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来潮之前“潮人未知学”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关于唐代潮州州学兴度问题之探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云:“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此语既出,后人遂咸谓潮之有文化乃自韩公始,是以有颂诗“不有韩夫子,人心尽草莱”之句。苏轼碑文显然本自韩愈《请置乡校牒》,但却有逾本意。其实,韩愈在牒文中有一段话至为重要,殊堪注意:  相似文献   

2.
潮州地处闽粤沿海交界处,与台湾南部城市高雄隔海相望,天蓝海碧,风光旖旎,自古人文荟萃、书香鼎盛,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潮州,一片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热土。从6000年前的“陈桥人”到3000年前的“浮滨人”,古老的文明为潮州撒下薪火相传的种子。自东晋咸和六年设立建制以降,潮州一直为“岭东首邑”,是岭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在潮八月,驱鳄鱼、兴教育、倡农业,潮州更是文风蔚起,英才辈出,赢得“海滨邹鲁”的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潮州成为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夫茶、…  相似文献   

3.
雷铎 《社区》2010,(20):29-30
中国有56个民族,有人说潮州人是“第57个民族”。因为汉族当中,有自己语言、全套独立风俗乃至全套文化符号的,只存在于潮州(潮汕地区)。作家王朔跟我说过,20世纪80年代他到潮汕,想做些买卖,不料那感觉“和到了异域没什么区别”;再早一点,1950年代,林彪统帅的四野从东北打到潮汕,南下军官被潮州美女迷住了,许多人复员、转业、离退休以后,不回北方老家,而在潮州“叶落归根”,但几十年下来,他们还是没有学会说这里的“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史上的贬官文化现象,揭示出异质文化互动中的人地因缘.而韩愈与潮州结缘,就韩愈本身而言,首先是如何接受潮州文化环境的问题.韩愈对潮州文化环境的接受具体表现在迎合潮州祭神的民俗及接近潮州的文化名人上;还表现在自贬谪潮州以来,"潮州"成为他一段时间关注的焦点,赴潮路上着意打听潮州的情形,离潮以后多次提及潮州的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因批评时政 ,迁谪荒僻的阳山、潮州。对他这两次迁谪期间的作为 ,学术界分歧较大。据考证 ,韩愈在迁谪期间的作为光明正大 ,德操高洁 ,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提倡古文运动方面的贡献是卓著的。全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论述 :一、关心时弊 ,积极参与思想文化领域论争 ,遏制宗教的危害 ;二、履仁践义 ,惠政爱民 ,兴教育才 ,重情敬谊 ;三、笔耕不辍 ,杰作层出 ,推进了古文革新。同时 ,还以确凿翔实的论据批驳了“韩愈是反对永贞革新的保守派”,“迁谪期间改变了原来反对佛教的主张”,“吹捧宦官”等论调 ,指出这些均属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6.
韩愈刺潮时间很短,治潮政绩不算突出,对潮州和潮人也没有好感,甚至恶语相向,但却形成今日“潮州山水皆姓韩”的局面.究其根本原因,是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据核心思想地位,宋代儒家学者不断地推波助澜,使韩愈在儒学传承中的地位被越抬越高,最终把韩愈治潮这段历史塑造成儒家治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位於广东省东端的潮州市,濒临南海,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广东省著名侨乡。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海岸线136公里,总人口242.45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30万人。翻开潮州的历史,自古人文荟萃,书香鼎盛,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从6000年前的“陈桥人”到3000年前的“浮滨人”,古老的文明为潮州撒下薪火相传的种子。自东晋咸和六年建制以来,潮州一直就为“岭东首邑”,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圆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谪潮州刺史,在潮八月,驱鳄鱼…  相似文献   

8.
<正> “文以载道”这一口号,首先是宋儒周敦颐提出的。韩愈的门人李汉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柳宗元也说:“文者以明道”。我们认为“文以载道”可以作为韩愈一生文学创作成就的一个理论概括和实践说明。但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它和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严格区别开来。宋儒认为“文以载道”只是着重在“道”,主张“文”是可以不学而自成的,谁若重文,那就会导致“玩物丧志”,甚至“作文害道”。而在韩愈看来,“文以载道”只是着重在“文”,是“约六经之旨以成文”,他主要只是希望用“道”来充实和提高“文”的思想内容。宋儒批评韩愈是“古人好道而及文,韩退之学文而及道”,是一种“倒学”。但我们认为:这恰恰证明韩愈作为一个“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的文学家的当行本色。因此,象朱熹那样嘲笑韩愈  相似文献   

9.
谒韩文公祠     
到了潮州,我拜谒了韩文公祠。韩文公祠是纪念韩愈的祠宇。驱车驶过潮州桥,沿东岸往北行数里,一排排历久经年的旧式房屋依笔架山麓那缓缓的坡面,鳞次栉比缀嵌在山脚下。沿着青石板铺成的  相似文献   

