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促进智能化交通安全的建设、支持紧急呼叫系统测试技术研究及国内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开展了Era-glonass系统测试技术研究。在介绍Era-glonass系统关键性能要求、基础架构、MSD(最小数据集)信息及通信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功能性及通讯质量两项性能,并结合实验室现有测试资源搭建测试平台,建立测试技术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按照技术方案进行试验可满足标准要求,为测试技术及标准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为智能化交通安全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测试集成设计思想,将基于PC机的非电量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模-数(A/D)转换技术结合起来,利用VB语言完成编程工作.使基于PC机高聚物流变性能参数测试系统得以实现.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相关的技术背景、工作原理及其自动测试的必要性,阐述了其研发阶段的系统测试任务、实现方案,及ACU测试环境的搭建和ACU测试的原理。对ECU的自动测试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该方案可用于其他原理上类似的ECU测试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路协同系统应用示范平台建设中缺乏真实道路场景测试环境的问题,研究了车路协同系统功能实现的场景测试技术。论述了车路协同系统实现的功能,开发了智能路侧和移动终端的服务程序,设计了车路协同系统功能测试的技术方案,完成了车路协同典型场景测试系统的设计。基于交叉口及其附近路段的人、车、路协同测试效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测试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场景可为实时驾驶辅助和车路协同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对主动网技术、CORBA、Java RMI等几种能够实现远程应用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对主动网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了各种实现方案的优缺点。借鉴主动网的设计思路,结合其他方案的成果,给出一种简单的基于Java的远程测试模型和适合远程应用的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颖的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测试技术—延迟光纤干涉法。利用部分相干光理论推出延迟光纤干涉的计算公式,通过模拟计算,总结出采用这种技术的测试方法,建立了实验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证明了这种新的测试技术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搭建了光突发交换测试系统,重点分析了在极限情况下的光突发交换系统核心调度模块的处理能力最低要求.测试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在光突发交换系统网络控制信道上传输的突发控制分组;测试环境是有突发性的高负载业务流;测试结构是8个多波长边缘节点和1个核心节点组成的复杂光突发交换系统.通过结果分析, 找出了极限情况下控制系统需要的最低服务速率;然后提出了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低渗储层的流体渗流具有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性,在试油过程中,即使地层没有受到污染,流体也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之后才能开始流动。因此,对于低渗油气藏的试油,不仅准确求取产能难度大,而且获取稳定的地层压力和储层参数更是十分困难。通过有针对性的测试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合理分配测试时间方案、积极推广分层跨隔测试技术、利用测试技术进行压裂效果评价等,圆满地解决了低渗透储层试油测试中获取资料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某种进气道控制系统处理机的测试要求,构建了基于VXI总线的处理机测试的虚拟仪器,介绍了该虚拟仪器的软、硬件和LabVIEW语言的缓存技术与相位差测量.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测试数据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Web 2.0推动开放式创新模式运行的核心技术,根据多层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参与主体网络,据此探讨了Web 2.0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技术源,进而结合4种Web 2.0核心技术分别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网络技术资源收集整合平台、技术方案评估平台、技术方案优化平台、创意方案体验测试平台和用户反馈交流平台,并以此作为开放式创新的5个关键环节构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三阶段运行模式,最后提出了保障该模式顺利运行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需要科技进步支撑。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农产品品牌价值的形成受生产、加工、流通、营销、服务等诸环节的影响,而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包含5个子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针对我国情况,应从观念更新、科研推广、体系配套、人才培养和协调管理等方面进行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产品侵权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亟需相关法律进行规制。《侵权责任法》作为侵权领域的基本法,其通过和实施使产品侵权责任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但由于相关法规的内容仍存在分歧,我国的产品侵权责任体系尚不够健全。从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承担主体及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对我国产品侵权责任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以期对其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产品创新的企业知识要素具有高度的分散性、默会性和复杂性。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往往超越了一个企业的能力范围,需要具备获取外部知识和综合内部知识的知识整合能力。成功的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应被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被组织边界分割的部分,产品创新是通过整合不同组织的知识而产生新知识来实现产品创新。整合专门知识、专业技术和其他资源是产品革新的本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知识整合能力、整合方式以及外部整合与内部整合,共同构成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产品创新范式。企业产品创新是在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整合方式,通过对知识要素的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把各种创新的组分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产品创新的知识平台。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从农产品物流的定义和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提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旅行社产品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等特征使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旅行社产品市场逆向选择。解决旅行社产品市场逆向选择的关键在于使消费者获得真实、全面的产品信息。通过旅行社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将赔偿金写入合同来发送信号以及加强政府及第三方管制等途径,可以改善旅行社产品市场逆向选择现象,使消费者和旅行社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产品组合决策模型的适用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广泛使用的产品组合决策模型包括矩阵模型和定量模型两大类别。二者各有其使用价值,其中矩阵模型更适合做产品组合经营战略选择的工具,而定量模型特别适合投资组合的投资优先顺序的确定决策。但是传统产品组合决策定量模型及其现代使用的作业成本法和约束理论都存在一定缺陷而影响其使用效力。为了使决策定量模型更为合理化和适用化,尚需综合考虑产品的市场受欢迎度和不受欢迎产品的处理成本等综合市场竞争因素,优化决策模型,使改进后的决策模型更适应强烈市场竞争下的企业产品组合决策。  相似文献   

1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学说,世界经济的发展实践也一度验证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有效性。然而,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也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这些变化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起企业产品创新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可以发现企业产品创新的研发投资所需满足的最低效率条件,即研发投资增加的单位产品收益必须大于研发投资的边际成本和分摊的研发固定成本之和,并可以得到由企业研发效率、研发边际收益等因素决定的最优研发投资规模、预期销售规模和利润规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产品改进型创新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小于新产品创新的市场风险,企业产品改进型创新可以达到更大的市场销售规模和利润规模。  相似文献   

19.
在AR/VR体验下,对制造商选择线下零售商进行产品销售的条件进行了分析。以电商分销商享有定价主导权为前提,构建了产品制造商、电商分销商以及线下零售商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一是有线下零售商参与的多渠道产品定价策略模型,二是无线下零售商参与的双渠道产品定价策略模型。并考虑了在AR/VR体验下,线下零售商的消费者在这两阶段的策略行为。研究表明:在AR/VR体验背景下,保证线下零售商参与市场,制造商选择线下零售商进行产品的销售受到了电商分销商对产品批发价的主导程度λ、线下零售渠道的转换消费者所占比例t的共同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为AR/VR体验下制造商选择线下零售商提供有力的理论解释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产品创新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以产品结构动态演变为出发点,对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的动态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在对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的静态适应往往陷入组织陷阱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和正式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双向正相关性;产品结构与组织结构的相互适应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组织需要构筑动态组织能力,能动地适应产品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