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农村低保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贫困面较大,保障基金有限的情况下,甘肃省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还存在着覆盖面窄、标准低以及管理机制、城乡差距大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问题。在抽样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从低保标准、资金筹措、工作程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2.
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贵州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所得资料、对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刚进入中等水平,且生活质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男性老人的生活质量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生活质量越高;不同婚姻状态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老人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老人拥有儿子的数量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应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无子老人为重点,在农村居住方式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关注和改善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甘肃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现状的分析,指出在农村低保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甘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的调查分析,认为解决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并提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生活困境的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一些老年人的实际健康状况,通过对他们健康转移过程的分析并结合以往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转移主要受到农村生活用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针对这四点,我们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可以通过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增加与农村老年人的情感联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吸引高素质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等方式,帮助农村老年人减缓健康转移速度,打造更加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子女支持能够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子女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护能够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将两种子女支持行为同时纳入模型时,虽然结果在统计上不显著,但生活照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通过分组回归和引入交互项的检验,发现男性和中低龄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对于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反应更加敏感,子女生活照护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和年龄异质性。因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建议加强家庭支持体系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子女支持资源,促使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贵州644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居住方式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三代户及以上中的老人生活质量最好。二代户中的老人次之,再次是夫妇户老人和隔代户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最差。笔者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构建出老年人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当前农村独居户和隔代户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用能与健康、贫困、室内空气污染密不可分,但是深入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还很匮乏。利用“农户用能及福祉”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方法,结合中国农村现状对城镇化中农村生活用能与老年人健康风险及“贫困陷阱”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老年人使用清洁燃料组合用能与其健康自评呈显著正向关系,而使用“清洁+固体”燃料组合用能则与其健康自评呈显著负向关系;老年人使用不同组合用能与其呼吸系统慢性病呈显著负向关系;研究反映出清洁燃料能够改善其主观健康,而固体燃料则损害其主观健康以及引起损害或恶化其客观健康;并且农村老年人或许会陷入因能源或经济的贫困选择使用固体燃料,致病、致贫或返贫,继续使用固体燃料的“贫困陷阱”这一恶性循环中。因此,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需要政府和农民全面实施用能转型、健康农村建设的协调创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到了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新农保的养老金金额以及来自家庭、社区、国家层面的生病照顾、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的影响。其中,包含新农保在内的经济支持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类数据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性别、健康水平和是否参加社会活动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水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较高的经济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此外,本文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CHARLS数据中同一家庭样本不独立的问题,可以为其他基于CHARLS数据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统计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学术性知识由无序排列的知识碎片堆积组成 ,它是人类社会知识发展的历史产物 ,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它可以满足现代人的求知需要与审美需要 ,可以弥补现代人的人格缺陷 ,拯救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是受法律保护的特殊群体,司法实践中多发老年人居住权纠纷,物权法的空白迫使其寻求其他部门法的保护,然法律之间存在冲突,这对此类案件审理造成混乱.因此在我国立法尚未确立居住权背景下,笔者试图从物权法和其他法律的角度浅议老年人居住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村老龄人口人数多,增长快,是吉林省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农村老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类现实生活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生活所不断追求的目的和理想。但不同的学者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提出道德学说应是研究如何配享幸福,即研究幸福的合理条件。这里从个人德性的完善和公正的社会制度两方面入手,论述现代人实现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完善的个人德性是实现幸福的内在条件,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外在条件,只有二者统一,人们才能实现幸福。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老年人自身状况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对影响我国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女性老年人不倾向与子女同住,儿子越多与子女同住的机率越小,女儿越多将增加老人选择居住的对象。代际互动变量比老年人状况变量对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力更强,揭示出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以子女需求为中心的特点。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堪忧,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但女儿养老这一新趋势和新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精神需求对老年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农村老年人作为老龄群体中一大组成部分,他们精神生活是否满足事关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城乡差异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层次较低,精神生活单调,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对目前的精神生活比较满足,这种情况看上去令人满意,其实隐含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老年人缺乏追求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内在动力,这将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同时进行影响异质性及影响路径的讨论与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呈正“U”型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更具优势,尤其是女性、年龄相对较低和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从影响途径看,“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子女的经济支持、改善代际关系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从而促进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其中,代际关系的改善是“分而不离”居住模式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在社会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值得关注。以平遥县5个村20个老年家庭作为调研对象,对他们的收入来源、消费状况等做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消费对收入依赖性很大并因收入状况的不同其消费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但都满足了最基本的食品消费。政府应关注低收入的老年人,并对老年人普遍关注的医疗和文化娱乐活动进行适当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环境在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一方面,乡村环境既是乡村旅游重要的吸引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本;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政策问题和乡村本身的落后性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了乡村旅游环境建设。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环境政策实践分析,在建立乡村旅游环境综合改进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优化路径:第一,国家政策向乡村旅游环境建设倾斜;第二,制定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专项政策;第三,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旅游规划;第四,增强社区参与权利;第五,加强综合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