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间谍》是一部反映爱德华时代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小说.F.R.利维斯认为:《间谍》是康拉德“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笔者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试图为理解这部作品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其作品反映社会历史变化,从近代一直写到当代,堪称史诗。在许多作品中,莫言描写了各种动物,构成作品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其文学创作的显著特征。《生死疲劳》是莫言重要作品,在描写动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这部小说中,动物的生命活动非常精彩,有意义,与人类的社会行为形成对比。莫言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传统,思考严肃、重大的主题,即人性的问题。动物形象对于莫言的创作来说意义非同一般,他探讨人性问题,从动物的身上认识人,用动物的眼光审视人。  相似文献   

3.
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给我们展示了20世纪初法国上层贵族的生活画卷。作者在小说的创作中运用了《圣经》的相关内容,来增加小说的思想性。撷取个别作品中的意象来分析小说和《圣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提到《白狗秋千架》,相关研究者知道这是莫言受《雪国》影响而创作出的短篇小说,却很少有人重视白狗意象在莫言小说动物意象的转折点处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白狗意象是莫言小说动物叙事的一个新起点,之后才有《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对于动物意象的扩展,甚至以动物指代人类进入小说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莫言文学的魔幻主义。在动物意象的创作上,秋田犬的启示意义固然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否认莫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是莫言的动物叙事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学来源,是莫言文学动物叙事的特色。基于川端康成的影响,白狗和秋田犬的意象关联作为其切入口,展示了莫言文学中动物意象从神秘性到魔幻性再到批判性这一流变的具体过程,同时也为解读莫言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是德国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时期,市民走出以家庭为核心的私人领域,进入公共生活,是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以文学形式,再现了市民进入公共生活的要求、途径和存在的问题。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塔社经历,描画了一个建立在开明贵族与市民互动基础上、趋于等级平等的共同体,展示了未来公民社会的理想形态。小说同时对这一过程中情感和天性等私人领域品质的丧失,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6.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塑造的上官金童这个人物曾经引发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起公案,也影响到对该作品的价值认定。如果从小说叙事的角度来看,作家实际上是选择了金童这个奇特的人物作为整部作品的意识支点,间接地表现二十世纪乡土中国怎样被现代化的历程。不同寻常的眼光可以洞穿理性化思维的盲区,使人们得以对现代性进行深度反思。钱钟书先生对史书中小说笔法的评讲打通了现代小说叙事学的核心问题,为厘清小说人物与叙事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酒国》是莫言小说中长期被研究界忽视的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联系作家观念、创作主题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酒国》进行文本解析,可以看到《酒国》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义性。《酒国》是莫言突破自身创作进行实验探索的力作,它包含着莫言对于小说传统、文本叙事以及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在莫言小说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妙的处理,进而再现了原作“陌生化”艺术手法。文章以葛译《酒国》中“酒”的隐喻翻译为切入点,结合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理论,探讨葛浩文英译小说中隐喻翻译的理念和方法,以期能为小说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更好地欣赏葛译小说的翻译过程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2011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国人的诺贝尔奖梦。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使得莫言的大部分作品得以在美国出版。试图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的操纵改写理论为框架,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两方面因素在英文本《师傅越来越幽默》出版和翻译过程中的操纵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海内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目前学术界对莫言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创作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对于其作品所表现出的色彩词运用的特点关注较少。本文从分析《红高粱家族》中红色词的作用入手,进而探讨了红色词的象征意义,并以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心理为视角,阐释了红色词汇在《红高粱家族》中大量运用的原因。可以说,《红高粱家族》使红色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红色词则成就了与众不同的《红高粱家族》。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乡土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应该说莫言小说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因此,将莫言的作品置于中国乡土小说背景中将有利于突显出其在乡土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与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乡土作家不同,莫言的乡土小说更多的是以一种平民姿态表达着对于乡土中国苦难的体验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虽然脱胎于莫言小说,但就审美内涵而言,两者大相径庭。这种改变,有多种原因。考察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看出时代精神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制约以及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生产机制、导演和作家在创作观念、意图等方面的不同追求,诸多因素综合,间离或区分了导演霍建起和原著作者莫言各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历程上矗立着三个里程碑,它们分别以《小鲍庄》《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为代表。对这三部作品进行剖析,我们既可以看到王安忆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大气的轮廊,又能揭示出其创作底气的不足。我们期望王安忆能铸就她小说创作的第四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博士在他的《小说修辞研究》中认为 ,小说修辞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接受作品 ,从而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精神交流关系。创作主体在小说修辞中具有主导作用 ,主体积极的修辞态度对于小说的可理解性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小说”的修辞方式把写作本身当作写作目的 ,把可写性置于可读性之上 ,造成了读者阅读和理解的困难 ,妨碍了精神交流的进行。《小说修辞研究》的出版 ,对建立中国的修辞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刊组织了 5篇笔谈文章 ,对该书进行评述 ,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莫言小说的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从词语在词形、词义以及搭配上的变异创新来看《生死疲劳》小说的词语变异修辞,进而体会小说语言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6.
《丰乳肥臀》与《苦菜花》有明显而直接的互文关系。虽然两部作品中母亲形象和母爱主题都很突出,但其所赞颂母爱的内涵和表现有异。冯大娘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体现了诸种传统美德,她对封建伦理中男女不平等及非人道成分,又有出于本能的反抗。她拥护革命和革命战争不是为了观念,而是本着个人良心和正义感。她对革命战士的疼爱是"推己及人"的结果。上官鲁氏则彻底反叛传统的和革命的伦理道德。对她来说,自己和自己子女的生存与繁育高于一切。这可看作莫言对冯德英革命历史叙事及其伦理观念在继承借鉴基础上的重写或颠覆。《丰乳肥臀》将《苦菜花》不回避性爱和暴力描写的特征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而剔除了后者的政治与理性内涵,只凸显其悲剧美、病态美和野性美。冯德英和莫言均重视作家创作态度的真诚和艺术描写的真实,但他们作品中的"真实"属于不同类型的"真实"。它们各有其价值和局限,我们不宜简单地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  相似文献   

17.
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或陈衡哲的《一日》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均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其实,《盛京时报》刊发的《幻想之妖》《红颜泪》《新教子》等长期被忽视的作品,正是具有现代小说明显特征的短篇白话小说。因此,虽不敢也无意妄断"第一篇"桂冠的归属,但却认为这些篇什的文学史意义理应得到符合文学革命实绩的确认。  相似文献   

18.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浩文在英译莫言小说时所出现的误译现象,探究其误译根源,也为翻译界敲响警钟,进而探讨中国文化的译介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亲合力》是歌德晚年讨论社会婚姻问题、探询人生自然真知的小说,也是歌德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创作背景、小说人物设置与塑造的角度,试图解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歌德在小说中展现的是一个充满自然魔力的世界,讨论的是人类婚姻宿命悲剧的根源。他既肯定了中庸之道、勇于舍弃的婚姻态度,又颂扬了浪漫主义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小说的经典著作,它以大量篇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涉及了许多有关女性意识的问题,部分作品体现了女子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主动性和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在生活、爱情和婚姻及家庭中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作家具有了初步的女性主义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和经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