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新闻编译指译者通过选材、提炼及编译的过程把国外媒体用外语报道的新闻加工成为能够为国内受众服务的新闻报道的实践行为。在国际新闻编译中,由于缺乏新闻学理论指导,译者“把关”意识淡薄,常导致部分所译新闻失实,有时甚至损害国家形象。国际新闻编译者,作为译语新闻“把关人”之一,应在新闻选材、意识形态、双语转换能力等方面严谨对待,审慎处理,避免产出对原文亦步亦趋或有损中国形象的中文译文。合理选材、注重意识形态并灵活运用注释增译、筛选减译、意译整合等编译方法是实现国际新闻编译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女性主义翻译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解构了原作者和原文的父权话语权力,颠覆了忠实在翻译中的权威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的颠覆性和变译中的变通性构成对话关系,两者都是对忠实的叛逆,使译文具有混杂性和互文性的特性,通过译者在翻译中掌握的权力话语,实现译文话语权力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互文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互文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互文性、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分析《鹿鼎记》原文和其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部分措辞,探讨了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活动中总是很难摆脱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对其的影响和制约,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用自身个人意识形态和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替代作者个人意识形态和源语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使译文文本呈现出与原文文本相异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为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译者必须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与文化语境密不可分,译者要充分解读原文语境并考虑译文读者所属文化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增益、删减或创造性改动,以便译语读者在译语文化语境下能和原文读者一样,获得美的感受。文章通过赏析许渊冲所译《声声慢》发现,为了达到原文与译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对等,译者在翻译中可以采取变通手段,只要译文与原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达到相同的审美效果,就是好译文。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笑道”译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拟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笑道”两字的翻译做比较,从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的角度找出两个文本在翻译差别上的根源。提出:翻译不是语言层面的简单对应,译文更要受到意识形态、翻译诗学、权力关系以及译者同原文作者、译者同译文读者等之间相互关系等社会文化因素的操纵。  相似文献   

8.
以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Runaway及李文俊的中译本《逃离》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搜集原文和译文中与译者主体性相关的短语、句子和段落作为研究数据,整理归纳后,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添、删减、改动.通过具体的案例,并对《逃离》中这三种译者主体性表现形式的频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为:改动最多,增添次之,删减极少.经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发现发挥译者主体性与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并不矛盾,甚至是另一层面的忠实.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应当适度发挥译者主体性,而不是“愚忠”甚至“死忠”于原文.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过程主要为理解和表达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 就得依赖于译者的认知在原文语境中进行判断和推理;恰当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与形似的表达效果, 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世界知识结构认知程度,因此译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编译是新闻翻译的主要策略。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时政新闻平行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编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的编译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删减、调整文章顺序、合并段落、在译文中另设标题、在标题与正文之间增加题外议论和替代等。研究结果对编译实践与编译教学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等性是翻译质量的一个根本方面,翻译质量评估中应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考虑对等。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源语篇(ST)和目的语篇(TT)之间的对应,考虑源语篇作者的意图,同时产出的译文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相比于信息性语篇的翻译,文学翻译涉及多个因素,包含基于译者概念预设和文化预设的阐释,故应主要以原文与译文的语用及功能上的对等来评估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的成功依赖于交际双方互相显映的认知语境。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具有异语读者认知语境中缺少的信息。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原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中含意的处理是译者面临的难题之一,关联理论全面阐释了含意的本质,故对在翻译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含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学翻译中含意的处理过程就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需根据译文和原文读者认知语境的异同来灵活处理,使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中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 ,在此交际过程中 ,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 ,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 ,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  相似文献   

15.
科技英语语篇属于超正式文体,要求科学、准确、严谨。运用语域理论就有可能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科技英语语篇的翻译。译者在用词和句子结构的选择时应尽量避免主观上的选择,注重语域的正确转化,否则,原语语篇就会失去科技英语语篇的功能和特征,更谈不上其正式程度上的差异性和译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变通”通常成为通往理想译文不可或缺的手段。文章从探讨变通的本质入手,进而分析了变通的理据以及变通的原则,认为翻译变通不可随意为之,必须基于语用推理,语用推理可以确保原文深层意义的延传。判断变通手段得体与否要依据使用该变通手段所产出的译文是否忠实准确,以及它所服务的读者对象是否乐于接受而定。  相似文献   

17.
关于翻译单位的争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由来已久,翻译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回顾了现有翻译单位的前提下,论证了翻译单位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描写性概念,进而从符号学的视角,提出了符号关系这一符号学翻译单位,论述了它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描述了翻译的过程,指出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通过重新构建与原语文本相对应的符号关系来实现原文信息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再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张爱玲的著名小说《金锁记》与其英译文,源语篇和目的语篇微观和宏观层面上的语篇关系显示,可修正Leuven—Zwart的翻译素模式,以识别微观和宏观结构中的主要翻译转换。一般说来,张爱玲对自己作品的翻译是基于读者导向的原则。微观层面的转换包括显性化的转换、表现力削弱和句子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就宏观层面的转换过程而言,小说世界在译文中被呈现得更详尽,目的语篇的心理风格整体上更具体,而主观程度要低一些,译文中的叙述者是外在的叙述者,比源语篇中的叙述者卷入程度要低,所知要少一些。翻译小说中,叙述者、读者和小说世界文化距离也很大,在句序方面,从时序切分向呈现切分转换,译文提供的信息更多,句型更复杂,在语篇结构方面不如原文那么衔接。  相似文献   

19.
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和连贯分别构成了一个语篇的“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语篇衔接的转换十分关键。为达到语篇功能对等,英语衔接手段要在尽量直译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英语衔接手段的翻译有三个基本策略:1.英汉相似衔接手段的直译处理;2.英汉不同衔接手段之间转化处理;3.放弃衔接手段,进行意译。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章的翻译须以严密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宗旨。随着语言学科的发展,人们有更客现、更全面的方法来分析和评论译文。本文通过对译文《天空的色彩》语域特征和语域标志的分析,认为其做到了科技文章文体和行文方式的对等,意义相符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