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尚 《北京纪事》2009,(10):79-81
古玩收藏的价值,没有鉴定,好像就没有了标准。 前些天和一位编辑谈起收藏,我说后现代语境下的收藏,收藏者就是藏品的鉴定者,鉴定也是收藏活动的应有之义,这位编辑朋友大为光火地问:“没有专家鉴定,不就没有标准了吗?”言下之意,现在的收藏鉴定是有一个标准的。  相似文献   

2.
与乡土诗人王文军相识是在2013年末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朋友介绍说王文军是一位乡里的干部。我看着这位个头不高、头发绒稀、面带和善、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王干部,开玩笑地说,怎么看也不像乡里的干部,倒像一位诗人。朋友说你说对了,他就是一位诗人。于是我认识了这位诗人,后来居然成为了好朋友。2014年的10月,王文军来锦州送我  相似文献   

3.
2008年岁末,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中,她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我说:"哎呀,北新桥街道让我帮着推荐人呢,说他们那儿缺社区党委副书记,嘿,正好碰上你了,我看你特别合适,怎么  相似文献   

4.
元尚 《北京纪事》2014,(2):101-103
正采写收藏类的文章,说起来也有十几个年头了;个人收藏从第一件藏品至今,也有几十年了。眼下总有朋友问,收藏怎么入门?要注意些什么?追什么藏品好等问题。那么在这里一并简单聊一聊。从兴趣爱好入门这是一个最自然的收藏入门途径,绝大多数的收藏爱好者都是从这儿入手,一发而不可收拾。个人兴趣爱好不仅是最初的驱动力,也是日后坚持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42-45
有朋友曾给我提供过一个数字,说今天玩儿收藏的人,大约有7000多万人之众。我没学过统计学,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但就目前的热度和阵势  相似文献   

6.
崔修建 《社区》2012,(35):54-54
每一件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品,其实都是有灵魂的。面对那些具有灵魂的珍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地欣赏,而不能占有性地收藏。去欧洲的旅途中,我有幸结识了一位著名的古玩鉴赏家。与其闲聊收藏。我提了一个问题:“最好的收藏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听说过从手相看命运的,没听过从手上直接看出疾病灾患的。住在京郊海淀某别墅区的中医手诊专家高振宗大夫就是让人屡屡惊奇。曾与朋友G先生聊起过高振宗,他佩服得不得了。高大夫曾经给G看过掌纹,说他12岁时遭遇过一场大的劫难,而G是唐山人,1976年大地震时,他正在唐山,那一年他刚好12岁!  相似文献   

8.
吴若增 《可乐》2011,(1):64-64
一位朋友向我打听另一位朋友的电话,他俩不认识。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他没有授权我可以把他的电话转告别人。他听了,似有些委屈,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么?我说,这不是不相信你,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他说,怎么他没听说这个规则?就是有这个规则,  相似文献   

9.
林清玄 《社区》2010,(8):22-22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10.
龙口得书记     
金鉴 《北京纪事》2018,(3):110-111
朋友邀我去山东龙口海滨城市居住,欣然前往.那里的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比北京一般低几摄氏度,重要的是没雾霾,适宜疗养. 我曾与朋友两次骑自行车前往黄县东莱收藏市场,大约骑行一个多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了——东莱收藏市场.这条街也像全国收藏热过后一样,显现出萧条的样子,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张.我们上了一座三层楼,虽然这座楼不算高大,仅有零星几户古玩摊贩坚守着.据说,去年涨了房费,不少商户都关张或是搬到别处,这条街就这样萧条下来.  相似文献   

11.
白明 《北京纪事》2009,(2):57-60
上期说了,古玩的"财"是它所蕴含的知识,所以您一定要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条件下再探古玩收藏这潭深水,否则,您刚下水,很可能就被"呛"着!而仅仅凭着冲动,凭着脑袋瓜子一热就在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挤出钱来到市场上没完没了地买赝品,您说收藏能是适合咱们大众的理财方式吗?  相似文献   

