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畲族的来源,到目前为止,大致有三说:一是通说,即认为来源于长沙武陵蛮;二是徐松石所持盘瓠神话源于东南越族说(见《东南亚民族的中国血缘》);三是已故潘光旦教授所持畲族来源于“东夷”的“徐夷”说。潘教授指出盘瓠传说与徐偃故事有联系。但他没有论证。至于说畲族来源于山越、南蛮或广东土著,实可包含在一、二说之内。1982年上半年,受国家民委委托,我与其他同志一起到皖、浙、赣、粤、闽五省作畲族社会历史调查,获得了一些新资料。本文拟就上古“东夷”民族的迁徙,考古文物和民族学资料对畲族源于“东夷”进行论证。一、从檠瓠传说的历史背景看畲族与“东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南蛮传》瓠说,一误将瓠为犬,二误将瓠为“长沙、武陵蛮”之源。此说广为流传,误上加误达1500年。本文认为:瓠本为黄帝后人,归入三苗部落并成为其著名首领;罗泌《路史·论瓠之安》言之成理;与“长沙、武陵蛮”有关的民族族源与远古九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粤东畲族族源:陆系和海系根据史籍记载:“畲”是对“刀耕火种”的一些人群的称呼①,或者是对“山林中结竹木障复居息”的一些人群的称呼②。这些人群居住在粤闽等地,有“平鬃”、“崎鬃”之分,其姓为盘、蓝、雷、钟等,“依山而居,采猎而食”,“椎髻跣足而行”,“畏疾病,易迁徙”,是一些自称为盘瓠之后的人群③。关于对这批称为“畲族”的人群来源的研究,到目前已形成多种说法。有人根据他们的姓氏和盘瓠图腾崇拜,认为畲人同瑶人一样,都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有人根据他们的古地理分布、他们的历史称名和他们“椎髻跣足”等风俗习惯,认为畲人是古越人的后裔;此外还有畲人源于徐夷后裔之说和畲人源于河南夷人之说,等等。这些说法都各自提出了颇为充分的理由。这些说法所以不能统一,亦即所以不能对历史资料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笔者认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有关文献记载的“蛮”字语义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古汉语“蛮”就是藏缅语“人”之记音。同时就“蛮”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南蛮蛇种”就是蛇龙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5.
巴、越是否有同源共祖关系呢?这个问题很大,材料不足,不能作出结论。但巴部族是一个以地缘为纽带的共同体,巴子有时姓姬,属华夏族,有时为巴氏廪君,属蛮(延虫)族,有时为板楯蛮,属濮僚族。总之巴部族还有许多小宗族(或氏族),其中有些可能就是越族。 常琚《华阳国志·巴志》云:“其属有濮、(?)、苴、共、奴、獽、夷、(?)之蛮。” 《隋书·南蛮传》云:“南蛮杂类,与华错居,曰(延虫)、曰、曰俚、曰獠、曰拖,  相似文献   

6.
一、说“诏”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有人把它称为“南诏国”,有人则称之为“南诏政权”.关于南诏这个称谓的由来,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后,见于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现把两书所载,转引于下:《蛮书》卷三说:“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姓蒙”.(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第67页)《新唐书·南蛮传》说:“夷语王为诏……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新唐书》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0册第6267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主要有这样几种: 说蒲松龄的远祖蒲鲁浑是色目人(阿拉伯人)且是伊斯兰教徒。罗香林著的《蒲寿庾研究》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蒲松龄可能是宋末提举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庾(阿拉伯人)的后裔。日本学术界也有此说。有人认为,蒲松龄的远祖蒲居仁在福建任过都转运使,而任这种职的,在元代都是回族;另外又据福建另一部《蒲氏族谱》中写有“世秉清真教,天下蒲皆一脉”,因此认为蒲松龄为回族。  相似文献   

8.
畲族不是闽粤赣交界地区古越人的后裔白廓在畲族来源的争论中,主张畲族是闽粤赣交界地区古代越人后裔,是其中主要的一说,集中地表述于蒋炳钊先生《畲族史稿》有关章节中。本文分析其土著说根据的失误及相关的悖见,指出闽粤赣交界地区有越人后裔的土著族,但不是畲族,...  相似文献   

9.
太原考     
对于秦国设置太原郡(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以前的“大原”地望,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今太原市附近;①有的认为在今固原、平凉一带;②有的认为在今晋西南。③我认为:前二说没有搞清楚“太原”本身的演化过程,因而各执一,未及全貌,这在后面详考;后一说,值得商榷,王国维氏主张此说,他的根据为《禹贡》、《左传》。他说:“《禹贡》记禹治冀州水,首壶口、梁、岐,次太原,次岳阳,次覃怀,次衡漳,  相似文献   

10.
<正> 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的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提出的“不平衡”是普遍规律。有的认为“不平衡”不是普遍规律,而是特殊规律。认为“不平衡”是特殊规律的又有两说:一说“不平衡”是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一说“不平衡”是剥削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过时。有的认为“不平衡”根本就不是一个规律,而只是一种“现象”,或一种“关系”。后来,又有人持折衷看法,说“既平衡而又不平衡”是规律。我以为,这些意见都难以反映人类社会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方块汉字究竟有无优越性,有多大的优越性?这是前人议论过今人还在议论着的问题。很多人不喜欢方块汉字,说它“难”。有的说是二“难”:难学、难用;有的说是三“难”:难认、难记、难写;还有的说到七“难”、八“难”。既然“难”,人们也就产生一个理想:废除它,代之以不“难”的拼音文字。当然,也有持相反意见的。我们也认为,方块  相似文献   

