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6):16-18
农村的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这对于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依法办事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就成为迫切之需。山东省潍坊市对于提升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试进行总结,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徐魁峰  任民 《社科纵横》2006,21(12):20-21
一个国家要进入法治状态,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必不可少。邓小平在弘扬与培育民族法治精神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即通过摒弃传统的“人治”模式及其文化价值导向,树立与法治战略要求相一致的法治观念;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民族法治精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通过加强对公民法治意识教育、法律文化的建设来培育民族法治精神;通过提出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最高权威的思想,帮助人们提高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钱福臣 《求是学刊》2003,30(3):79-82
我国新时期的法治理论与实践,虽大力弘扬依法办事的理想法治状态,但法律控制模式却是一种纵向的线状控制模式,其实效要以人性善作为最终保障,仍是一种人治模式.西方的法律控制模式是一种纵横交错的网状控制模式,其实效以人性恶作为动力和支撑.网状控制模式是西方法治的经验结晶,是法治的生命形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而也是我国法治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建设推向了高潮。从话语的立场看,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话语已经初步建立,而其建立过程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及中央全会相关文件,基于"法制""法治""依法办事"三个关键词的话语变迁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基于"法制"与"法治"的分离及其对"依法办事"话语的吸收,才得以最终形成。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在人民的实践摸索中以稳定为核心价值,具有连续性、发展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青林 《求是学刊》2004,31(1):74-79
法制下法治和法治下法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存在。法制下法治之治理主体单一,法治下法制治理主体多元;法制下法治依赖国家法正义观支持,法治下法制依赖多维正义观支持;法制下法治以人为治理客体,法治下法制则以人和法律同为治理客体。在特定历史阶段,法制下法治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民主勃兴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法制下法治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应为法治下法制的理论和实践所突破。法治下法制是多元法律规则并存于社会与依法办事之法治原则的结晶。通过各种法规则的冲突、互动和整合,法治自然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6.
胡君 《社科纵横》2006,21(5):83-84
法与道德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实然与应然的重大法哲学问题,也是关于社会调控模式选择的现实问题,从清末变法至今,中国的法治进程一直受此困扰。法与道德的关系是中国法治之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动态演进过程。中国人民的法治理想具有人权、自由和社会正义等内在价值,其突出表现是“人民要求政府及其官员守法”;中国人民对法治的要求有源自中国社会内部的现实原因。中国的法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法治建设应该而且事实上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法治与社会之间有着动态的联系;中国社会中有助于法治发展的相关部分正在逐步发展。法制是实现法治的途径。尽管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中国在立法、司法和其他方面都正在朝向法治社会发展。中国的法治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作为法治代言人的现代司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功能是现代司法的应然功能,主要体现在司法权在宪政结构中对权力的制衡调控功能和对权利的保障协调功能。司法法治功能的实现对落实宪政、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应当将法治功能与中国社会的本土特性、时代特点相结合,发挥司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主题确定为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会中,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还是党史上的第一次。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在我国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必须依法治国;要取得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胜利,必须依法治国;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依法治国。要实现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依法办事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实现依法治国,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增强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又必须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政法制意识,能够自觉带头学法、带头知法、带头用法、带头守法、带头护法,自觉成为法治精神的践行者、捍卫者,才能将依法治国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具体行动中去。只有充分发挥国家法制的力量,只有充分彰显执政者的廉政法治意识,我们国家才能切实走向法制化轨道。本期"特别报道",记者就廉政与法治的关系和相关问题,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胡云腾博士,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廉政与法治的极端重要性,以此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0.
