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潇 《科学发展》2016,(12):45-55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是完善城市公共治理、提升治理绩效的重要一环.上海应提升对社会组织作用的认识水平,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填补城市公共治理漏洞:促进社会组织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精细化水平,改善城市公共治理绩效;积极构建整合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治理的格局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完善体制机制、丰富和拓宽参与渠道,提升参与便捷性和有效性;搭建协作平台,促进多主体协作联动,提升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顾昕 《社会学研究》2023,(1):45-67+227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经济社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创新蓬勃、产业升级和财税公正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石,社会保护、社会服务和社会流动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支柱。这六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特征在于践行社会治理的理念,实现多方治理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多种治理机制互补、嵌合、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协作互动以完善行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激活社群机制,建立运作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各领域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创新是时代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治理创新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管理方式与当前的管理格局存在偏差,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度低,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特征和意义,然后分析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问题,最后分析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对社会治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层面的要求,也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首先从社会政策、民间组织、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四个角度,对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作了简要解析,然后根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容梳理出辽宁省社会治理的思路,首先是丰富主体系统,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其次是规范民间组织,实现社会参与的制度约束;三是提高技术水平,构建新型的网络信息平台;最后是坚持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加快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实现辽宁省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玉梅 《现代妇女》2014,(12):54-54
网络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组成部分。只有科学把握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和运行规律,积极运用法治思维,严格遵循法治求,网络社会的治理才会达到预期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以培养契约思维、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权力观等为切入点,将培养法治思维作为提高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我国治理模式将由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新的治理模式建立在成熟的公民社会基础之上。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①社会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主要载体将在我国治理模式转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和公众对于社会组织有了新的角色期待。但是现阶段,社会组织在运行中未能完全发挥其角色功能。本文将分析治理模式转变中对社会组织的角色期待,其在发挥角色功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统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的建设与融合互动,提升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浙江省乐清市委、市政府于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坚持以民政部、浙江省共建“温州市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围绕进一步强化“三社联动”,着力抓好“实平台、强队伍、创机制”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而社区的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等改革任务,以形成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到社区治理一体贯通、一脉相承的治理体系。因此,创新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共建共享格局是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重要理念,同时确立了一种新的治理方式。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仅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发挥主人翁地位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参与方式单一、参与意识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对此,在分析影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因素上提出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刘华 《现代交际》2014,(10):90-9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用"社会治理"替代以往的"社会管理",反映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理念和思维上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它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梳理了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的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治理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并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和制度保障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大力培育社会力量四个方面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关系上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重要工作.同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能否取得成效,最终的衡量标准,是看基层工作有没有得到加强、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群众最终有没有得到实惠、基层队伍是否有了更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的社会治理文化含义 基层社会“治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有序推动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层城乡“治理”文化基础之上,并以“治理”文化的营造推动社会工作发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制"的解体为城市社区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过程中,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社区治理,"多中心"治理都将是最终的理想状态。为此,在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探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入信息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媒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意味着应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通过科学采集,整合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将海量的数据资源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使社会治理过程更为科学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复杂系统理论表明,越是复杂的系统,系统协调的要求越高,协同效应也就越显著。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社会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协同,已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构建社会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淄博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建立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才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以及提高其运转的效能,才能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部署,指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如此高度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任务,不但是中央重新审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理念、成绩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自觉追求。它将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基础,激发社会活力,支撑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9.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在2014年的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艾’,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工作,对各级政府来说是一个难题,涉及千头万绪的工作。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都是宏大的社会工程,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一要有合理的体制机制,二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三要有宏大的和高水平的人员队伍。因此,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社会治理方式的要求,除了要继续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以外,还应该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是一个回应社会诉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探索实践,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创造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将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实现社会治理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