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福利经济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一直都围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展开论述。品牌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影响的研究是福利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从公平角度进行论证,从品牌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收入状况或福利水平角度进行研究。从现实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只涉及了商品数量方面的传统的效用论是不够完善的,从而提出了综合考虑了商品数量和商品质量方面的效用论即商品质量数的效用论。为此,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性价比"、"质量"、商品质量数等概念,并塑造了以消费者商品质量需求曲线与生产者商品质量供给曲线为基础的新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模型,运用比较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品牌商品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水平或福利水平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得出品牌商品可以提高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水平的结论(相对非品牌商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品牌商品提高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寻租理论”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寻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寻租理论”的故乡在美国。它萌芽于60年代,正式确立于70年代,至今已得到长足发展。美国经济学家戈登·图格尔在1967年发表的《关税、垄断和盗窃的福利成本》一文中,就隐约涉及了“租金”及“寻租”的基本原理。而把“寻租”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正式提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他在1974年发表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深入研究了由于政府对外贸的管制而产生的对“租金”的争夺,并设计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计算和论证。后来,这篇文章被经济学界视为“寻租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克鲁格也被视为“寻租理论”的彝祖。 经济租金的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传统的李嘉图学派的经济租金,是指付给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如地租)。后来,马歇尔发展了租金的概念,认为租金除付给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外,还包括付给暂时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布坎南在1980年发表的《寻求租金与寻求利润》一文中,给“寻租理论”下的定义是:“‘寻求租金’一词是要描述这样一种制度背景中的行为:在那里,个人竭力使价值最大化造成了社会浪费,而没有形成社会剩余。”①柯兰道尔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一书给“寻租”下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范式比较,本文的关键部分在于把宏观(加总)成本分析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取代总生产函数作为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为此,我们尝试给出经济资源的演绎定义,在宏观经济成本和经济资源之间建立函数关系。以此函数关系为基础,本文采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框架取代需求一供给分析作为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新的分析框架之下,规模及可变比例的收益递减假设成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不同于以收益递增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推断,一个经济体系的新产业形成过程才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租”或者叫“租金”,其最初含义是指地租,也就是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而应该获得的报酬。本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从有关供给价格的理论中导出了“准地租”的概念。他指出,在均衡价格的决定中,存在着短期的情况。假设因某种原因导致需求增加而价格上涨,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设备固定,又无新的竞争者,所以价格超过生产成本而上涨。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即生产者剩余,是依靠生产设备在某种意义上的垄断而来的,因此可称为“准地租”。可见这里的租已被扩展到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即超过机会成本的剩余。在现代西方经济…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封闭市场为前提,分别在考虑制度成本与不考虑制度成本的情况下,分析了油茶补贴政策的福利效应;当油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需配以相应的价格调控政策才能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准则,因而本研究亦对茶籽油价格调控政策的福利效应展开了分析;得出如有效率地实施油茶补贴及相应的价格调控政策,茶籽油生产者剩余或消费者剩余将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有许多人看到并且确信科学知识生产者的大量流失与他们的收入相对落后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然而,这一关系的制度内涵却远未明确。我在本文提出的假设是,科学知识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以及生产这一产品的制度规范是造成科学知识生产者收益低下的主要原因;而收益低下引致科学知识生产者的流失则跟知识生产者基于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而作出的职业流动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切都发生在科学知识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因此供需关系分析是证实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必要的工具。可以认为,科学知识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供给性服务。科学…  相似文献   

8.
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利益衡量尺度与价值的本质》一文中,我阐述了价值就是用供给成本交换来的需求收入的概念,但尚未分析供给成本、需求收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本文分析这三个问题,并与有代表性的价值观点进行商榷,实际就是阐述价值和价值规律。这里以企业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为实例,分析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的一般形式;对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的具体形式,像资本与利息、货币与价格、成本与利润、劳动与工资、经营与薪金、土地与地租、股票与股息、知识与产权、公共产品与赋税等具体形式,暂且不论。  相似文献   

