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中国西部增长极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渝经济区地处中国西部,其经济发展水平居西部前列,然而就经济总量、人均GDP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城市体系的完善程度而言,成渝经济区同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还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还尚需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出发,对构建成渝经济区增长极进行多方面综合的可行性分析,探索成渝经济区发展为增长极的制约因素,并按照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国家战略目标,提出构建成渝经济区增长极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环境分布等特征上分析了它的特殊性,与地域上的封闭不同的是,四川盆地曾经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四川盆地的虹吸效应表现为三方面:洼地效应将增强盆地的向心力和竞争力,并提升盆地的影响力和发展力;聚财效应的特点表现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地;聚变效应则体现在智慧和财富的聚变上。发挥虹吸效应的优势,重点在于抓好西部大开发、灾后恢复重建、统筹城乡发展、成渝经济区发展以及扩大内需以应对金融危机等五个当前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要提高西部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 ,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东部对西部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深入探讨了中东部对西部的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西部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吸纳中东部转移的产业 ,以促进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4.
“雁行模式”与中国产业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行模式"在亚太地区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日本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将会竭力推行这种模式而中国应利用其运行带来的机遇,加速实现自己的产业升级,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避免和抑制该模式运行可能给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渝经济区被视为"西部天眼",这一假说对进一步理解该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新的探索,分析了成渝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所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包括要素整合力(含资源、文化、交通、市场、产业等五大要素)、区域带动力、资源转化力、产业凝聚力、战略聚合力等五大基本力.并在"西部天眼"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四角"经济区构想和中国经济"蝶形模式"理论.论述了堞形模式的五大战略价值,即有利于: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融合,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向西部、南部、东部、北部等全方位的开放与发展,灾后重建和拉动内需等.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万寿岩文化宣传、推广、传承、保护的有效方式,产业发展中可借用经验先导性移用发展模式、形式探索性自主发展模式、多产业交融性联动发展模式、地域性同类产业价值链协作整合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应采取万寿岩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动漫形象设计宣传、童话文学与动漫影视作品及影视后产品延伸推广、客家节庆文化活动介入推动等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是区域产业机制高效运行、区域经济合理化以及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烟台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中心、两个产业带、三大产业板块”的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从宏观上提出了烟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以需求收入弹性指标的方法确定了除继续发展四大支柱产业之外,还需要培育和发展的其他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面对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挑战,中国产业应采取"进取性应对战略",密切关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以确定产业定位并推进中国产业调整的进程,有效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越来越紧密,人们也更多地关注广西参与泛珠合作以提升经济实力。本文先分析泛珠经济区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再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泛珠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有力条件,最后,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使用1950-2012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14个高收入经济体产业发展模式,然后基于此分析了1978-2012年四川省产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高收入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符合传统的产业发展理论,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份额持续上升,第二产业和制造业的份额分别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和11000美元时出现转折;(2)2002年以来,四川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开始加速上升,而第三产业的份额则持续下降,导致了第二产业份额过高,第三产业份额过低;(3)四川省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并非资源错配,而是第三产业生产率提高太慢,以至相对于总体生产率下降太快;(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提高第三产业生产力有助于纠正四川省产业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对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粮食产业发展历程 ;分析了在全国和全市实现了粮食总量供需平衡甚至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后 ,粮食产业的基础性、重要性日益被掩盖 ,而低效性、弱质性日益明显 ,从而导致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度减少 ,产需缺口日益增大等问题 ,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对于促进全市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国内的自然、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条件进行比较认为 ,重庆市除小麦不具备生产优势外 ,其它粮食作物都具有一定的生产优势 ,特别是水稻、高粱、洋芋、豆类具有比较强的生产优势 ,并提出了重庆市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布局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面粉作为小麦的直接加工产品,在整个粮油工业和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粮油生产流通市场化的推进,制粉工业快速发展,正在由销区向小麦产区和原料地转移,生产布局进一步调整,企业经济结构形成多元化格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目前行业已进入整合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发展重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产业与大都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重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能有效地促进城市郊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丰富城乡旅游产业的内涵;解决城市扩展后郊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饲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饲料工业已步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饲料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消除“绿色壁垒”,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饲料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重庆饲料工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重庆饲料工业怎样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企业创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柑橘业现状、挑战、机遇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是我国乃至世界柑橘的最适宜生态区之一,但由于原来柑橘园建园条件差、管理粗放、柑橘园分布零星、品种搭配不合理及受异常气候影响等原因,严重制约着重庆柑橘业的发展。为了应对美国、巴西等柑橘业发达的国家的冲击,我们应积极抓住我国农业经过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有利条件,基于国内消费市场,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恰当的政策措施,采用适当的模式,努力推动重庆市柑橘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加入WTO后在粮食产业发展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结合重庆市粮食生产情况,为重庆市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以应对加入WTO对我国及重庆市粮食产业带来的冲击,对把握重庆市粮食产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86年以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采集到205种草菌,其中包括省内新记录种60种,国内新记录种4种。根据G.C.Ainsworth等(1973)的分类系统分类并命名。所有标本保藏在四川锦阳农业专科学校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出现的不协调现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对中原经济区食品产业发展状况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分析着手,从社会公众、食品企业、政府管理、对立思维等4个方面研究了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总结出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机理: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发展的生命线,食品产业发展是食品安全的推动力,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是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波市食品工业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指出了宁波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的不足之处.认为,加强企业管理和改革,全面导入CI思想,树立品牌意识,正确运用4PS组合,尽快形成全市食品批发市场营销网络,是宁波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食品产业是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点支持产业。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河南省食品产业的增长情况,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对食品产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原经济区食品产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