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洪格力图红山墓葬形制的分析 ,并以大量的出土文物———石器、陶器、玉器为据 ,证明洪格力图墓为红山文化早期的墓葬。  相似文献   

2.
在蒙古国考古文化遗存中,有一种墓葬习俗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的外部形制非常相似,那就是墓上积石的“石堆墓”和“石板墓”文化。虽然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蒙古国的“石堆墓”“石板墓”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巨大,很难做大范围的跨时空比较研究,但将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外部形制、墓葬构筑特征进行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以期对红山文化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积石为墓的葬俗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即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之间,在埋葬习俗方面具有相似性,它反映出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天圆地方”观念的形成,对万物有灵世界及灵魂观念的虔诚笃信。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玉和玉器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而且由于人们不断赋予的各种含义而使它具备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的遗物有石器、玉器、陶器、蚌器、骨器等,其中尤以玉器最为突出。在各地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中,我们常发现有玉器随葬。以玉为葬,以玉为祭,是红山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相当一部分与原始宗教有关,并且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有的可能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人们所佩带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和礼制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已发掘的红山文化墓葬中,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石棺墓出土的玉器最具代表性。其中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21号墓出土玉器数量多、质地精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玉器的组合关系属于最高级的组合,为研究红山文化玉器、葬俗及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玉和玉器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而且由于人们不断赋予的各种含义而使它具备了不同的社会属性。分布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的遗物有石器、玉器、陶器、蚌器、骨器等,其中尤以玉器最为突出。在各地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中,我们常发现有玉器随葬。以玉为葬,以玉为祭,是红山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有相当一部分与原始宗教有关,并且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有的可能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人们所佩带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和礼制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西拉沐沦河流域是红山文化早期遗存分布较多的地区,在聚落形态、经济结构、生产工具、墓葬习俗等多方面,本质地反映了红山文化社会的特点,印证了6000年左右西拉沐沦河流域原始农业的发达及养畜、渔猎业的繁荣。它以充分的考古学实证向世人昭示:红山文化社会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较为先进的经济社会,同时具有以巫或巫覡为起点,经由巫师、祭师到祭司乃至祭司集团这一独特的原生宗教演进模式。这里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北方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种雕塑多以孕妇特征突出,如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像,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本文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000—5000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卍"—"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蒙...  相似文献   

8.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特征。其内部结构及墓葬形制复杂多变,墓葬的方向也不一致,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叠压关系,各有阶段性特征。初步结论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带有自然崇拜色彩的祭祀中心。这是因为随葬品只有玉器和筒形陶罐而没有生活用具,墓向混乱,表明墓主人如生前般各司其职。它还是当地原始农业发达的表现和缩影,其形成时间延续了四五百年。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聚落遗址集中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分布范围较广。有单一居住功能的居住址和聚落、有由居住址和基地组成的聚落以及单一的祭祀性遗址,聚落类型丰富,功能多样。聚落选址位置明确,居住址多选择在河流分布地区的临河高地或向阳地带,墓葬多选择在山梁或较平坦的山顶上。聚落遗址在红山文化早期规模小,种类少,到晚期,聚落规模逐渐...  相似文献   

10.
萨满教,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史前时代、历史时期作为东北(包括辽西地区)狩猎社会(狩猎、捕鱼、采集)的主要精神信仰,支配着其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本文拟根据辽西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墓葬、祭祀遗址的特点以及墓葬、祭祀遗址出土玉器的种类、数量、玉器组合,探讨原初形态萨满教在辽西区的社会功用,以求深入了解史前时期辽西地区先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红山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因具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及亦农亦牧的原始经济结构,曾引起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者的关注。而红山文化独具特色的埋葬习俗,却未在学界引起更多的反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考古新发现及研究表明,红山文化积石冢石棺葬这种以玉、石为载体的特殊葬俗,是中国北方文明起源的一条重要线索。一红山文化自1954年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命名以来,随着田野调查工作的深入和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展开,其文化面貌日渐清晰。作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文化,红山文化北界已越过西拉沐伦河,深入蒙古草原,南界东段已到达渤海沿岸,西段抵河北北部,逼近京津地区;西界达张家口地区,几乎覆盖桑干河流域;东界跨过医巫闾山,贴近新乐文化分布区,近年来在辽北地区亦发现有大量的红山文化遗址分布。显而易见,分布地域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红山文化,在距今大约6500—5000年的西辽河流域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规模。这时的红山居民,亦渔亦猎,亦农亦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组成或氏族或部族等大大小小的文化共同体,繁衍生息在草原植被和森林相结合的丘陵山地。然而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社会普通居民的墓葬尚未发现,即带有氏族墓地特征的墓...  相似文献   

