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思思 《南亚研究》2010,(1):125-136
蜚声世界的印度电影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女性系列影片,通过探讨女主人公被家庭压抑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印度近代启蒙改革以来女性解放运动所掩盖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推动女性解放进程中,印度男性改革者主张在外部和物质世界模仿西方,促使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同时却在精神和内部领域保持作为“未被殖民的空间”的家庭,于是妇女被迫成为守护印度这一内部精神领域的“受压抑者”。  相似文献   

2.
寓言中有一大类是反映道德问题的,被称为“道德寓言”。自然,明清寓言和印度寓言中也有一批属于这一类。本文试图通过几组寓言的比较,谈谈中国古人和印度古人在道德观念上的异同。当然,因为我们很难抓住某则中国寓言的作者和某则印度寓言的作者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作具体比较,而只能对中印古代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道德思想作些对比,所以,这种比较会显得笼统一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一个侧面去深入了解这两大民族的古代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印度哲学家辨喜的思想,在我国过去很少有人介绍,一年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心川同志所著《印度近代哲学家辨喜研究》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这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东方哲学,特别是印度哲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对增强中印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吸取印度哲学思想中的精华,进一步开展对东方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研究,促进我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作者在其研究课题“为什么进行女性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最初动机是希望更多地了解在作者所工作的英国大学中从事女性研究的学生们的经验 ,尽管通过单元和课程评价的方式 ,或通过口头反馈 ,作者了解到学生们喜欢女性研究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但这些学生也常成为开玩笑的对象 ,甚至遭到其他同学的敌视 ,特别是当他们将女性研究作为攻读学位的课程时。此外 ,近年来有不少文章讨论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一般经验以及从事女性研究的学生们的特殊经验 ,但是这些文献大都是站在女性研究教师的角度或是那些使用…  相似文献   

5.
《小泥车》是一出印度古典戏剧。它的作者相传是首陀罗迦,生平事迹湮没不存,后人虽有种种猜测,至今尚无定论。这剧产生的时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后不很久,有的学者具体主张是在公元后二、三世纪之间。印度戏剧有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了三个印度古戏剧的残卷,1911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2013,(20):64-65
印度女子桑帕特·帕尔在2006年正式建立了女性组织“粉红帮”,成员都统一穿着粉红纱丽。“粉红帮”致力于帮助受到不公正对待、求告无门的印度女性,虽然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也受到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的批评,主要是因为她们集体行动,有时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美敏 《南亚研究》2009,(2):140-150
安妮塔·德赛是现代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妇女心理问题是德赛小说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女性角色的心理,从敏感、神经质到内心的独立,反映了印度现代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群体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德赛女性小说的艺术特色,重点阐述小说的叙事结构模式、意识流叙事手法和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8.
由孙培钧、华碧云两位资深学者主编的新书《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是迄今国内通过分析印度综合国力展示印度国情的第一本。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研究项目 ,作者都是从事印度问题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 ,书中数据新颖 ,材料翔实 ,观点鲜明 ,文字流畅 ,而且有深度 ,有广度 ,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印度在 2 0世纪的成就 ,显示了今日印度的国力与国情 ,预测了印度力争在 2 1世纪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发展潜力与制约因素 ,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作为一个对研究印度有深厚感情的学者 ,我对该书浏览了一遍 ,认为值得向社会推荐。江泽民主席说过 ,现代国…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叙述从佛陀到阿育王这段印度历史的一部专著,作者崔连仲。全书共32万字,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引论部分首先回顾了从印度河文明到恒河文明的整个历史,从印度的史前文化到婆罗门教的产生都分节做了说明,可以使读者对整个印度古代文明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本  相似文献   

10.
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哲学史上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对它的考察应是我们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印度哲学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较完整的叙述自然需要较大的篇幅。本文只能简要地叙述和分析古代印度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念。这里所谓“基本观念”指该国哲学在这方面的主要或影响较大的理论。一、早期宗教哲学文献中的基本观念现存印度最早的宗教历史文献是吠陀 (Veda) ,而较早大量叙述印度哲学思想的典籍是奥义书 1。在吠陀和奥义书中 ,都记述了古代印度哲人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在吠陀中 ,叙述这方面内容较典型的赞歌是…  相似文献   

