关系看作外因。此外,张守民同志又发表《论生产力的实质及其发展动力和规律》一文(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9册,以下简称张文),除了继续坚持上述论点以外,又指出了生产力系统概念的两点理论错误:一是生产力要素中包含了生产关系;二是湮没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两文的这些论点,都涉及到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关系到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问题,大有辨明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探讨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使教育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实践课题。有两种意见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认为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将直接作用于教育,而“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就是生产力”,两者并不需要通过生产关系的中介。还有一种意见坚持生产力是发展教育的决定因素,但是生产力只有通过生产关系才能作用于教育。同样教育也只有通过生产关系才能反作用于生产力。毫无疑问,通过争论把问题搞清楚,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为此,愿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学家笔下的教育──外国教育小说一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家笔下的教育──外国教育小说一瞥潘一禾教育者一直在文学的精品里择取最佳的教材,文学家也一直有关怀教育的情怀。纵览西方文学史的漫漫长河,卢梭的《新爱洛绮斯》和《爱弥尔》也许是最著名的教育小说和教育论文,列夫·托尔斯泰为改革陈腐农奴制而在自己的庄园里...  相似文献   

14.
读《思想教育学》有感王荣纲吴端民同志主编的《思想教育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了,有幸拜读,很多问题引起我的思考,现将主要几点写在下面。(一)《思想教育学》全书28万字,16章,对思想教育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我不敢说每一章都是精彩的,但它对思想教...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把握生产力标准,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梁襄"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首先是由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  相似文献   

16.
思想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影响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观点产生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决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进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共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手段。思想教育与大教育一样,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实施的。教育思想是人们认识教育现象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符合社会…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教育委员会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改革和学术交流,促进智力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并向国庆四十周年及第五个教师节献礼,决定编辑出版《湖北省教育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名录》一书。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教育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彭纳揆教授新作《“三点”论教育》,最近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彭教授主张立足系统认识教育。从系统论来认识教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即教育系统。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是自组织系统;是典型的知识型复杂的巨系统。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是指整个教育系统自身的协调、和谐发展,也是指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协调、和谐发展。教育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立足点,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彭教授…  相似文献   

19.
陈正夫教授的《教育哲学与跨世纪教育》(鹭江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用哲学的视野,对当前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刻的探索,对21世纪中国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前瞻,是一部值得教育界和哲学界共同关注的优秀著作。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属于“教育哲学基本理论”的探究。在这部分,作者对教育学的产生到教育哲学的形成这一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追述,其中对教育哲学产生的条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作者认为,教育哲学产生条件是:教育与哲学结合的传统,教育离不开哲学,哲学离不开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的振兴,是教育哲学产生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三礼》是儒家重要经典,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大纲,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对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绵延有重要作用。对《三礼》中“恭俭庄敬礼教也”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乐相错,其成也怿”、“修身至诚,内圣外王”等思想进行分析和提炼,有利于理解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