法治既是国家的政治理想,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划分是理解法治这个综合性话语体系的重要工具。当下,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阶段,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必然要求所追求的法治是一种实质法治。当前,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人权司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改革体现了实质法治正在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行政主体义务设定的失衡及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义务设定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为相对一方当事人确定禁止规则或强加负担的行为 ,它是行政权的延伸。与其它类型的行政权行使一样 ,义务设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同时又要符合行政合理原则 ,这也是行政法治、依法行政的要求。然而 ,行政法治实践中行政主体义务设定的失衡现象非常普遍 ,如对程序负责不对实体负责的失衡 ,以经济利益为重而以社会利益为轻的失衡等。因此 ,必须探讨义务设定中的合理价值选择 ,即有利于建立法律秩序、有利于实现公民权、有利于行政管理过程有效实现、充分体现行政伦理准则等四个方面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法治运行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化社会结构为切入点分析我国法治理论、实践应由强调法治的治国制度特性和管理、强制功能,向法治对公民个体权利的保护功能转变。通过权利主体由抽象转向具体,实现权利的物化,使法治得以实现全社会的普遍遵守。  相似文献   

13.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needs a theoretical guid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has to depend upon practice, which imposes new requirement upon the methodology of international law. Traditional research into legal doctrine is unfavorable to the creative exertion of international jurisprudenc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law needs to deep research a State’s motives, cause and innate logic in observing international aw, and law and economics can show its capability in this field. For the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basic research needs to be carried about such social surroundings as where the rules are produced and applied and exerting influenc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exactly hits the point. The application of empi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offers a beforehand “rehearsal” chance for th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law to grasp the pros and cons in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e of the rule of law.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 and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law can reasonably interpret the phenomena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相似文献   

14.
刘春萍 《求是学刊》2003,30(4):74-79
行政程序制度是俄罗斯联邦行政法学体系中正在形成和完善的一部分内容 ,相对于前苏联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俄罗斯行政法学者从研究行政程序的基本概念入手 ,从理论上和词语规范上理清了行政程序、行政司法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等基本问题 ;以 2 0 0 1年制定的《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为范例 ,行政程序的原则经历了由维护国家管理向规范行政权、保障公民权的回归 ;与俄罗斯联邦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相统一 ,必将尽快结束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合而为一的状况 ,制定独立的行政诉讼法典 ;建立具有特色的行政法院体系或在普通法院体系中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法庭 ,是未来俄罗斯联邦行政程序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市民社会诉求与"法治国家"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长山 《求是学刊》2003,30(1):67-70
俄罗斯"法治国家"的理论路径是与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进程相回应的,并以市民社会为其逻辑起点,即认为市民社会构成了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的自由、权利和秩序诉求提供了法治国家的价值原则;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这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结构转型条件下的法治要求和特有关怀,也反映了俄罗斯国家控制能力衰弱和市民社会"畸变"背景下的法律秩序要求.文章指出,要推进法治,不仅要推进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化进程,更重要的是确立二者良性互动关系,而不可简单移植和照搬西方.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到依法治市 (县、乡 )的全面依法治理 ,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型。然而 ,由于对法治精神与原则把握和贯彻上的误区和障碍 ,却出现了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和懈怠主义倾向 ,使依法治理严重偏离法治目标。为此 ,必须对法治条件下的正义法精神予以重申和弘扬。这种体现时代要求的正义法精神 ,在价值导向上 ,以自由和平等为至上关怀 ;在规范形式上 ,以权利本位为基本模式取向 ;在制度理想上 ,以民主化法制为目标追求。只有弘扬正义法精神 ,才能克服依法治理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而使其沿着正确轨道走向法治 ,也才能实现法律规范体系与法的时代精神的耦合 ,从而建立起内在自觉、普遍有效的理性法治秩序 ,推动法治国家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7.
Going beyond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holistic state in rule of law discussion, we can classify the rule of law into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based on the stages and increments of its execu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local rule of law reflects the stages and incremental progress of building a rule of law China. It has a realistic foundation in society and a profound basis in legal theory.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ecessitates giving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to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t the local level. The attempts and experiments of local government enable us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ule of law at the local level is embodied in three dimensions: “text—action—concept.” Assessment mechanisms and indicators for the local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framework. The building of the rule of law at the local level should be synchronized with assessment of the rule of law. We need to optimize top-level design, conduct evaluations of local legislation, improve local rule of law work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use a rule of law index to assess the local rule of law in an overall manner.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法治的理解仍然比较混乱,有必要澄清。法治是个政治概念而不是个法律概念,它不同于执法和司法。法治其实就是依法治国;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政治概念;法治不等同于法制;法治以民主为前提,并保障民主,民主是法治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