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醒 《江西社会科学》2008,2(3):144-149
江西抗战文化是中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极大地打击了日寇和支援了全国抗战,为江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发挥独特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广西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策是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实现抗日文化的唯一的一个省。它的形成,对全国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广西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策除了具有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外,又具有其自成的特点。它承办的“西南剧展会”以及允许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一无二,其辉煌成果在中国抗战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始终坚持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国统区广泛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推进了大后方抗战进步文化运动和民主活动的深入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天目山抗战文化活动前后持续了近八年,天目山抗战文化是应时代对文化的需要产生的,她形成和发展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背景下,天目山抗战文化持续时间之长、出版物之多、作者队伍之大、作品内容之广、文化底蕴之深厚,较之于国统区其他抗日文化活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作为一个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全国、东南、浙西、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山西与广西抗战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和山西两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处于西南边锤,一个处于华北抗战前线。表现在文化形态上,一个是国统区大后方文化中心,一个包括抗日根据地文化、阎统区文化和沦陷区文化,在抗战文化涵盖的类型、内容和范围上有所不同;又由于两地都为与蒋介石集团既相关联又互有矛盾的地方实力派,为了各自的生存,在全民抗战的大环境下,都形成了以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进步的,宽松的抗战文化氛围,在抗战文化上又表现出许多共性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努力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广泛的民众性、相对的稳定性、在共同纲领统一下的一致性、坚持抗战的坚定性、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具有典型性等。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早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为我党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论中间党派在抗战时期的政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中间党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的重要友军;中间党派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调解人,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中间党派掀起的民主宪政运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促进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坚决主张抗日救亡,坚定的抗日救国立场成为了新桂系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政治基础。新桂系根据时局与形势变动的实际情况,利用其作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政治军事影响积极推进与中共的政治互动及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内部团结以及国共再度合作从而实现举国抗战新局面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宋庆龄在抗战期间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主要支点。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宋庆龄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初主张建立工农群众为主体的下层统一战线,发展到建立一切不愿作亡国奴的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又从以国共合作为统一战线的中心内容的思想,发展到反对国民党的分裂活动,维护和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思想。宋庆龄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同步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东南文化经济是中国文化经济整体网络的重要区域分布,其沉浮兴衰直接影响到全国文化经济的生态结构。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东南区域的文化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地形成。当今社会,东南区域已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且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经济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从而影响了中国文化经济生态的运动趋势。从这个角度看,东南文化经济实际上成为人们认识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通过解剖这种独特的文化经济生态结构,不但可以认识中华民族的主体创造精神,而且可为未来的社会素质教育服务。因此,进行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论"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过渡性建国方案.这是一个既符合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民主的愿望,又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并可能为各抗日党派共同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民主建国方案.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对,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壮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吴玉章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际,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主张,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赢得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在国内,向全国人民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主张、伟大意义,揭露投降派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阴谋,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积极参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服务于战时教育与社会动员的儿童剧团应运而生,其中以活跃在国统区的上海孩子剧团与远赴东南亚的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最具代表性。从儿童剧团的组织到儿童剧场的开拓,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同时伴随着抗战不同阶段情势的变奏,创造出儿童投身民众动员的新局面,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国共政争的隐秘因素、海外华侨的乡土情谊和爱国援助,无不关涉到儿童剧团的生存境遇。儿童演剧与抗战救亡相结合的独特路径,成为理解战时中国儿童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正>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鲁西北特委和国民党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范筑先在鲁西北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初期一年多的时间里密切合作,发动广大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政权,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辟了华北敌后鲁西北广大地区轰轰烈烈的抗战局面,初步创立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抗战初期的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外交是中国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稳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全民的抗战决心,也为中国共产党搭建了对外交流的平台,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31—1945年,受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间,受爱国主义的民族义愤所激发,长期扮演新加坡华社最高总机构角色的中华总商会并未被历史所遗忘,而是以民族大义为己任,责无旁贷地及时承担起引领南洋华侨践行抗战救国的时代历史使命与责任,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实践之中,并在筹款赈灾、抵制日货、推销国货以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正礼 《江汉论坛》2001,2(5):40-43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二者在抗战中的军事合作,构成了国共两党军队并肩抗日的主体;抗战相持阶段,中共通过争取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中立,粉碎了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维系了中国的抗战局面;抗战后期,中共与地方实力派,尤其是与西南地方实力派的合作,推动了大后方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兴起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社会科学领域一项对文化积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科研项目。这里,就桂林抗战文化十年来的研究概况,包括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作一个回顾性的述评。一、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缘起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是由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举国抗战的高潮。在这种形势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行第二次合作,由我党大力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一条片面抗战的路线。它仍旧坚持一党专政,既不给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以民主权利,也不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战,不利于抗战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各民主党确实行全面抗战,积极主张民主抗战,设立一个包括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在内的民意机关。国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简称“文协桂林分会”),是西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组织。在促进桂林地区文艺界的团结和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发动工作,在抗战文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协桂林分会成立于1939年10月2日,是根据文协总会确定的“除了甘心媚敌出卖民族的汉奸已无一不为亲密的战友,无一不为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象前线战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群众,捍卫祖国粉碎敌寇,争取胜利”的宗旨组织起来的。其目的和任务是:“为求抗战文艺运动更广泛的展开,为求创作与理论的更进步,为求青年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