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在国际法方面,董必武同志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暴行,联合各种力量反抗帝国主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并积极投身于国际法实践,参加创建联合国筹备会议,关心中国未来的国际法学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法方面,董必武同志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划暴行,联合各种力量反抗帝国主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并积极投身于国际法实践,参加创建联合国筹备会议,关心中国未来的国际法学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实事求是的观点贯穿于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各个方面,是其法制思想的精髓。立足中国实际是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执法工作中遵循的重要原则;突出中国特色是法制建设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其法治思想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许多内容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实践验证。但是,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带有明显的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没有完全摆脱人治的影响。这为其后继者留下了艰巨的法治建设任务和革故鼎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董必武从清末秀才经过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早期思想的转变经历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由封建礼教的叛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接受,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实践者到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的转化,从组织上的入党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是新中国在政法工作方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认为执政党要通过依法执政的方式,逐步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不宜再开展大规模群众运动,应当依靠法制来治理国家,做到依法办事.要党政分开,党员干部要带头守法,人民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法制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法制是董必武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突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建政思想;明确政法工作应促进经济建设的法制服务思想;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依法治国思想.这些观点至今对我们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历史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萌芽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9.
董必武法制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法制是董必武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 :突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建政思想 ;明确政法工作应促进经济建设的法制服务思想 ;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依法治国思想。这些观点至今对我们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晚明画家董其昌绘画的笔墨语言的特点。他借鉴禅宗的思维方式 ,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的整合与超越 ,在对传统的融会中达到了个人画风的新变 ,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将书法性笔墨引入绘画 ,使笔墨脱离自然而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司法改革的深化,审判委员会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针对该情况,探讨了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历史、性质及现状,并就该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为保障司法独立、实现司法公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三大弊端:司法权地方化,司法权力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而学术界、司法界提出的改革思路和建议,许多是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同时,也隐含着急于求成、就事论事的倾向。从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视角来看,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进行。在现阶段,关键在于落实法院的宪法地位,切入点是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提升法院在党内的地位,加强党对法院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立足于现行宪政体制,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务实思路。就我国目前而言,司法改革,除了内在体制、理念的变革外,也包括外在形式的各种符号性变化。“法官职业化”凸显了司法改革对“人的因素”的关注,它与司法外部构造上的“非地方化”和内部管理上的“非行政化”一起构成了目前和今后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程序是司法之特殊所在,故司法程序改革应当是司法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司法改革的理想是实现现代司法理念引领下的公平与正义,追求司法权的独立,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清流派的重要一员,张佩纶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其坎坷的仕途又带给他特殊的改革理念与认识。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理解晚清纷繁复杂的变革的内涵。基于研究史论著及张佩纶本人的作品,本文通过史实对张佩纶改革的思想倾向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梳理,张佩纶改革思想随着政治参与度增加逐渐加深;在革职之后张佩纶对改革的深入思考并上升到学理层面;最后,作者从张佩纶改革思想的制度和时代局限角度分析了其改革思想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老工业基地改造多元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全球动力机制。老工业基地衰退是由于以上动力机制的缺失以及获取这些动力机制的能力不足所导致。本文归纳了区域经济发展三种动力机制的作用方式,提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整应建立在多元动力机制的共同作用之下,并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作为晚清儒学大师,自小深受家学、师学的影响与熏陶,再加上其博学多才,从而打下了深厚的儒学根基。因而,在康有为的变革思想中透露了较强的儒学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坚持儒学的主体地位;在变革思想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中,将治经与变政结合起来;在尊崇孔子的基础上,对孔子形象进行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9.
司法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建设法治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司法体制改革与诸种改革相邻关系的逐一考察和综合分析,把握各种改革相互依存、互动互济、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结,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司法体制改革的科学内涵,寻求司法体制改革的科学定位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