10.
叩齿三下     
羊白 《社区》2012,(35):1-1
韩愈被贬到潮州当刺史时,耳闻此地有一大颠禅师,精通佛理,道行精深。他决定去拜见这位禅师。一天.韩愈前来拜访大颠禅师,小和尚把他带到打禅定坐的大师面前。他开口问道:“请问大师,春秋多少?”只见大师一手拈着念珠,另一手叩齿三下,没有回答。大师这一莫名其妙的举动让韩愈如坠云里雾中,不知大师叩齿三下有何深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出合理答案。一转眼三年过去了,韩愈脑中挥之不去禅师叩齿三下的玄机,他一直在苦苦寻找这个答案。  相似文献   

11.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然通过勾稽宪宗仰慕太宗、玄宗之治的相关史料,并将初唐傅奕之<请除释教书>与<论佛骨表>对勘,发现韩愈被贬潮州乃是由于其在行文过程中因檗栝傅文不慎而犯了"十恶"中的"大不恭"之罪,其贬后之懊悔心态也即由此而生.韩愈遭贬后的"惧死心理"并不仅仅因为潮州环境恶劣,而是韩诗中始终贯穿的主题,这其实是其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相冲突的一种体现.这种冲突的激烈和平缓,也就潜在地决定了韩诗或怪奇怒烈或平易清新.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在讲到必须搞清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时明确地指出:“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这就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林彪一类”的阶级本质是什么?林彪反党集团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对于坚定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一步一步地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有再产生的条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同一切修正主义者和修正主义思潮一样,林彪及其修正主义路线不是一种偶然的现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从右倾机会主义立场出发,主观臆造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和“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的所谓“六个战术原则”。这些东西一出笼,林彪一伙就大吹大擂,说这是什么“东北作战的根本经验”,“战斗胜利的  相似文献   

14.
叛徒、卖国贼林彪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在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年元旦这两个多月时间内,林彪一伙连续四次把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写成条幅,并在前面冠以“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公然把“克己复礼”、复辟资本主义作为他们一伙万事中最大的事。为什么在九大以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林彪一伙如此丧心病狂再三挥舞“克己复礼”的黑旗,不是没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再三挥舞的“克己复礼”这面黑旗,是孔子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是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核心,是林彪对马列主义的彻底背叛,是以林彪为总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反革命复辟的大阴谋。我们必须把它批倒批臭,坚决把这场前进与倒退、反复辟与复辟、革命与反革命的严重斗争进行到底。一、效法孔子的“克己复礼”,是林彪路线的核心“克己复礼”,这是林彪效法孔子顽固地要使历史开倒车的反革命纲领,是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核心。孔子要复礼,林彪要复辟,两个人是一丘之貉。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这个反动的政治纲领,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从  相似文献   

16.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史学领域里几乎见不到历史主义了。历史主义曾经被林彪、“四人帮”一伙诬蔑为“唯心史观”,甚至在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主义原则也被说成是一种罪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林彪、“四人帮”相继垮台之后,在他们的反动本质被充分揭露之后,这个问题便找到清楚的答案了。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1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著名论文《师说》中的名句。虽然作者撰文的目的:“盖为当时之弊俗(不愿从师)而言之”(见章学诚《文史通义》),但文中所提教师的职能,在于“传道、受业、解惑”,于余年来脍炙人口,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代表着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自从韩愈提出“左氏浮夸”这个说法以后,历来研究《左传》注释韩文的人都纷纷称引解说,至今不衰.可是,对这“浮夸”二字的理解,却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认为“浮夸”并非浮虚夸大的意见居多.或说浮夸是“繁富”①,或说浮夸系指《左传》文辞“铺张华美”②、文章“波澜壮阔,气象万千”③而言,或说因为“《左传》记事很详,所以说浮夸”④,如此等等.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虽然并不否认“浮夸”二字有浮虚夸大的意思,但却认为韩愈用来评价《左传》不对,批评他身“为旷代文雄,且不能尽识其意”⑤,“于左氏犹为未得其深”⑥.解放后有的文学史著作更是愤愤指责说:“以《左传》的文字失之浮夸”,“这都是那些死守六经为文章正统的迷古派的意见”⑦.窃以为,上述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左氏浮夸”的本意是什么?《左传》到底有没有“浮夸”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对韩愈的一个提法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左传》在中国文学史、史学史上的正确认识与评价,有讨论的必要.一“左氏浮夸”的说法,出自韩愈的骈体散文《进学解》中.这篇文章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韩愈因得罪权势,由职方员外郎改任国子博士,他认为屈才,就以“进学”的形式写了这篇文章来发牢骚,同时也标榜自己,其中一段云.  相似文献   

19.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在解放战争时期,凭着他的“天才”和“灵感”,冥思苦想,将几个数字或概念,忽而排列,忽而组合,炮制了“一点两面”、“三猛”、“三三制”、“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所谓“六个战术原则”。为了招摇撞骗,林彪还恬不知耻地把这种蹩脚的“数字游戏”自吹成是“创造”!其实这是把俄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与杜甫     
这两位伟大诗人,可以说不仅是唐代,而且是中国古代诗坛上的两座高峰。这两座高峰并立,很难分别他们的高下。从唐代起,就曾经有人想在他们两人中抬一个、压一个。李白之后不久有个诗人叫元稹,在杜甫的墓誌铭中说,李白好象还没有沾到杜甫的边,更谈不上进到他的屋里去。抑扬太过分,所以当时的韩愈就不同意,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接下去就讥笑:“不知群儿愚,那用相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