12.
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的不断出现,不仅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红山文化丰富的内涵,而且对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红山文化、探讨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也提供了宝贵资料。红山文化玉器是我国史前时期一个独立的玉器系统,是红山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红山文化玉器认识与研究的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进而解决红山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等较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红山文化是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辽西地区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该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已经被学术界认定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无论是墓葬结构、埋葬习俗,还是彩陶、玉器都是独具特色的,它反映了与黄河流域及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红山文化的大致面貌:红山文化分布地区约占二十二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也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平方公里。这种文化前后延续了近1500年的时间,文化的内涵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原始旱作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渔猎业、养殖业、采集业在经济生活中还占有相当的比重。红山文化最为独特的现象是玉器群的出土,存在着“唯玉为葬”的埋葬习俗和龙神崇拜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华文明起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讨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一、神本社会、王本社会与民本社会为了方便对古史的研究,接近历史的真实,本文认为中华文明的过程是从漫长的神本社会出发,经历了秦汉以来的王本社会,正在艰难地向民本社会过渡的历史。这种变迁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是受到人们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下,人类社...  相似文献   

14.
红山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红山文化玉器的功用及造型等,探讨红山文化不同类型玉器尤其是特殊类玉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内涵.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红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史前文明的代表,对红山文化的英文翻译工作对弘扬中华文化有重要的意义。语言反映文化,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表现,因此对红山文化的英文翻译不仅仅是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对接。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作者在红山文化翻译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分析了红山文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因各自的文化性质和内涵不同而使它们的墓葬各有特点,风格迥异。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不同地域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新石器文化,由于来源和发展关系不同,在相同或不同时期,它们之间所反映的某些共性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个性则是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图腾崇拜的产生与发展是同原始人的思维能力及社会生产的发展及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了史前人类文化最核心部分之一。史前人类的图腾崇拜的社会基础应该是以氏族产生为前提的。根据考古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分析,红山文化早期、中期已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氏族社会在红山文化中晚期得到了充分发展,红山文化时期存在着图腾崇拜,并由此形成图腾制度和文化。红山文化时期已完成原始的自然崇拜向图腾崇拜的转变。在红山文化的中晚期图腾崇拜已达到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8.
红山文化源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文化发现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从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红山文化遗存的大量发现,对红山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红山文化遗存纷乱繁杂,但通过对该文化陶器的分析研究,可知它们大致能归纳为三个组合,代表红山文化发展中的早、中、晚三期。红山文化早期以蜘蛛山遗址T_1层、西水泉遗址F_(17)、H_(18)、H_(10)、H_2诸单位所出遗存为代  相似文献   

19.
红山文化是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文化之一,而红山文化内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玉器研究,是当今研究红山文化的重大课题,它对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中国农业文明发端,中华传统文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回顾与思考红山文化玉器研究,将会推动红山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秉琦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处于“古国”阶段,当时已经产生了基于公社又凌驾于(氏族)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郭大顺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其社会已进入了“原始文明”或“早期国家”阶段。于建设先生用“神本社会”来界定红山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如果把西方的“酋邦”理论与红山文化的考古实证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应把红山文化界定为“酋邦”社会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