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6):95-98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理论在公正学说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理论内涵丰富、实践特征鲜明,对"法治"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揭示,为法治实践提供价值和理念的前提与基础,为法律和制度的运行提供支撑,为依法治国实践提供目标指向,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的法治实践需要公民具备公正德性,这就需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公正,架构现代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法治公正是指与法治相关的公正,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称与平衡,包括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立法公正是科学立法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程序公正和立法结果公正的统一,不公正有私心不可能科学立法。执法公正是联系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桥梁,它决定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能否顺利落到实处,它也是执法形式公正和执法结果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司法程序公正和司法实体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有严格的时效性,迟到的司法公正等于司法不公正。法治公正之所以成为依法治国的生命线是因为公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确保立法公正,其次要保证执法公正,此外要筑牢司法公正的底线,最后还要正确认识理解把握现实法治公正问题,全民积极认真守法。  相似文献   

3.
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自由、平等、公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法治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之一,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价值和制度的统一。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法治反腐是新常态下公信力最高、透明度最大、公正性最强的反腐方式,法治反腐坚持法治的内在价值和主导理念治理腐败,因此法治反腐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良法和善治两个方面。良法是善治的先决条件,善治是良法的内在目的,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法治反腐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应当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应当反映国情、社情、民情,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善治是法治的目标,善治包括民主治理、依法治理、贤能治理、社会共治以及礼法合治等内容。建设法治体系,必须以良法推进善治。善治本身是规则之治,需要贯彻实施良法,同时需要以良法促善治、保善治。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6年完成的伟著《政治学》中完整的阐释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强调依法治国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提倡法律的神圣权威以及法治优于人治的社会观念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亚氏法治思想体系的解读,认为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培育市民社会是实现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而良法的确立也必须是在本土资源自然演进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公正作为德性——亚里士多德公正德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性就是品质。亚里士多德把公正德性定义为公正品质,认为它是公民行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事情的品质。公正德性是一种个体德性,但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德性,因此可以称之为“非个体的个体德性”。把公正解释为介于纯粹利他主义和纯粹利己主义之间的品德是错误的。罗尔斯的公正理论视正义为制度的首要价值,对亚里士多德作为德性的公正提出挑战,同样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分析了法治的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将纠纷解决所要追求的公正划分为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这是大部分学者长期以来的习惯认识。但在程序法治的视野中,就纠纷的解决来说,应当认识到,通过公正的纠纷解决程序所产生的结果理应被视为是公正的,强调实体公正实在无任何益处可言,因此有必要抛弃实体公正的说法,集中资源构建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含义极其丰富、见仁见智的政治哲学概念,法律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则具有明确性、规范性、统一性等特质,因而以法治的方式规定并实现公平正义,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普遍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一方面存在种种不公现象,另一方面也出现滥用公平正义概念寻求不正当利益的现象,这就需要把对公平正义的不同认识及其诉求尽可能纳入法治轨道,通过法治方式、途径和程序实现公平正义。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自觉守法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法治应当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价值,而不适于考虑实体要求。虽然在一些国家范围内法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但宏观来看,法治并不应仅限于形式领域,更应当有正义的追求,“法律乃公正与善良之艺术”|而就国际法自身而言,国际法体系尚处于初级的、不成熟的法律状态,不适于仅仅考虑形式,而必须同时强调良法和善治。因国际法不成体系,故追求形式法治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国际法的程序不足,故树立形式法治也近于无本之木|国际法的二元体系使缺乏实体法价值的形式法治容易误入歧途。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国际法治的倡导应当将良法和善治结合在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人类自身理性关怀的方式和手段,只有良法才能体现人文价值。能够反映公平正义原则,逻辑结构和内容合理并保障人权的法律,才是良法。在法治社会,人人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是最高的办事原则,法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公信力,才具有最高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也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宪法学角度看,必须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明确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行良法之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法治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法治原则下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的宪法、立法、司法和执法实现路径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法治景观.  相似文献   

16.
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法的形式正义以及与之对应的实质正义作了分析,认为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式正义:其一,与社会正义相对应的制度正义;其二,与具体正义相对应的抽象正义;其三,与实体正义相对应的程序正义。并认为三种形态的形式正义都与法治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法的形式正义的标准和局限性,分析了法治对形式正义的局限性之包容态度。最后认为,推行法治首先就是倡导形式正义;为了推行法治,实质正义在两种情况下是可以舍弃的。  相似文献   

17.
法历来以社会正义、秩序、自由以及效益为其基本价值追求.我国当前正在实行以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理想的实现,其实质就是法的价值被不断实现的过程.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价值目标具体体现为追求正义的实现,良好的秩序,自由与人权的真正保障以及在正义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法学历史中永恒的理想,正义价值是国际私法的首要价值,正义价值对于国际私法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德治——基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治和德治都有各自的功能优势与局限,且法治的优势即为德治的局限,德治的优势即为法治的局限,因此必须进行法治与德治的最佳配置,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局限得到最大程度的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