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境内,近一个世纪以来发掘的语言事实和文献表明,在古丝绸之路上,仍然有许多没有完全解开的历史谜团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对其中一些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汉藏语系语言的接触关系 ,认为汉藏语系诸语言相互接触和影响 ,丰富了语言学上“亲属关系”这一基本术语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4.
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成若干语系和语族,比较这些语言形式、对应规律来构拟出突厥语民族文化特征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语言接触影响是一个历时的、自然的动态过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文以青海汉话和青海蒙古语的关系为例,认为所谓"源语"和"受语"关系是可变的,语言接触影响的概念涵盖了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语言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的相互辐射、相互交织的一种复杂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世界上,共有大小民族约两千个。西方学者对这些民族的分类,通常是根据他们的种族特征和语言相近的程度。而且,将两者结合起来,先将人类区分为三至五个种族,然后再将种族划分为语族。这样一种分类法,在方法论上是有毛病的。因为种族属性不是民族共同体的特征;人类学分类跟语言学分类并不相符。与此相反,苏联学者对民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民族共同体的两个特征:文化和语言。根据各民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语言和方言5600多种。语种和方言密度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尼日尔河流域,约有280种;而语种和方言最多的则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在300多万当地人口中竟有1010种语言。在形形色色的语言和方言当中,还有许多十分奇特、有趣的乡土民俗语言。"劳高米拉岛的口哨语言"大西洋东北部的加那利群岛中有个叫劳高米拉的岛屿,是世界上仅有的使用口哨语的地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吹的口哨居然有元音和辅音之分,能够完整地表达所使用的西班牙语。口哨语言不同于说话,不会因大声呼喊而吐词不清,只要能听到口哨声,便能毫不费力地知道对方的意… 相似文献
9.
突厥语民族和汉民族的禁忌语与委婉语比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厥语民族和汉民族的禁忌语与委婉语比较初探●王菲语言似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的魔力,它不仅帮助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进行有声思维,而且能唤起各种想象。于是,禁忌语和委婉语便应运而生。禁忌是古代社会中原始信仰的遗存,是由于人们对不理解的神秘力量的... 相似文献
10.
汉、壮接触诱发的语言变异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汉、壮民族接触在汉语和壮语的历史变迁中的作用,通过民族接触历史跟语言事实之间的互证,来揭示两种语言在接触中所产生的变异机制.历史上壮语受汉语影响的机制是以词汇、句法、音系为次序逐渐深入的借用,而汉语(平话)受壮语的影响机制则是以音系、句法、基本词汇为次序逐渐深入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李全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02-106
语言采集是生态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植物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旨在从当地人的语言来了解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德昂族为例,通过展示该民族语言对茶的分类、认知以及相关的地方性知识,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语言采集不是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的语言决定论的实践,而是对人类在生存环境中适应和选择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宝玉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1(2)
语言接触涉及面很广,需要从语言与语言竞争力、语言本质及语言选择、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民族发展、语言与国家政治等多重角度去反复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语言和语言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和语言群体是同目前民族学界讨论的与民族和族群问题有关的一对范畴。同一语言的使用者不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交际行为和语言认同态度 ,因此语言和语言群体可能是不一致的 ,语言群体相对语言来说应该是第一性的。在没有超方言的民族共同语或标准语的情况下 ,方言更接近语言群体 ,有更多的共同的交际行为和认同感。双语现象的出现使语言群体向更大的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群体发展。文章对影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群体的年龄、地区分布和语言使用场合等因素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的接触历史,以及由此造成的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部分根据其接触历史和现实面貌,指出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接触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化型接触、地缘型接触以及商贸型接触. 相似文献
15.
11世纪70年代编定的《突厥语辞典》中文化语言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变革有较大影响、分化人文地理对语言和方言、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诗歌谚语的哲学观念方面也是如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的。文章对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双语人以及文字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语言观。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关于汉语的政策和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文章还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汉语语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进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语言规划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关于“瓯脱”一词的讨论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何星亮的《匈奴语试释》,其中第十七个词是“瓯脱”,作者认为此词译自匈奴语中与哈萨克语[(?)]同源的词,其词义为“住所”、“定居地”。近年来,《民族研究》杂志上又发表了几篇关于“瓯脱”的论文,有刘文性的《“瓯脱”释》(1985年第2期),张云的《“瓯脱”考述》(1987年第三期)。因为“瓯脱”一词不是汉语固有语词,所以存在原意不明的问题。《民族研究》的两篇文章介绍了历代及现代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地球是一片人类学、民族学大丛林,世界因多民族而多彩。吴金光先生作品集《真实接触》(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以出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亲身经历,观察和感受,思考和探索,告诉你一个多彩的世界,一个人们共同体的生活轨迹。吴金光1981年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民族外事工作,从担任翻译到国家民委国际司副司长,除了做繁多的行政事务工作外,还经常出访,千万里追寻着各民族的足迹。乘火车9天9夜横穿亚欧大陆,坐飞机3小时飞进巴西丛林深处的印第安原始部落。吴金光是个有心人,发现着世界各地的神奇,… 相似文献
19.
20.
一个为社会语言学家所广泛接受的观点就是,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和集团同一性的符号,是集团成员资格和团结一致的象征。豪根曾这样写道,语言“既象社区的法律、宗教和经济一样是一种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同时又是协调其他社会制度使之发挥作用的一种社会工具。作为一种制度,它可以被视为社区集团的一个符号。”既作为交际工具,又作为集团同一性符号的语言,总是伴随着不单单是语言使用者,而且还有不了解这种语言的人们对它的态度和评价。例如,尽管本书的读者中很少有人了解美洲的手势语(Sign Language),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各种手势语作出了一些评价,他们可能在电视里见过这种语言。然而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对待某种语言的态度——是否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