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首先围绕经济法学的产生、经济立法两个话题,分析学科过往研究上的缺失及其原因。然后,在市场与政府、私域与公域、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析框架中,探讨经济法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分析了经济法的缘起、边界和社会法的品性,勾画这一学科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每一个代表的哲学理论基础,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的哲学理论基础。而在这种概括中,又尽可能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学的深入发展,需要通过创立有效的方法论,来解决传统法学方法论的非自足性问题;需要通过对不同方法类型的拣选与整合,以形成经济法学的方法体系和方法论共识,从而推动经济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经济法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重大发展。本文从信息技术与经济法学课程整合的迫切性入手,论述了信息技术与经济法学课程整合的知识点策略、典型案例策略、情境激发策略、合作探究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学研究中的结构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经济法学30年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得益于包括结构性研究在内的独特研究风格.经济法学界之所以特别重视结构性研究,原因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的特殊要求.研究实践表明,结构性研究对于遵循和揭示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分析和设计法律与经济的互动,具有其优越性;结构性研究应当与普适性研究相结合.且应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要使这门学科立足于法学领域,除了要确立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还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结构严谨的经济法学体系.本文着重阐述了经济法学体系的概念、特性,并对现有教材的经济法学体系作了认真的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经济法学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际经济法学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定位。这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或者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国际经济法学。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情和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法学定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是否和如何告别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法学,使我国国际经济法学与时俱进,在丰富我国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同时,让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真正能够维护我国的国际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涉及的体制和制度问题都是经济法学传统的、固有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在应对这场危机中,经济法学大有可为.住房次级按揭贷款问题及"次贷"危机是典型的"综合经济法律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法,需要动用各法律部门尤其是经济法和社会法的原理,综合系统地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法学是以国际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新兴法学学科。作为制度范畴的国际经济法是调整以国际商业交易为基础的现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作为学术范畴的国际经济法学是对客观存在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并相对独立于国际公法学和国际私法学的法学理论。国内外法学界对国际经济法学的学科性质,多有争论。以国际经济关系的性质研究为基础,加强对国际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该学科的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经济之法,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法学应与经济学就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形成共同话语,宏观调控的含义在经济法学与经济学上应是相同的。众说纷纭的宏观调控概念,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与宏观经济学上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同的,它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依法调整运用其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和行政权力,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微观经济行为的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合法原则、经济平衡原则和经济发展原则。经济法治理念强化了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实现经济发展权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法益目标,“合作”、“均衡”以及“协调”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法本位的角度阐释了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指出两者在利益的承载主体、内在特征和外在干预等方面存在殊异,因而两者是并存的2个法律部门,但两者并非是绝然对立的,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存在着同归,即追求实质公平、保障基本人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庞大的汉字体系中,存在着正反两义共涵于一字的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反训”,其实这个称名并不科学,我们将之称为“反义共字”;而对于“反义共字”的界定,学术界也有分歧,比较混乱,“反义共字”作为世界语言文字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其产生的理据。汉字的“反义共字”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中始终相生、正反相因的思想沃土上。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一是自觉按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二是客观评估"人"的作用;三是高度重视当代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在公有与私有、全球与区域、当代与后代等矛盾之中展开的。它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6.
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共同市场范围内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是理解欧洲市场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分析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立法根据的渐进的宪法性的发展,可以看出消费者保护已经发展成为欧盟的一项共同政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科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邓小平科技理论的理论基点是唯物史观的生产力标准论 ;二是邓小平科技理论是正确遵循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产物 ;三是邓小平科技理论既源于实践 ,又在实践中发展 ,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行政法是否存在或有必要构筑其理论基础,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什么是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以及什么样的行政法理论基础才是目前中国行政法所需要的问题,则是一个虽久经讨论却仍不过时的重要问题。其实,作为一种理论基础,其存在与否以及如何定位,都有赖于理论背后的哲学基础,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丧失了“合法性”。作为行政法上的理论基础,“控权论”可以从“本质—表象”、"工具性—目的性“和”应然—实然"这三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考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与“控权论”的对接与暗合之处,以期对中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的选择乃至重构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正确理解这一基本价值取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本文拟对“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哲学内涵和现实依据作以深入探讨,以对我们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将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相结合的第一次结晶:经济批判是哲学批判得以展开的基础,哲学批判是经济批判的理论提升,社会批判是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的双向展开,只有在经济哲学的视域中解读才不会人为地造成对它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