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强 《管理科学》2005,18(5):91-96
现有分析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通过构建以中央政府行为为外生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对中央政策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种种政策选择做出分析,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给垄断部门实施保护以及民营企业对地方官员的公关、民企参与国企改组迟缓等现象做出了解释,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花样翻新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背后,折射的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因此,必须引导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执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强化地方债的预算约束,落实预算法关于违法举债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的执政行为随着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完善而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地方执政行为中的机会主义倾向。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执政行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和谐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行为问题实际上是市场与政府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由于历史、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比较混乱。改革之初,地方政府确实为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做出了具有创造性的贡献,然而现在,地方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代替中央调节经济的种种行为已经成为了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道路上的绊脚石。可以这样说,改革进行到今天,要改的正是政府自身。因此,构建一个规范的地方政府行为框架是本文的主旨,这也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适当举借债务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缓解地方财政资金压力,但过度举债势必造成财政风险。本文探讨了如何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主动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积极建立偿债准备金,使政府债务的举借、偿还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促进地方经济发碾。  相似文献   

6.
政府的投融资行为与当地的财政及金融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的投融资行为不但具有一般投融资的特性,而且还具备较强的政策性,尤其是在经济市场出现混乱或者失灵的状况下,政府投融资行为的重要意义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呈现。所以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各地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构建地方投融资平台,以求在市场动荡不安、经济急速下滑的环境下,拉动当地的内需、刺激消费,扭转急逮下滑的经济形势。但就当前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却并不完善,各种潜在风险的存在使得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现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7.
行为偏好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对环境规制效应存在着显著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偏好的产生以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函数差异为重要条件,同时受到晋升激励机制的导向影响。由于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与环境规制效应显著正相关,因而应从中央政府激励与监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激励与监督环境规制部门双重路径增强环境规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整合民众与企业诉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利益激励与监督引导机制,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是为了压缩地方政府权力空间、明确权力边界、约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使地方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原有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规律,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进行的,地方政府只有正确定位,正确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才能保证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税制改革后,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都拥有更加强烈的激励扩大预算外收入,加大对地区经济的攫取。但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经济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地方政府行为在不同的地区也表现各异,并最终导致财政分权的增长效应呈现出地区性差异。本文通过构造反映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计量指标,运用1997 ̄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的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的结论是:非农产业和非国有制经济越发达,地方政府"攫取之手"就越少。因此,在非农产业和非国有制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反。本文认为加大对预算外收入的约束、改革转移支付体系和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将会逐步扭转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出发展地方公债的关键因素在于地方债务的普遍存在以及相关各级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普遍存在着大量债务,为了使地方债务更加透明化、规范化。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公债的发行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本文论述了地方公债现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其发展水平也是由地方政府的博弈策略选择影响和决定的。竞合博弈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常态,但在博弈过程中,地方政府受到利益协调机制、公共产品供给、行政分割、法律监督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因此,为打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困境,地方政府应积极进行角色转变与重构,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打造合作的硬设施与软环境,创新合作激励机制,建立法律监督与奖惩机制,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方向。作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是对不同部门、地区和人员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中的行为与成绩进行评估。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绩效评估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偏差、激励  相似文献   

14.
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地方政府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有机会主义倾向。随着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完成了经营企业、经营城市和园区的行为转变,下一阶段地方政府有可能经营管制。为此要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行为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主体,并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作用,制约政府权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达成以上目标,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地方政府的养老保险征缴行为。本文基于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征缴方面是否存在逐底竞争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征缴强度会对外资流入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不同地方政府的养老保险征缴强度和实际缴费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逐底竞争假说在我国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征缴方面得到了验证。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顺利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央政府必须重视防范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征缴方面的道德风险,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28):F0004-F0004
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动力”,资金是地方经济的“催化剂”,争取项目资金是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必然要求。当前的形势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国独特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治理制度安排所蕴涵的地方与全国利益冲突和协调机制,提出了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悖论假说,并着重分析了其制度根源。然后,本文依据省份数据,利用多动态因素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国反周期和省份顺周期特征,有助于全国经济稳定但加剧了省份经济波动,这在欠发达省份表现得尤为突出。财权与事权错位导致财政收支分权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具有较明显的非对称影响:支出分权会削弱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全国反周期特征,强化其省份顺周期特征,收入分权的扭曲性影响较弱。官员治理制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干部队伍年轻化和知识化有助于弱化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省份顺周期特征,较长的任期和中央任职经历则具有相反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全国反周期特征的影响较为模糊。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通过引进人才而为发展本地的经济。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引进人才政策的行为轨迹。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地方引进人才政策的梳理,虽然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地方间引进人才政策的非合作博弈政策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探讨地方政府之间是否存在人才政策合作博弈的可能性,最终得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赵静  陈玲  薛澜 《管理世界》2013,(2):90-106
通过研究地方政府在国有产权分配中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分析了政府行为背后的利益取向和博弈行为,指出地方政府具有代理人和自利者的双重角色原型,进而区分了计划型,竞争型、监管型和保护型4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地方国有比例的高低,对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利益选择有显著影响,并决定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方式和结果。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体系,迫切需要政府调整其角色定位和行为激励,改变国有产权分级所有的体制,让地方政府不再直接拥有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亚芬 《决策与信息》2010,(10):170-171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的,由于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划的存在,导致在经济发展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失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健康顺畅发展。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地方政府需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其中区域政府合作是现有体制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在建立举措上指出: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必须要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合理的组织安排、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均衡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