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叔伦诗杂考熊飞唐戴叔伦诗,《全唐诗》收录了两卷共二百八十一题二百九十九首又两首诗的五个零句。这近三百首诗,窜伪情况极为严重。此种情况,明胡震亨便已注意到,胡氏《唐音统签》将戴叔伦作品分为三类:一是见于唐人选集、宋人选集及明初高《唐诗品汇》诸编“确然...  相似文献   

2.
《追昔游集》是研究李绅的生平、仕途迁转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其所收诗歌准确系年是研究的基础。对前人系年有误之处进行补正,主要对诗人大和七年到大和九年所做的一组诗的时间线索做一大致的勾勒,并对《过梅里七首》《重入洛阳东门》《新昌宅》三组诗的创作时间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诗义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探析了《古诗十九首》诗义结构的特征,认为《古诗十九首》的诗义特征是直线型结构和链锁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校录平议徐俊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收诗之多,仅次于伯2555唐人诗文选集残卷和伯2567.2552唐入选唐诗拼合卷,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从本卷中辑录佚诗一首 ̄①,黄永武先生《敦煌伯...  相似文献   

5.
敦煌写本《悟真与京僧、朝官酬赠诗》新校张先堂敦煌写本P.3720抄有敦煌都法师悟真《未敢酬答和尚故有辞谢》诗正首,京城大德辨二.、宗兰、圆鉴、彦楚4人赠悟真诗5首。P.3886卷残存京城大德圆鉴、彦楚、子言、建初、太岑、栖白、有分7人一。。。g悟真诗...  相似文献   

6.
《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九首,置于卷下第四位,诗人名下有品评;其品评内容包括总论孟浩然生平与诗风、摘句论析并征引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其选孟浩然诗,题旨包括赠答诗、登临咏怀诗与羁旅见闻诗、慨叹身世诗;其体裁,总计五律六首,七绝二首,七古一首。殷璠选评孟浩然诗,从诗歌总集编撰史、诗歌批评史以及诗歌接受史等角度分析,均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艰难岁月锻诗魂──论杜甫陇右山水纪行诗陈桥生一在陇右的深山穷谷中,"白头乱发垂过耳"①的诗人杜甫带着弱妻幼子辗转跋涉,这真是一段伤心惨目的艰难历程。可是诗人在手持长挖黄独充饥的同时并没有放下诗笔,他给我们留下了《秦州杂诗二十首》及《发秦州》、《发同谷...  相似文献   

8.
在周艾文、于听两同志合编的《郁达夫诗词抄》的第十二页里,有郁达夫先生的“论诗诗”七首,总题目是《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分别评论了古代七位诗家的诗。他们是:李义山(商隐)、温飞卿(庭筠)、杜樊川(牧)、陆  相似文献   

9.
郭弘 《社科纵横》2005,20(6):137-138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代表作,全诗从“喜见”到“言别”过程,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后人生离散聚合的一个侧影,抒发了作者对乍见旋别这一人生特殊时刻触景生情的幽叹歌咏,即真挚的至亲情谊和沉重的世事离乱之感,悯乱哀时的历史沧桑中极富浓郁的人情味。本文浅析了此诗状物写情的特点和平淡中见沉郁的艺术审美价值,从中挖掘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戴复古及其作品考辨三题张继定戴复古是江湖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继承了杜甫和陆游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多悯时忧国之作,诗风清健自然,自成一家。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视为“晚宋之冠”。有《右屏诗集》、《石屏词》传世。但是,也许由于戴复古一生不曾人仕,布衣终...  相似文献   

11.
上海锦章图书局石印的《绘图千家诗注释》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再版的《千家诗》,其中所收南宋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的全文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注释说:“半亩方塘,言其小也。”“‘谓’设为答词。”“‘源头’水有本源而长流不竭也。”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家塾藏板《注释千家诗》中收集的朱熹《观书有感》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本书的注释说:“半亩  相似文献   

12.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薛涛,一代风流才女,蜚声唐代诗坛,文人名士争与唱和者有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孤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祜等二十余人,计诗作五百余什,但十不存二,《全唐诗》存诗八十九首,《薛涛·李治诗集》存诗九十二首。千余年来,对其毁誉迥异,褒之者,谓“唐有天下三百年,妇人女子能诗者,不过十数。娼妓诗最佳者,薛洪度、关盼盼而已”②,“文采风流,为士  相似文献   

13.
北宋熙宁六年(1073)杜陵田概编就《樊川别集》,序云:“集贤校理裴延翰编次杜牧之文,号《樊川文集》二十卷,中有古律诗二百四十九首。且言杜牧始少得恙。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疑其散落于世者多矣。旧传集外诗者又九十五首,家家有之。”所言“集外诗”,即《樊川外集》。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始著录,据田氏序  相似文献   

14.
党薇薇 《学术交流》2012,(Z1):119-120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其中萧统将诗文划分为38类,并第一次将祖饯诗与挽歌作为诗歌的类型载入总集。祖饯,其实也就是一种祭祀道路之神的仪式或活动,萧统在"祖饯"类下收录了八首诗,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些诗歌已经很难看出祖饯的特点,更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浙江学刊》2023,(6):202-209
贫富分化历来都为论民生者所重视。自杜甫开创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写作程式之后,中晚唐民生诗普遍选择通过戏剧化的贫富对比来达到批判现实、关怀民生的写作目的。进入宋代,政治地位的提高促使士大夫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指点江山,而是站在上位者的立场表现出对民众的自觉趋近,将社会视作一个上下牵连的有机整体。同时,他们在政务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对于民间疾苦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悯农”,不同职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乃至农人内部的需求分化都被纳入了观察范围。与这些转变相应,宋代民生诗逐渐突破了传统的怨刺模式,在写作内容、价值取向和情感基调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6.
小巧玲珑的形式美 诗之为诗,首先以审美的愉悦映入读者感官的是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苏珊·朗格《艺术问题》13-14页刘畅园的诗歌,形式短小,自由流畅,留给读者、一种复杂多样的运动感觉。如《海与我》: 海 很大 我 很小 我不怕海大 印给他 一串一串脚窝 他不嫌我小 用浪花 给我唱歌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节写人与海对比,人不过“沧海一粟”。文字已经筒省到不能再少了。人与海不成比例的误差,从诗的形式感上显露出来。后两节从人的意志和精神去写海,赋予人的力…  相似文献   

17.
姚家育 《社科纵横》2006,21(5):101-102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诗人艾青不断重写和开掘的结果,它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关键词都有特定的含义,而诗的情感内核是对苦难大地的深沉的爱。《我爱这土地》一诗可以看作是艾青抗战初期以“土地”为中心意象的系列诗作的总结,也是艾青诗集《北方》的压卷之作。  相似文献   

18.
《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刊登的拙文《英中异形诗探析》中,我们将汉语异形诗分为盘中诗、回文诗、宝塔诗、画字诗四种。实际上,盘中诗应属回文诗一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西方异形诗的影响,我国现代也出现了写类似英语里具体诗(con-cretepoem...  相似文献   

19.
<正>下面我们就以黄庭坚和杨万里两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为例,从具体的诗来看一下宋诗的特色,之后再来看钱钟书本人诗的特色。首先,我们先举一首诗来看黄庭坚诗的特色。黄庭坚有一首诗题目是《寄黄几复》,是写给他的朋友黄几复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20.
从三首《望岳》看杜甫诗歌的发展、变化郭其云在杜甫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三首同题的《望岳》诗,分别咏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时间各不相同,登泰山之作是青年时期所写,而西岳诗是杜甫四十多岁时的作品,南岳诗则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时完成的。三首望岳诗,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