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独立董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已被正式确立,随着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也伴随着颇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以德国和美国为首的两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分析,来探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能否并存,并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作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1):104-107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公司治理结构采用“一元模式”的英美等国家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采用“二元模式”以及有着特殊体制和文化背景的我国上市公司来讲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未必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是深层次的 ,不结合我国的国情而照搬国外不同制度下某一局部的做法 ,甚至是一些很技术性的做法 ,非但不能解决问题 ,而且会走向预期的反面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公司内部的监督体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对英美法系的独立董事制度进行考察与研究,意在对我国的监督体制进行批评的同时,探讨将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以期完善我国的公司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5.
黎翠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128-131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大举措。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表现在独立董事既不独立也不"懂"事。为此,应明确中西方在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方面的差异,进行制度的重新设计,并借鉴经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监事会的建立、监事会成员的身份认同与监事会的职能缺陷等方面分析我国监事会制度的不足与缺陷,同时在分析不足的前提下,讨论并提出一些可能改善现有制度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枫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6)
公司治理中会产生代理成本,要想减少经营者的代理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使经营者与公司的利益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监督机制的设立实现.现在比较多见的监督方式有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这两种制度的特点,调整可控因素,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达到提高监督效果、减少代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中美两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度环境出发,指出了中美两国独立董事所处的制度环境的三方面差异,即内部治理结构不同,两国股权结构差异巨大,外部监督机制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明确了中国独立董事现阶段的职能定位,探析了两种制度整合的可能性和结合点,理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职能重叠与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历来都是公司立法中的核心议题,而监督机制更是核心之核心。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设专门监督机关。股份公司的产权特征和治理结构特征是监事会存在的理论依据,实践中内部人控制现象频发使得强化监事会职能具有了现实迫切性,我国公司法修改虽对此进行了修补,但尚存的不足,监事会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扩充监事的监督职权,强化监督手段,健全监事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微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60-163
监事会是大陆法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公司监事会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根源主要在于监事会制度的设计与现行的市场环境之间缺乏对应性 ,表现为相关公司立法上的不足与疏漏。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若干完善对策。同时认为 ,应该协调好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关系 ,二者职能上的协调是完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体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监督权的设置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竹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
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立”是现代公司有效运行的基本标志 ,监督权的设置和完善是其核心问题。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过程中监督弱化的现象 ,应当合理地选择监督者 ,设定其相应的监督权 ,以使公司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周肇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1)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运用《公司法》对国有企业改革全过程进行引导和规范,才能保障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公司法》,坚持《公司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真正做到依法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蒋光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49-50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向第三人履行问题是债务履行的一种常见的特殊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会产生较多的歧义。本文试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相近的债权转让、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做了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适用向第三人履行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曾晓昀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运动席卷全球。如今,第三部门不仅在活动内容上不断增多,而且在活动范围上也日益国际化。本文从界定"第三部门"的涵义入手,在第一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现状。第二部分评析了区分传统公法与私法的几个理论。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三部门"法突破传统公法与私法之分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分析了"第三部门"法在我国的困境,包括立法层次低、门槛过高、法律内容的缺陷、法律技术的缺陷等,最后提出几个建议,如制定《民间组织法》、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第三部门的内部管理、明确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扶持、社会责任的承担、公益诉讼等。 相似文献
15.
陈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97-100
法律本科教育是一项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人”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我国目前的法律本科教育在训练法律思维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通过一系列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6.
公司法中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公司法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国家干预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家干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公司法的性质方面分析了公司法中国家干预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修改后的公司法所体现的国家适度干预的特点,一是从总体上增加了任意性规范的规定,减少了强制性规范的范围;二是区分公司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实施不同程度的干预;三是在设计公司法的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时,导入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方韧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25-28
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法律规制是促使公司切实践行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我国新公司法的出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并有助于确立起公司法上的社会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国有公司制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有公司制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代理成本过高 ,代理效率低下 ;企业主管机构没有制约机制 ,也没有更换经营者的明确标准和硬约束机制 ;制度安排不到位 ,新老“三会”关系不明确 ,等等。笔者认为 ,国有公司制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控制内部人控制 ;二是重构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 ,减少代理成本 ;三是增强监事会力量 ;四是处理好新老“三会”关系 ,确立董事会的最终决策权地位 ;五是加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监察法》实施以来,客观存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大幅上升,而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大幅下降的现象,这总体反映了腐败高发势头得到了遏制。同时,在新旧体制接轨中,也存在着监察地域管辖与层级管辖、部门管辖有工作壁垒,留置措施内部控制过严,法与法之间衔接不顺畅,诉讼领域职务犯罪侦查弱化,被告人自首及从宽认定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应当牢固树立新时代法治反腐理念,细化“四种形态”运行规范和不同形态间转换的程序规范,细化自首情节认定规则,探索建立线索移送、案件分立和留置评估机制,完善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退回补充调查等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时燕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51-53
目前,国内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已达成基本共识,但是如何从法律角度特别是经济法的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文章拟以经济法理论为背景,从经济法特有的视角来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理所在,以期为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