12.
元尚 《北京纪事》2010,(11):4-15
咱北京人一说起北京的文化名片,潘家园准跑不了,这可是个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地界儿。俗话说,盛世收藏。这几年,老百姓闲钱多了,古玩收藏爱好者成倍增加,凭着自己的眼力淘换些藏品,捡漏也好,打眼也罢,既有雅致之感,怀旧之意,又是颇为时尚的事儿。而北京市潘家园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则联系着海内外广泛的古玩收藏者、爱好者、经营者,也是最能给中外游客留下丰富想象的文物博览会之一。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两大部分:豪华版古玩珍品圣地北京古玩城(A、B座)、大众收藏乐园潘家园旧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有兄弟3人,他们共同的爱好是收藏珍品。老大喜欢收藏古玩,老二喜欢收藏邮票,老三喜欢收藏书籍。他们家有一个很大的玻璃柜,大家都把珍品放在柜中共同欣赏。这个柜的钥匙放在一只很精致的小铁箱中,小铁箱藏在一个十分秘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林清玄 《社区》2012,(20):48-49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15.
文起 《老友》2013,(9):55-55
要深入古玩领域,唯一的方法是先由行家指导入门,然后自己反复实践,经历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的过程,才能够逐步走向成熟。下面谈谈新手入门古玩收藏的五大难点。难以找到老师。古玩商人在长期的买卖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一般内行的商家,既不愿意为别人鉴定古玩,也不喜欢带学生,这给刚入门或者正寻找老师学习收藏的人,带来一定困难。解决这一难点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如果非得找出我和其他收藏爱好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您就说我是个"发烧友"加上"骨灰级"的爱好者.在古玩收藏领域里"浪迹"几十年,省吃俭用、没黑天没白日地踅摸到了将近六万片各种窑口的古瓷片,弄得"人比黄花瘦".我老婆早就警告我了:姓白的--你就"作"(北京话:找倒霉)吧,再这么下去你可就真快成骨灰啦!这话其实已经涉及到了一点"收藏的基本特性"了.  相似文献   

17.
王纪仪 《北京纪事》2013,(1):102-105
企业家进军收藏界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我国出现了5次收藏热,第一次出现在北宋,第二次出现在明末,第三次是在清代的康乾盛世,第四次出现在民国时期,当下可以算是第五次了。说现在处在第五次收藏热潮有几个证据:第一,搞收藏的人数,有人估计全国已经达到了7000万之众,也有人说已经达到一个亿了;第二,古玩交易市场官办的及自发的地摊儿遍布全国,县级以上的地区恐怕都有,只是规模大小不一样罢了;  相似文献   

18.
在早市古玩摊上连连上当受骗,买下一些仿古作旧膺品的我,遇到了吉师傅──北京古董市场的”大哥大”大约5年前,开始热衷收藏古玩的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到潘家早市逛逛。我想以有限的书本知识与更加有限的财力收藏几尊古代的铜佛。不料,精心选购了三尊造型古朴、锈必斑斑的“叫杆铜佛一*仁足仿古佗首的膺品、巾冱恤几?儿先了我一部书的稿费_正当我懊恼、困惑之际,好心的友人指若一位身并花格衬衫、在市场J:频频与熟人打招呼的北方壮汉说:“今後你若再想收藏个铜佛、铜镜什么的,就去请教吉师傅,他壑是说对、肯定不会错r吉师傅的…  相似文献   

19.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  相似文献   

20.
曹应东 《社区》2004,(9):1-1
我认识一位医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水焐子焐手,使自己的手始终保持热乎乎的。并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确保每一个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双温暖的手。他说,用温暖的手给病人诊断,可以让病人感到安心、信赖,可以激发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我听说过一位农妇。她的家住在路边。那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灾荒年。不少人因为缺少食物而四处流浪。一天,一位衣裳褴褛、非常饥饿的流浪汉走进农妇家,请求让他干一份活来换一顿饭吃。农妇看了看他又看了院子里的那垛木柴说:“正好那边有一垛木柴拦路,请帮我移一下。”当流浪汉把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