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制定《就业促进法》的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5个方面来看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必要性。第一,巨大的就业压力亟须制定就业促进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9年—2000年,一直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劳动力跨地区就业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跨地区流动就业群体。尽管我国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仍存在着种种阻碍,然而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流动人员已达1亿2千多万,其中农村人口有8000多万人,占全国农业人口的20%左右。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给我国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给现代社会城市管理带来新课题。正确认识劳动力跨地区就业行为,从而制定适应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与管理办法,对劳动力流动进行科学的调控与管理,对用工单位的人力资源规…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就业问题的长期性.近几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使得就业矛盾更加尖锐.虽然政府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大了内需,保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社会冲击.但无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就业矛盾仍然处于不断积累和上升之中. 相似文献
9.
10.
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早,国有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省份所没有的先发问题。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中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矛盾和困难也较早地显现。因此,认真研究浙江劳动关系的现状,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取得的经验,探索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途径,不仅有利于实现浙江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协调发展,还将对全国其他省市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2006浙江就业报告——劳… 相似文献
11.
德国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德国是综合和单项立法模式相结合的国家。德国除在《联邦社会法典》中列入内容较为综合的《联邦就业促进法》作为其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分法律外,还制定了《联邦增加就业岗位法》、《联邦残疾人康复法》和《促进老年工人临时工作法》等相互配套的促进就业法 相似文献
12.
13.
国外促进就业法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促进就业尤其是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大胆尝试,其中以立法促进长效就业,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促进就业立法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的促进就业立法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促进就业立法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立法习惯和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总括来看,国外的促进就业法规既有其鲜明的个性,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在立法宗旨上都是一致的,即旨在促进充分就…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人口众多和劳动力资源过剩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的适龄劳动人口不低于1000万,而与此同时,现有的10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不少于2400万,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1000万左右.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关闭破产企业、资源枯竭城市及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这种态势构成了我国长期的、巨大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不仅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社会各界在关注就业问题的同时,更纷纷呼吁加快促进就业立法,对促进就业的各方面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以解决当前就业领域突出存在的立法缺位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无法可依以及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种种就业歧视现象,以立法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直接配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重要法律,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和向全民征集意见,在制定过程中争论非常激烈。了解其中对若干问题的争论和立法选择,有助于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16.
17.
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五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就业的现状和问题,二是就业促进立法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三是对就业立法的几点建议。现将莫荣同志的讲稿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履行的职责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政府不履行其职责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同样具有综合性。构建政府在促进就业领域的责任制度,可以有非法律责任和法律责任两种主要的设计路径。本文对政府在促进就业领域相关行为的可诉性、诉讼形式、责任形式和归责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密切,外国人来华就业已经渗透到我国的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对国内劳动力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外国人就业管理是一项涉及面较广、政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依据的最高行政法规是《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本文旨在分析《管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从目前执行《管理规定》的效果看,对外国人来华就业,事实上在各行业都是全开放的。国家没有明确的行业准入和数量限制规定外国人来华就业的用人标准不明确,体现在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