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柯泽 《晋阳学刊》2013,(2):92-100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是二十世纪初以来几十年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学派大致经历了早期孕育、全盛时期以及衰败时期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在早期孕育阶段杜威、米德、库利等人为芝加哥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想,并开创了一些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斯莫尔等人在介绍欧洲社会学理论等方面贡献甚多,托马斯等人则通过对波兰移民等问题的研究开启了社会学研究的美国化及应用化,使美国社会学研究脱离了欧洲社会学研究的学院式抽象思辨传统。在其发展的全盛时期,帕克、伯吉斯等人介入到都市生态结构以及都市行为研究,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和应用化特征,并丰富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芝加哥社会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美国二十世纪初以来社会变化与发展的一种反应,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诸如都市问题、移民问题、种族文化问题开始淡化并淡出,美国社会学研究的关注点也发生转移,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也随之而衰落。同时,芝加哥学派不但对美国社会科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催生了美国传播学这样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一些重要成员还直接参与了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看到一本新书是讲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在战后的发展,书的编者将这一发展称之为第二代芝加哥学派。这里之所以提到芝加哥学派至少有两点原因,首先是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其次是他与中国社会学发轫初期的紧密联系。对于前一个问题,略有些西方社会学史知识的人就会清楚,芝加哥大学自派克在30年代的大力倡导之后,芝大的社会学研究蔚然成风,随后出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布鲁默,常人方法论的高夫曼以及直接继承了派克传统的黑金斯等人都出身于或者是任职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与此同时在战后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渐渐出现了一种对派克的传统既有继承又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一百多年来美国社会学研究及主要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这些研究及理论的发展包括芝加哥学派的兴起,结构功能理论的盛衰,社会互动理论的发展,冲突理论的变化,以及世界体系理论的出现。分析了美国妇女及少数民族社会学者在数量上的增加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将如何影响美国社会学研究的方向。文章最后讨论了未来社会学及社会研究在美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土化:中国社会学20世纪20~40年代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中国社会学的建构期。如果说社会学从19世纪末开始的导入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化过程的话,那社会学的建构也正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过程。社会学本土化,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要求,也是社会学学科化的必然。第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派的崛起。当代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将马克思与孔德、斯宾塞同列为社会学的鼻祖之一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中国共产党人的热心传播和倡导,尤其是通过“问题与主义”、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得到了长足发展。在20~30年代,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及学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其经验主义取向也丰富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芝加哥学派经验主义研究有着深厚的欧洲社会调查的传统,它的出现满足了当时芝加哥城市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帕克、托马斯等学者的研究在美国本土得到蓬勃发展。以托马斯对波兰农民的经验研究为例,可以抽象出芝加哥学派经验主义研究的若干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的合理反思可以为中国当前的城市社会研究所用。  相似文献   

6.
犯罪社会学是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分析了后芝加哥学派变量范式霸权给当前社会学研究带来学科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指出应该重新考虑芝加哥学派情境范式的学科意义,以在量化研究的变量范式之外重新拓展社会学研究中的情境范式的质化进路。通过对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概念、萨瑟兰德的职业窃贼研究以及贝克尔标签理论的回顾,明确指出情境范式在犯罪社会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及其对我国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半叶,美国芝加哥学派创立了城市生态学范式,标志着城市社会学学科的诞生,在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芝加哥学派创立的城市生态学范式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它停留在借用生态学原理和概念阶段,从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城市生态模型不具有普遍性。根源在于芝加哥学派并没有完成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结果。百年社会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及自身学科化、本土化和科学化的探索采取了三种形式:导入、建构和停滞后的复兴,而其中每一种形式又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百年社会学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导入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2.建构期,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3.停滞与复兴期,从五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的导入主要得力于三种形式,即大量译介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派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社会学,在新型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百年社会学在建构期崛起了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和社会人类学派,在停滞后的复兴期则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即学科体系上的突破、目标理念上的突破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中国百年社会学的发展主潮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而没有繁荣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也不会迎来健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传播思想史的叙事中,连续与断裂始终相伴而生。前者意味着传统与学派的形成,后者意味着范式革命。二者的关系是传播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帕克被公认为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的关键成员,而且是其中对传播与新闻现象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但是建构了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的凯里对帕克的理论贡献与地位却含糊其辞。凯里为了建构统一的芝加哥学派,忽略了帕克与其他人之间的断裂;他建构了芝加哥学派与哥伦比亚学派的对立与断裂,却忽略了帕克与后者间的某种连续性。打破凯里建构的芝加哥学派神话,有助于我们关注帕克理论中被忽略的部分,尤其是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传播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1928年美国电影研究评议会启动了佩恩基金研究项目,这项由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参与,旨在研究电影与青少年关系的课题受到了传播学史的高度评价,然而这项研究却充满了裂痕:不仅课题内部存在着路径上的分歧及研究设计上的逻辑矛盾,同一子课题的研究也存在着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差异。不同研究者在什么是值得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与问题,以何种方式收集经验资料,以何种方式组织知识生产,怎样理解和看待社会科学的终极目的等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他们构成了两代完全不同的实用主义者。这是美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结果,其结果是导致了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业化和社会科学家的专门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4.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