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但是由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主要是政治和军事合作,其政治、军事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和统一,在抗战中呈现出微妙复杂的情况。因此,本文仅就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政治、军事策略作分析、比较,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展示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采取正确的策略,使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时期,以韩德勤为首的国民党军在苏北沦陷区开辟了敌后战场,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面对日军残暴的侵略,针对国民党军在抗战中出现的不同表现,苏北民众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积极配合国民党军抗战,呼吁国共团结抗战,自发组织抗战,支援和配合新四军抗战等.正是民众的这些正能量,最终赢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3.
施复亮的抗战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施复亮毅然走出书斋和千千万万的爱国者一道投身抗日救亡事业,并在呼吁民主抗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抗战思想。施复亮的抗战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和丰富的内涵,且在广大民主人士中较具代表性。尽管它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它基本上反映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共同要求,因而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的生成过程中,抗战歌谣创作者的广泛性、出版物的繁复性和受众的普及性,为抗战歌谣的创作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抗战歌谣得以广泛传播的有力保证,给抗战歌谣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抗战歌谣成为中华民族抗日解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抗战救国"舆论的宣传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吉安是赣中重镇,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江西抗战首府,人文蔚起。这使吉安不仅成为江西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东南与西南的抗战文化重地。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吉安在抗战时期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抗战文化: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田汉等文学家、诗人在吉安发表抗战诗文;反映抗战的木刻与绘画艺术作品在吉安展出;《复国走南洋》、《八百壮士》、《大骂汪精卫》等抗战戏剧杂技在吉安演出;《再牺牲再前进》、《南昌轰炸实录》等抗战音乐电影在吉安播放;《前方日报》、《抗战月报》等抗战报刊在吉安出版发行;吉安民众教育馆、文山书店等图书馆与书店为抗战提供精神食粮;浙江大学迁驻吉安泰和;国立十三中学在吉安创办;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江西总部等抗日团体在吉安开展抗战活动,等等。这些抗战文化对推动抗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奠定和彰显了吉安抗战文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李庄抗战文化精神,创新转化李庄抗战文化传承方式,提升李庄抗战文化育人效果。以归纳法、演绎法、实践法,分析了李庄抗战文化的德育价值和当前李庄抗战文化传承困境。解构李庄抗战文化的结构特点,及拓展训练组织原理,建立以身体活动为基础,以李庄抗战文化为底色,以拓展训练的团队体验为模型的李庄抗战文化特色团队体验课程。通过反复实践检验与调整,事实证明,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文化体验”更加有利于学生感知和接受;让文化的力量更“接地气”地被吸收、认同、传承,具有在和风细雨的体验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该函指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国家意识形态层面,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战起点的"十四年抗战"观点纳入各级各类教材的消息甫一传  相似文献   

9.