11.
张喜贵 《学术交流》2001,1(6):131-134
庾信作品中现存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前期生活于萧梁宫廷的诗人,其笔下的女性多以镜前丽人的面目出现,她们春风得意,艳丽华美,虽人数众多但缺少个性,多是一个个美人的剪影.而后期由于身世的变迁,犹如美女被迫改嫁,其笔下的女性也一变为闺中怨妇,代自己抒写内心的隐秘.  相似文献   

12.
颜治强 《南亚研究》2010,(4):134-144
对于印度英语文学的起点,学界普遍采用血统定位法,即从当地出生的第一位作者算起。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当时的政治现实所造成的局限,这种方法未能说明这种文学的本质特征,既未能确定其真正的起点,又给今天的研究造成了混乱。文章首先分析印度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含义,指出英属印度与独立印度的区别;然后从大一统的印度入手,揭示社会需要英语和英语文学的原因;最后从20世纪30年代的几个代表人物,推导出印度英语文学的本质特征,从而解决了其起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王安忆小说伦理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平 《学术交流》2005,42(6):155-159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动来积极建构的自我价值,充分展示出贫民尊严的力量.她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Indian policy if we think about it as an emergent behavior of the American policy making process. It is what the political system does and does not do that relates to Native nations. From a perspective guided by complexity theory, Indian policy appears to be about assimilating Indian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not about assimilating Indians into the larger American society. After suggesting that the Indian Gaming Regulatory Act of 1988 is only the most recent in a long history of assimilation policies to emerge from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ndian gaming revenues brighten, and paradoxically, threaten the future of American Indian tribes.  相似文献   

15.
倪思然  常瀚文 《创新》2012,6(6):108-110,128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不仅是伟大的诗圣,而且在小说创作中取得了显赫的艺术成就。通过剖析普希金在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可以从其作品所体现的善恶观、爱情婚姻观和幸福观三方面洞察作家追求个性自由独立,彰显崇高人性理想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的语言文化观与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南亚研究》2009,(2):129-139
印度历史、文化、社会及其进步人士的民族独立观和复兴思想,对章太炎社会革命学说和学术理念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章太炎依据自己在小学方面的特长,以印度文字为参照,对中国文字的发音、起源等问题进行考证、清理和净化,形成独立、完整的汉语言文字学系统,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萧统对陶渊明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文 《求是学刊》2003,30(2):91-96
<陶渊明传>是现存最完备的陶渊明传记.<文选>第一次以缜密的哲学与艺术思维对陶渊明的作品进行开创性的遴选和艺术价值的判断.<陶渊明集序>是陶学史上第一篇学术论文,它使陶学进入了哲学研究的层次.萧统的文学创作对陶渊明的接受有新成就.萧统的陶学成就达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顶峰.  相似文献   

18.
In films, the Magic Negro is a stock character whose supernatural gifts promote the success of a White protagonist. A character with parallel traits found in a number of mystery series is the Magic Indian, who has supernatural connections and abilities unavailable to others. In his Walt Longmire mysteries, Craig Johnson develops a strong supernatural thread with the agency of Native American characters who can be considered Magic Indians. While Johnson's Magic Indians share similarities with Magic Negroes, they exhibit key differences in the way their spirituality is presented that make them more realistic characters serving an education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Future human service providers will interact with homeless persons in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 practice contex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social work courses who are pursuing degrees in human service programs toward older and younger female and male homeless individuals. Respondents (N = 207) were given one of four vignettes in which a character was identified as an older male, a younger male, an older female, or a younger female who was frequently seen near an interstate highway, talking to him/herself and appearing unkempt, thin, and frail. Most respondents perceived the vignette character as mentally ill, neglectful of health, likely to have HIV, tuberculosis, hepatitis A and/or hepatitis B and/or hepatitis C, likely to experience suicidal thoughts/ideation, and to have head lice/scabies/body lice. Older men were more likely to be perceived as military veterans with a history of mental illness and substance abuse. Older women were least likely to be perceived as having a history of substance abuse or using a handout to purchase ethanol. Older women were perceived to be homeless because they could not afford other living accommodations. A general linear model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7 of 41 items that respondents answered based on the gender and age of the vignette characters. These percep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homeless persons will require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