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太平天国有自己的宗教,这是学术界一致的看法。太平天国宗教,通常被称为“拜上帝教”、“上帝教”、“拜上帝”或“太平天国基督教”。在一些论著中,太平天国宗教及其组织被等同看待。大多数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宗教及其组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当然是因为从宗教学而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包括精神的“宗教观念”方面,又包括实体的“组织机构”方面。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组织是否存在,学术界历来有不同说法。笔者在《“拜上帝会”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在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下,创立了拜上帝教。他组织和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拜上帝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它包含着拜上帝信徒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邪恶势力的反抗。拜上帝教的思想来源是:西方基督教;儒家思想;中国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拜上帝教的宗教宣传和仪式规定,在起义中起到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重大作用,使广大太平军战士,团结一致,奋勇斗争。但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发展,它的消积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天京事变是拜上帝教毁灭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拜上帝教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运动,这场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农民运动,曾披着与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迥异的宗教神学外衣,奉拜上帝教(或曰太平基督教)为国教。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在接受了基督教某些成份的基础上创立的。关于洪秀全为什么会接受基督教的问题,史学界多从当时社会背景及个人因素寻求答案,笔者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可是旧式农民战争高峰的太平天国,偏偏以宗教的旗帜作号召。有人说: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教“神学的异端。”就算是横逸旁出的“异端邪说”,也仍然是宗教神学。洪秀全正是把贫苦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阶级利益、需要和要求,隐蔽在这种“异端”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革命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震惊中外的农民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本文试就冯云山在太平天国革命准备时期的革命活动,做初步的探讨,并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一) 冯云山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也是最忠实的信仰者。在封建社会,农民革命往往披上宗教外衣。这是因为:“当时人民唯一能领会的语言是宗教的预言”。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  相似文献   

6.
洪秀全汲取了基督教的一些仪式、教义,并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教及民间封建迷信思想交糅融合,创立了太平天国的新宗教一拜上帝教。关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儒家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学术界已有不少文章加以论述。关于佛教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近来也有文章开始探讨。而对道教与太平天国的关系,目前则尚缺乏专门文章涉及。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以就教于同行。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道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采取了包罗百家、兼容并蓄的态度。它把老庄  相似文献   

7.
爆发于19世纪50—60年代的太平天国革命,正是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矛盾冲突、渗透融合,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时期。因此,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太平天国带有近代色彩,具有了超越同时代人的近代开放意识。它适应了时代潮流,反映着时代特征,具有时代精神。在中国思想意识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对外开放意识的表现 (一)从思想上学习西方,引进、利用、改造基督教,创立“拜上帝教”。 历代农民战争,往往以中国传统宗教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上帝”观念是拜上帝教教义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源于《劝世良言》,是中西合壁的产物,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起了兴奋剂和麻醉剂的双重作用.作者较系统地分析了“上帝”观念对太平天国历史和思想的影响,并对洪秀全和洪仁玕的宗教观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外政策的异同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作用,但对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却不够注意。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太平天国将拜上帝教与其封建政权相结合,形成了类似“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够客观的。实际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在拜上帝教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宗教活动,这些宗教活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壮大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和致命的。  相似文献   

11.
就发动和组织起义而言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成功的。然而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种种缺陷 ,当上帝教上升为统治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时 ,它便日渐暴露出其先天不足的一面 ,既无力继续胜任太平天国精神支柱的角色 ,也无法阻遏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上下离心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到了后期 ,洪秀全的宗教活动已不像前期那样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而是一味强化自己作为真命天子的权威 ,故而无法挽救其内部的信仰危机。另一方面 ,在拒绝认同基督教的同时 ,洪秀全又激烈反孔 ,这就使得他的宗教在洋人和国人眼里都成了“异端”。总的说来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失败的 ,其理论更多吸收的是中西文化中的弱点或缺点 ,而不是双方的优点。太平天国覆亡后 ,缺乏生命力的上帝教便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2.
论拜上帝教的二元化领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8 4 8年杨秀清取得代天父传言权 ,拜上帝教因此形成杨秀清、洪秀全两个教主。宗教的二元化领导酿致的最终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不仅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而且加速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向封建专制政权的转化。洪秀全因此失去军心和和民心 ,而遭失败。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自身的腐败和专制而导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从东方和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和太平天国革命本身的实际出发,认为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激发了中国社会内部矛盾而引起的;是在中国陷于瓦解状态和“半文明制度”的新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太平天国是打着宗教旗帜和以民族形式出现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侵略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马克思对太平天国革命可能出现的前途作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预测,同时又预言太平天国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洪秀全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他对太平天国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从农民民主主义的平等要求出发,利用外来的基督教义和拜上帝的宗教仪式,吸取儒家思想中的某些內容,为农民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洪秀全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给了太平天国历史进程以巨大影响,正因为如此,研究洪秀全的思想,对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就是一个必要而且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既源于基督教,又掺杂、糅合了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洪秀全对儒学,是既反对孔子崇拜和大力抨击,又利用它来改造基督教教义,以有利于拜上帝教的传播.洪秀全对儒学的反对与利用同时并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亦有不同表现,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洪秀全在创立太平天国革命理论时,一方面借助由西方传入的基督教的语言,来表达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使他的政治理论披上一层宗教的外衣;另方面又按照农民革命的需要,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某些改造,使他的宗教思想具有革命的、政治性的内容。因此,在他的政治思想中,政治理论和宗教观点紧密相连,冶于一炉,成为一种独特的思想。这就是洪秀全的宗教政治思想。这种思想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与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的法律相比,是根本不同的。它颁布了具有根本法性质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建立没有剥削的公有社会,创设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圣库”制度和大体平均分配的供给制度,试行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的制度,颁布了比较健全的刑事法律制度,建立起一套具有民主精神的诉讼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对于捍卫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农民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反对外来侵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运动,它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它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来组织下层群众,这种“崭新”的仪式戒律对于太平天国力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为了加强这种宗教宣传,它与清廷进行了一次舆论战。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洪秀全作为一位伟大农民领袖,不仅发动和领导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而且提出了改革社会,“开创新朝”,建立一个平等“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公有的”人间天国的理想社会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它与太平天国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充满着矛盾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20.
14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本文拟就《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之间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同为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但其产生的基础、内容、性质及作用则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它的产生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直接背景,是对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在军队中所实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