12.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五花马,亦名五花(马总),唐诗常见。何谓“五花马”,历来有二说:一曰“马之毛色作五花文(纹)者”,二曰“剪马(鬃)为五瓣”。近几年唐诗选本,不少选入了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高都护(马总)马行》、岑参的《走马州行奉送出师西征》三诗。释“五花”一词时,有主前说者,有是后说者,有二说并存者;力排“剪”说者仅萧涤非先生一人。本文试申萧说,辨“剪”,之非,并对萧注略作补正。  相似文献   

13.
“刑”的起源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关于“刑”的起源,学术界几乎无不认为“刑始于兵”,且似乎已成定论。然证之有关文献,深感此说甚难成立。由于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古代刑的起源,关系到解开兵、刑关系之谜等重大问题,故而很有必要探讨清楚。本人不揣谫陋,将粗浅看法奉献出来,以就教于学术界。持“刑始于兵”说者,或者认为中国古代刑法起源于战争的主要依据是:在夏以前和夏朝初年曾发生过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共工和蚩尤、黄帝和蚩尤、黄帝和炎帝、禹和三苗、启和有扈氏的战争等等,认为正是这些战争,导致了“刑”的产生,如《隋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古代社会生活,一直没有记载下来。汉文献的记载又零星分散,特别是音独提到土家族名称,史书上一直没有看到,直到宋代和宋代以后的史书上,才把居住在湘鄂川黔边境的土家族人称做“土人”、“土丁”、“土民”或所谓“土蛮”。所以,土家族的族源问题,至今还议论纷云。众说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一种意见认为:是以居住在湘鄂川黔边土著居民为主体,融合了巴人和乌蛮中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再一种意见认为,是古代乌蛮的后裔。这里,我就土家族的族源问题,谈点自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西周时期 ,周王在河南一带封立的国家 ,从来源上说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是周王室分封的姬姓国 ,二是姜姓炎帝的后裔国 ,三是姬姓黄帝的后裔国 ,四是殷人后裔国 ,五是族源为东夷而早已华夏化的诸国 ,六是南蛮裔族国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报刊上不少文章谈到“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究竟什么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呢?有的说是生产力内部的人和物的矛盾;有的说是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等等。虽然众说纷纭,各持一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认为生产力能够自我膨胀。本文认为,不能离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统一体,孤立地去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动力问题。(一)  相似文献   

17.
<正> 李白词两首《菩萨蛮》《忆秦娥》的真伪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首先应该指出:宋人著的《诗人玉屑》、《湘山野录》均认为它是李白作的,并说曾子宣家所藏古本李白集中就有这两首词,宋代黄玉林《绝妙好词选》办“以太白《菩萨蛮》《亿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可疑的。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它的理山:1、据《杜阳杂编》等书说,《菩萨蛮》这一词牌是唐末大中年间才有的。如果事实如此,李白当然“何得预制其曲”了。2、说李白“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律,鄙不肯为,宁屑事此?”3、“二词虽工丽,意象亦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窍壤”,因而说李白“必不作如是语”;并说看两词“意调”很类似温庭筠,因而说是晚唐词人嫁名太白。从所举理由看,主要在第一点。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土家“八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渝、黔毗邻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土家族的 形成与这一地区的民族变迁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土家族的著作多沿旧说,笼 统地把土家人都说成是古代巴人的后裔。本文通过对土家族宗教祭祀、姓氏 演变、迁徙路线以及历史语言学等方面证据的探讨,认为湘西北地区土家人历代祭祀其先祖 “八蛮”或“吴著冲”,直至元明时代仍用土家语姓氏,又传说其先民自长江以北南迁而来 ,并与春秋以来活动于楚国境内的戎人有联系,可能就是来源于先秦时期南迁的原始藏缅语 族群的后裔。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四月,在成都房管所的小通巷建筑工地上,挖出了大批锈烂的“太平百钱”和一件“太平百钱”铜母范。这一发现,对“太平百钱”的研究,无疑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太平百钱”的“太”,篆文作“(?)”,除个别研究者认为应该读“大”,并释“太平百钱”为“大可千百钱”之外,古泉学者皆认为应该读“太”,现今已成定论。至于“太平百钱”的铸主,则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下列诸说: (一)孙氏旧钱说。这种说法可分为两支:一支认为是吴大帝孙权所铸(持此论者有张絧伯先生等);另一支认为是会稽王孙亮所铸(持此论者有陆果泉先生等)。其实这  相似文献   

20.
<正> 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伪托”说流行了几十年。近年有不少人作了反驳,指出“伪托”说依据不足,提出了“非伪托”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认为“这个问题尚无定论”。笔者同意“非伪托”说,但对时下此说的论据论证,想作几点小小的订正补充: 一、《菩萨蛮》曲调传入中国的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