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的传记文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聚仁的《我与我的世界》是一本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极具文本意义的典范的传记文学作品。《我与我的世界》是一部独具识见的信史;是一部深具人物特殊情韵的信史;是一部富于语言魅力的信史。《我与我的世界》的这三个特质,既表现了传记文学其传记的特质;又表现了传记文学其文学的特质。这三大特质,不仅是《我与我的世界》的特质,也完美地概括了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所共有的特质。因此,读者可以通过对《我与我的世界》的个例分析,由具体而抽象,由特殊而一般,达到对于传记文学特质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理论与创作并举,对发展、推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和实现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适是从发展“新文学”和革新旧体传记文体的要求中把“传记文学”独立出来的,而他提倡传记文学的目的不只是介绍西方传记文学思想。而是“发现”中国的传记文学传统乃至建立中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应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五四时期倡导传记文学第一人,自称既有“历史癖”,也有“传记癖”.他主张写传记文学要有真情真爱,要纪实传真,要用生动的白话写作.他创作了大量传记文学,其特点是不为达官豪绅树碑,甘为平民学者立传;立传既为立人,更为立意;传记重事实,不虚构;文字生动、语言直朴.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现代传记文学披荆斩棘的开路人,他最早用科学的概念规范"传记文学",从体例、写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中西传记文学的差异,指出中国传记文学的缺憾,论述传记文学的特殊功用。他提倡写传记,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上总结了传记文学写作的原则。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的传记文学理论体系,也对当代的传记文学写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传记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传记文学真实性的原因有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历史话语的修辞性、记忆的不可靠性等。对历史真实相对性的认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求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追求更深刻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在十几年中取得新的实绩,具体体现在: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传记文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传记文学研究中国际对话格局业已形成;传记文学研究队伍壮大,新人辈出;传记研究者对当代传记现状更加关注,力图产生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以来传记文学非常兴旺和活跃。传记文学基本特征应是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的统一。《传记文学的写作与鉴赏》的作者坚持传记文学的双重性的观点。鉴赏部分所选篇目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古文大家柳宗元在传记文学思想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柳宗元认为 ,传记的写作宗旨在于辅时及物 ,经世致用 ;传记作者的神圣职责在于敢于秉笔直书 ,以撰写一代史事为己任 ;在传记材料的搜集上 ,强调实地调查 ;而在传记文学的立传标准上 ,柳宗元主张拓宽传记文学的创作空间 ,并以一批优秀的人物传记实践了他对传记文的创新与开拓。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发展轨迹鸟瞰薛锡振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传记文学作品,而学术界对这一体裁的研究还嫌不足。本文试就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略加阐述。我国的传记文学滥觞于先秦典籍而成熟于《史记》。要探究传记文学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  相似文献   

10.
张默生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卓有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家。他在传记文学平民化、传记人物性格刻画以及传记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张默生传记文学创作至今却少人给予正确的、恰当的评价。基于此,对其传记文学作品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创作进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并未受到深入的、充分的认识。在传记文学的理论提倡方面,郁达夫具有文学自觉,主张把传记文学与史学彻底区别开来。在他传写作方面,他对传主的选择包含了某种身份的认同,除与传主进行直接的交流或单独的抒发外,作品一般也体现了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意向。在自传写作方面,他注意选取关键性事件,侧重表现"内心的变革过程",有意回避宏大的历史叙述而注重重要生活画面的描绘,对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的运用也体现了进行叙事实验的艺术自觉。总之,郁达夫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并且身体力行,大胆尝试,这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传记写作的宗旨、传记材料的搜集、传记作家的职责及其新颖的传记文体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 ,并认为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对丰富我国古代的传记文学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传记写作是林语堂“文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跨语际的传记写作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不仅价值独特,而且触及了传记叙述主体的自我塑造,传记叙述中文化“差异性”的影响等诸多理论问题。通过对林氏传记作品的解读,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他颇具文化使命感的身份自许,而且还领略了其超越的叙述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突破传统传记的叙事真实,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微妙的心理感受,把心理分析充分地运用于叙事,将心理描写与作家人生观紧密结合,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传记人物。这些都与他独特坎坷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学识修养和与生俱来的敏锐力分不开。茨威格的大师模范作用将引领后人,引导文学向着更微妙的境地迈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周作人“爱之福音”的文学观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周作人认为,文学不仅与宗教关系极为密切,而且文学的发达大都出于宗教,虽然近代以来文学逐渐脱离宗教,但它们之间仍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尤其是近代人道主义思想和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更为密切。基督教强调“爱”,周作人认为文学的终极价值也是“爱”与“同情”,而怨恨与文学的本质根本冲突。尽管周作人的主张与强调“反抗”、“复仇”的主流文学话语极不合拍,但他所强调的善待弱者,关爱生命,警惕任何把人当作工具的观念和一切怨恨、报复等非理性情绪,做一个成熟而理性的现代公民,无论如何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对于他思想及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尚无人涉足散传的专题研究。本文立足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总结了朱熹散传创作在篇幅、人物和选材上的特色,并试图揭示出其创作中出现的写作体例变化和思想强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们之所以在对林语堂的评价上产生分歧,林语堂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无地位,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是评价标准与学术视野问题。实际上,林语堂是继梁启超之后,致力于融汇中西文化,将中国传记文学推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起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开了以散文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路,而且也开了现代长篇纪实散文创作的先声。因此,单就纪实文学创作而言,林语堂就为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如果联系小说等虚构文学创作,我们则更须重新评价林语堂的历史地位与文学成就。“林语堂现象”启示我们:在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除了要更新以虚构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与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领域外,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科学的史识、史观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