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系四合院     
听话匣子 我住的崇文区关帝庙街八号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分里外两个院儿。里院儿坐北朝南是三间大北房。东西两间厢房。我家就住在西厢房。里院儿住着五户人家。外院儿住着三户人家。  相似文献   

2.
难忘老墙门     
魏信德 《社区》2005,(10):57-57
老墙门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从老墙门走出来的我,却越来越怀念老墙门,怀念在老墙门度过的时光,怀念老墙门的温馨……10岁那年,我家从乡下迁入城市,就一直住在老墙门里。那时,宁波的民宅差不多全是老墙门。老墙门有大有小,大的老墙门能容纳三四十户人家,小的也能住上四五家、七八家。我家住的那个老墙门属中型规模,住了十五六户人家。由于老墙门是敞开的、开放的、相通的、透明的,老墙门也就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面的十几户人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就像是一家人。大家亲密无间,互帮互助、相处十分融洽。如果哪家有事情,只要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吴敏 《社区》2012,(22):42
那天,我到姐姐家,发现她家电话机旁边贴着一张"邻里联系卡"。她家单元12户人家的联系电话全在上面,后面还标明每户人家可以帮助邻居的"特长"。姐姐告诉我,说起这张电话联系卡,还有段来历呢。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他们隔壁单元六楼的一户人家暖气漏水,由于这是间空房,暖气水管漏水后,邻居找不到主人,只能眼看着"水  相似文献   

4.
江岸 《社区》2003,(12)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院子好大,足有几十户人家。那时日子过得很清苦,而邻居间的亲热劲却像是一家人似的。记得一次父亲与邻居大伯相邀去钓鱼,由于父亲的钓鱼水平有限,回来时竟是两手空空,而大伯却是满载而归。晚上大伯家在院子里做鱼的香味飘过我家,好是羡慕。不大会儿功夫大伯竟把鱼端到了我家的餐桌。现在想想,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后来住了楼房,邻居间见面的机会少了,邻里关系也就淡漠了,甚至楼上楼下住好多年,彼此不相识。几天前,住在楼下的邻居找到我,说我家的卫生间漏水已经殃及他们家了,并建议我找房管所的来进行修缮。我当即…  相似文献   

5.
难忘王大妈     
1947年秋天,我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那时,我在廿团一营机枪连当战士。部队行军到达安徽境内六安时,我因患病,开始随团卫生队行动。到了岳西县,因进入蒋管区,远离后方,没有医院,组织上决定将伤病员分散留在当地贫苦农民家里。我和三营七连战士李敏同志就留在岳西姬家河附近的一个偏僻山庄上,分别住在两户老百姓家里养伤养病。 这个山庄地处一座大山的半山腰里,距县城约有80华里。住有五六户人家,都是贫苦农民,靠在山上开荒种地,苦度岁月。我住的王大妈家里,共有四口人。王大爷王大妈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还有一个童养  相似文献   

6.
在素有森林之城称谓的长春市一条真正称得上美丽而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座得与周围漂亮的西式建筑、庭院不画和谐的咨式实楼,这座楼由几十户人家合居而住,其中就有中国著名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歌曲的词作者公木先生的家。6月里的一天下午,我去公木家拜前,只见老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那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在乡里中学教书,妈妈一个人种着山坡上的几块梯田。我有一个哥哥,他跟着父亲在乡中学读书。从我们那个村子到乡政府所在的那个小镇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几十里山路,早上太阳没出来上路,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能赶到小镇上。所以我父亲和哥哥一个月最多回家一趟,住一夜,又匆匆离开家。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我,三个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魏燕 《北京纪事》2016,(1):97-100
我的姥爷是满族人,镶黄旗,生于清光绪年间,其祖上随满族八旗兵进入北京.到姥爷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了,可以说是地道的八旗子弟.从我记事时起,姥爷住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子胡同19号,这是一个老北京典型的两进四合院.姥爷住在后院,院子不大,有东西两个小跨院,住着9户人家.最让我难忘的是院中间的一棵大柳树,每当春季来临,柳树便发出嫩绿的柳芽,向人们传递着大地回春的信息.我喜欢柳树,更喜欢柳树下姥爷的小茶桌.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户人家从日本移民到了美国,在旧金山(美国加利福尼亚西部港市)附近定居下来。在那里,他们开创了一项产业—种植玫瑰,并且,每个星期里,他们有3个早晨要用卡车把玫瑰运到旧金山去销售。还有一户人家也是移民家庭,是从瑞士迁移过来的,和他家是邻居,他们家也销售玫瑰。由于他们两家的玫瑰质地优良、生命力旺盛的缘故,使得他们两家的玫瑰在旧金山的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很受人们的欢迎,因此,他们两家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就这样,很快40年过去了。在这过去的40年里,这两户人家始终都比邻而居,并且,他们的儿子们也接管了农场…  相似文献   