抗战文化是中国文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安徽六安在抗日战争中饱受日寇蹂躏,但军民合作奋起抗战,既取得了辉煌战绩,也形成了厚重的抗战文化。六安抗战文化的形成方式和发展途径多样,时代价值鲜明,影响深远。我们应研究、传承与弘扬六安抗战文化中的伟大抗战精神,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安徽红色文化基因,建设新六安,实现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国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宋庆龄为了动员全民族及国际社会力量援助抗战而奔走呼吁,并相继成立了抗敌后援会、保盟以及工合等组织,积极募集资金,支援抗战。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宋庆龄所从事的募捐活动为中国的持久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同时这种活动又在救济难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思想的比较,分析了国共两党在持久抗战的战略基点、核心内容、战略战术原则、战略阶段的划分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区别,从而反映出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也导致了两个不同的抗战战场局面。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所创作和传唱的抗战歌曲粗略估计有近万首之多,本文通过对这些歌曲作类型学和音乐史的研究,客观评价了抗战歌曲在八年抗战中唤起民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以"子弟兵"为主题的抗战歌曲,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抗击日寇、保家卫国、亲民爱民的先进形象。红军军歌唱响革命旋律、边区子弟兵群体的出现及其战绩、子弟兵军歌的产生,是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形成基础。抗战歌曲中有关"子弟兵"形象的主要内容有:子弟兵的英勇抗战、参加子弟兵无上光荣、子弟兵优秀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政治引导表现在:一方面,界定"子弟兵"内涵并赋予其政治意义,规制着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发展;另一方面,以解决军民矛盾问题为导向,引领抗战歌曲中"子弟兵"形象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战儿童文学是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抗战儿童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日渐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孤岛”上海和延安根据地等三大区域。民族救亡的共同目标使儿童文学的主题、风格表现出空前的一致性;不同地域的作家共同描写与讴歌抗战大时代中成长的小英雄、小战士和新的民族性格,使抗战儿童文学呈现出一种昂扬激奋的气氛与慷慨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写下了闪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悲壮而辉煌的一章.其前奏曲究竟起于何时何地,是抗战文学研究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史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新文学史家都认定抗战文学是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而一起发生的;到了80年代,又有一些新文学史著作认为"东北作家群"在"九·一八"以后的创作是抗战文学的先声.其实,这些结论都有违历史真实,因为在中国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才真正是抗战文学的初潮与先声.  相似文献   

16.
读茅盾写于一九三八年二月的《“抗战文艺展望”之发端》,有点点感想。 《发端》涉及了抗战文艺运动形成的时限问题,其中有这样两句:“抗战以来,我们有抗战文艺作品,然而没有抗战文艺运动!”意思很清楚:在“展望”抗战文艺的当时,抗日战争虽早已全面展开,但抗战文艺运动却还没有形成,抗战文艺作品的出现,并不表明抗战文艺运动的“存在”。 对这一论断,《发端》有所解释。“所谓‘抗战文艺运动’,不是多出些文艺刊物,多发表些作品之谓,而是就现实中看清了何者是中心问题,问题的实际怎样,然后由此而决定文艺工作的方案。有了这样的方案,然后文艺工作者不会在心中浮起了‘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八年抗战中,羸弱的中国广东海军,面对当时世界海军强国--日本海军的入侵,毫不畏惧,奋起抗击,抗战初期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战绩;抗战中后期,广东海军在水面舰艇损失殆尽的情况下,运用水雷游击战等战术,有效地牵制、打击了日本海军,有力地配合、支援了中国陆军和盟军的作战,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8.
西南边疆20多个民族奋起抗战,殊死搏斗,保卫家园,是滇西抗战最鲜明的重要特征;以往的大量研究极少实际接触多民族战事,在抗战中,云南各少数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9,(4):52-56
老舍结合戏剧的文体特点与抗战文学的功能诉求,在其首部抗战剧《残雾》中实施了直接控诉、宣讲启蒙、批判警示、符号表征的抗战策略。直接控诉指的是进行抗战话语的直接表达,直接谴责日本侵略者;宣讲启蒙指的是使用布道式宣讲来启蒙读者观众,进而唤醒他们的抗战意识,分为直接宣讲启蒙和间接宣讲启蒙两种方式;批判警示是《残雾》主要的抗战策略。这种策略主要包括表层的现象批判和深层的心理批判,都是为了振聋发聩,揭示阻碍抗战的负面因素,从而引起国民警醒、促进抗战救国;符号表征主要是指《残雾》将一些典型的战时事件符号化、背景化,用以表征抗战时期的动荡局面,主要包括"电话号""警报""空袭"和"北方风景画"等。探究这些抗战策略,有助于了解老舍"戏剧抗战"的一般策略及其抗战书写的惯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战时日方资料《中共概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共概说》认为,中共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重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重视党领导一切的原则,成为中国抗战的核心力量;重视依靠和发动群众,受到民众拥护,深得民心,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可以说,该书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中国的未来。中共抗战的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