9.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两个伪问题--评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3,23(5):54-59
分析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的价格、需求价格、供给价格和供给与需求称谓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供求与价格反正比关系是难以成立的.假使商品供求与确切的价格概念,即(单位)供给商品换回的需求货币收入联结、建立关系,那就形成供求商品与供给商品交换需求货币的关系,或与需求货币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则是无法论证、不能成立的伪问题.因为经济人以较少成本交换较多收入、追逐利润避免亏损的行为,反驳了均衡价格和经济均衡的供求均衡、效用最大化的市场交换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股权资本分配中的剩余分配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股权资本分配中的剩余分配原则□卢福财股权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者。股权资本分配是一种最终分配。股权资本分配中体现着剩余分配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股东权益是一项剩余要求权;第二,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剩余;第三,股息(或股利)是利润...  相似文献   

11.
论价格同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由现代社会分工体系引发并决定的。消费者权益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剩余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愈渐显得重要,深入研究价格同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和政策意义。我们应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剩余理论来分析价格同盟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价格同盟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2.
张汉斌 《兰州学刊》2009,(12):82-85
土地价格上涨容易形成“陷阱”,占用过多流动性财富,阻碍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近代我国农地价格从“康乾盛世”开始上扬,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峰值。明清江南区域的“永佃制”即是对农地价格高位和人地高比与产业单一的一种被动应映;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地价格上升势头;然而却在整体上加重了农地资产占用社会流动性财富的特征。近代中国落后主要是因为陷入一个“农地价格陷阱”,致使无剩余积累用于工业化起步。新中国的土地产权公有化具有一定抑制农地高位运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企业会出现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提取的折旧基金与固定资产所需补偿的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不符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实施国家资产的重置价值制度 ,企业应尽快实施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成本与市价熟低法” ,以保证企业成本与利润的真实性 ,为经营决策提供正确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任厚升 《齐鲁学刊》2004,1(5):98-101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依据价值交换的,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提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对此,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层面来看,生产价格与价格相比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对期商品价值的发展形式,即商品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价格,它存在的历史前提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它在量上等于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相似文献   

15.
李仁君 《北方论丛》2002,1(2):73-76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转形问题上只强调,生产价格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以及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各部门的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的关系,对于转形问题极为重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前提,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部门间统一的剩余价值率、部门间各异的资本有机构成以及部门间统一的利润率,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三大理论前提,三者缺一不可.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只有在这三大前提下才能存在.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谋求高经济效益的最根本途径.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过程中,成本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将就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文中以邯钢成本管理经验为例,阐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利益、成本和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应与这些国家国内技术发展水平、投入要素相对价格、消费者收入特征等技术支持要素相适应 ,而不同类型的技术引进对相关厂商的经营业绩、学习效果和未来技术竞争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都不一样。虽然国内厂商因竞争压力有追求最高最新技术的趋向 ,但这些技术在引进后产生的总体利益却可能与其较高的引进成本并不相称。适合发展中国家引进的外国技术应该是那些与国内技术水平差异不太大、接近于标准化或准标准化的新技术。国内的有关政策应当对厂商的进口技术选择作适当的诱导。  相似文献   

18.
专利市场交易价格的实质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鲸 《云梦学刊》2001,22(3):37-40
专利市场具有双边垄断的性质.专利交易的买方根据投资收益、预期风险以及资本边际效率等因素来判断专利需求价格,而卖方根据研究成本、超额利润以及预期风险等因素判断专利供给价格,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之差形成"剩余",交易谈判实质上是对"剩余"的分割.政府促进研究与开发的落脚点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剩余"空间增大,以刺激研究主体和开发主体的R&D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王文锋 《云梦学刊》2010,31(3):149-151
报刊发行经营中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信息不对称导致报刊发行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失效,产生逆向选择问题;激励报刊社虚报发行量,破坏报刊广告市场资源的效率配置;导致读者和广告客户的消费者剩余损失;加速地区性报刊市场垄断趋势,造成社会剩余的无谓损失等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