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冯友兰的论述不少,其中专题性与纪念性论文大大多于专著,特别是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生涯、人生历程、人生方式、人生境界作全面系统地综合研究的专著更为罕见。对冯友兰这位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大师级的真诚哲学家,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历史研究,以使学界对这位志道精思、殚精竭虑、建构独自哲学思想体系,终生为追求中华民族复兴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大师,有全面地正确认识。新近田文军教授的《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韩国即将出韩文版)问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认识、深刻聆悟这位哲学大师的学术志向、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依据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建构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而作为冯友兰先生“新理学”体系构成的“贞元六书”则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哲学。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最终仍要指向人生的问题,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到贞元六书之一的《新原人》,冯先生通过对已有的文化哲学的分析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构化出关于人生境界的体系界分,也最终将对文化哲学的探讨落实到对人主体本身的追问和思考上,这也表现出冯友兰先生对于复兴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和人主体价值的终极关切。  相似文献   

3.
从1920年代起,冯友兰一直把哲学理解为"求好之学",强调用哲学来解决人生现问题.在他看来,哲学就是"人生理想",是"人学",其功用是让人成为圣人.因此,冯友兰的哲学观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气息.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冯友兰的系列哲学著作,其人生哲学的核心是境界说,“人生四境界说”,尤其是“天地境界”思想的提出,是他对中国近代哲学的重要贡献。考察冯友兰一生对“天地境界”问题的研究,张载的《西铭》和“民胞物与”思想是冯友兰“天地境界”思想的重要来源;纵观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横渠四句”对他的人生理想、学术信念以及境界学说,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个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的高下,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而这实为一个自下而上的价值序列,隐含着"新理学"成圣成贤的人生理想.将与此四层境界相对应的人格理解为愚人、常人、贤人和圣人,可以揭示出冯友兰哲学与儒家传统精神的契合相通.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西方文明处于强势的情况下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首先还是要通过中西哲学相似性的比照来解决。在这种比照中 ,张岱年从三个方面超越了冯友兰 :1、在内容上 ,张岱年不再要求哲学家面面俱到地研究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的各个方面。 2、在形式上 ,张岱年把注意力从哲学的形式系统转移到了其范畴和命题上。 3、在方法上 ,张岱年把辩证法、实践、“为学之方”纳入到了哲学方法论框架中。笔者认为 ,张岱年对冯友兰这三个方面的超越 ,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哲学研究方法的角度去探讨冯友兰哲学研究的成功之路。冯友兰的研究方法突出表现在史的方法、反思法及比较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使冯友兰构造的哲学体系别具特色,对后人从事哲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冯友兰,依照“觉解”的程度不同,人生展现为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之不同层次。面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境界层级,人生之最终追求是越上“同天境界”,从而成为圣人。然而,圣人并非因其高远的境界而“出世”,而是“即世”又“出世”即“超世”的,亦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正因为如此,圣人是适宜为王的。冯友兰不仅对此进行理论探讨以引导社会,而且自己亦在此哲学观念下度过一生。即,成为圣人,进而成为王,是冯友兰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学科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一个重要面向就是关于“哲学”的定义,我们认为,冯友兰从早年就坚持哲学需要以人生问题为指归,同时特别注重哲学的“普遍性”,这两大追求为中国哲学学科注入了重要的学科基因。然而因为冯友兰先生受西方哲学柏拉图主义的哲学理解限制,冯友兰先生一度把哲学的重心转向对于名言概念上的抽象的“普遍性”的关注,然而在《新原人》代表的思考中,冯友兰先生以“境界说”与“境界-工夫”合一的视野重新定义“哲学”,将中国哲学兼重视“普遍性存在”(“道体”)与具体性过程(“工夫”“经验”)的特质着重阐述出来,这一思路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哲学”与进行“哲学研究”还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交流对话互动”与“身心实际经验”真正实现“普遍性追求”是我们要“接着”冯先生的工作继续回答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11.
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尤其是"天地境界"给中国现当代哲学界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哲学界对此境界的理解和褒贬不一.通过对"天地境界"的解读来认识"天地境界"以及"天地境界"对当代人人生境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晚年的冯友兰先生在恢复学术自信后 ,总结建国以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经验教训 ,探索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新思路。他提出的关于哲学、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写法等独到见解 ,对于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胡适、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张东荪、张君劢等,而对谢幼伟的思想学术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西方学理的介绍与输入,对西方治学方法的重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阐发,尤其对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综合创新,促进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向现代的转换方面做出过不可忽视的贡献。谢幼伟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有四个特征:以唯心论为主要思潮;反躬实践;宗教式的态度;以直觉作为方法论。他还认为西方现代哲学放弃了二元论而采用一元论的思维模式,主张天人合一、心物同源;倾向于价值理论问题的研究;注重历史和时间概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汲取中国哲学的优秀内容。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对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哲学是接着"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宋明道学中的程朱理学讲的,但他又是在新实在论形式逻辑的影响下,通过理、气、道体、大全这四个哲学范畴的演绎,提出了:事的意义--尤其是人生的意义--是其哲学关注的中心.冯友兰通过"意义"、"觉解"和"心性",为他的新理学构建起了牢固的认识论逻辑框架,从而为"人人"提供了可以攀升"境界"的"悬梯".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普遍关切──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时代性李中华在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创作中,有一部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著作,它就是充分表现冯先生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普遍关切,因而一直饮誉西方的《中国哲学简史》。这部著作英文原本称《中...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从反思的角度规范哲学,阐释了哲学的内容、特征、功能、方法,并通过对哲学与科学、哲学与道德、哲学与宗教、哲学与艺术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哲学的文化地位。冯友兰的哲学观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哲学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对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的阐述及实践作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文化体系,人生理论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容最为丰富、思想最为深送的部分。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①也就是说它所要回答的是所谓人生问题,可以说,人生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一要义。的确,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先贤们对人生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偏爱,对人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人生问题是贯穿中国文化的一条重要线索,也由此在理论上结出了十分丰硕的果实。中国…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的诗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部分,他对“诗”的认识与其对“道”的体认具有基本一致的向度。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冯友兰诗学进行梳理。首先冯友兰认为诗是与情感相关的,诗所写的是具体的情感和事物,但以此所表显的却是情感之“理”,也就是情感之所以为情感,或者说情感的共相和类的特征。传统的比兴手法正可以表显情感之理。最高明的诗能表显哲学的最高本体“大全和道体”,而要作到这一点,诗人必须具有风流的人格,风流的人格也就是人生最高境界──天地境界的审美化。正因为诗能表显理和道,所以诗可以作为一种哲学的言说方式即诗性的言说方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言说方式应该和逻辑推理方法一样,成为未来哲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比较妥善的处理了中西哲学的关系。冯友兰是一位不断求索的哲人,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固有哲学相结合的道路是他学术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