10.
正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只因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而钱锺书家呢,他两个弟弟,婚姻都由父亲做主,职业也由父亲选择。钱锺书的父亲认为这个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8,(2)
据说在离美国肯塔基州40英里的那个小镇上,我是唯一出现过的中国人。小镇只有不到40户人家,而且住得都很分散。一到晚上,除了教堂附近的那家酒吧亮着灯外,整个小镇都是黑漆漆的。  相似文献   

12.
吴敏 《社区》2012,(33):42-42
那天,我到姐姐家,发现她家电话机旁边贴着一张“邻里联系卡”。她家单元12户人家的联系电话全在上面,后面还标明每户人家可以帮助邻居的“特长”。  相似文献   

13.
刘元山 《社区》2011,(20):46
我居住的这个单元里,一层楼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一对年龄约六十多岁的夫妻,一户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老夫妻只有两个女儿,都早已出嫁;年轻的夫妻则是新婚不久的小两口。那对老夫  相似文献   

14.
刘元山 《社区》2011,(30):46-46
我居住的这个单元里,一层楼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一对年龄约六十多岁的夫妻,一户是—对年轻的夫妻。老夫妻只有两个女儿,都早已出嫁;年轻的夫妻则是新婚不久的小两口。  相似文献   

15.
芳邻     
朋友出国,将一处新分的套房丢给我保管。两室一厅的毛坯房,很敞亮,只是顶楼太高,又只有两户人家,似乎不安全。母亲搬过来住,说住腻了底楼,换换楼层图新鲜。替她老人家添置了简单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话、热水器、有线电视、煤气灶一类的东西。有一天装日光灯,缺一张凳子垫脚,刚好对面邻居的大门口放着几块红砖,于是搬来借用,日光灯装好了,  相似文献   

16.
坚强的小猫     
夜色,笼罩住了这座城市。叮咚,滴答。12点的钟声敲响了,在一户人家的玩具柜里传出说话声。喂,把你的手从我的脸上拿开。布娃娃阿美带着几乎要发怒的语气对维尼熊说:对、对  相似文献   

17.
大学期间,每次假期结束离家前,乡亲们常常给我家里送去鸡蛋或钱,每每想起这些乡亲们的帮助,我心里总是暖洋洋的.如今,这些乡亲都已70挂零了,我最愿与他们一起回忆过去的村庄生活.儿时,我有一位学伴,我们两家相隔至少20户人家,每天天不亮我们就互喊对方上学,公鸡打鸣一般,从未想到会惊吵任何人,却给乡亲们留下了抹不去的美好印记.  相似文献   

18.
断想几则     
其一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大约在愚公移山后不久,在太行山脚下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汪,另一户姓谭。凑巧两户人家里都缺水吃,于是两家人聚在一起一合计,决定分路挖井取水。汪公挖南角,谭公挖  相似文献   

19.
抓贼     
凤凰 《社区》2008,(1):52-53
小区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有些人家的房子空着,就出租给来城里打工的民工住。李四就是一个打工的民工,他也租了一间房子来住。虽然住在底楼,但是他早出晚归,小区里的人很少见到他,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相似文献   

20.
新碾子与旧碾子一唱一和,亮出了村子最美的歌喉。——题记很久以前,我太爷住的村子有四十多户人家,全村共用一盘青石碾子。碾子是太爷亲手凿的,石料出自深山,大伙撅着屁股猫着腰嘴里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用钢钎木棒把巨石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