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已有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就其研究背景、理论预设和分类的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尝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敏杰 《浙江学刊》2003,(3):126-131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和比较性特征的概念 ,该群体的成员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护的对象 ,并且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以浙江省为个案 ,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地区也不能漠视弱势群体的存在 ,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成为新世纪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为此 ,作者以浙江为例 ,对弱势群体支持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进行了分析 ,对弱势群体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联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在保定市北市区弱势群体的抽样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引入社会网络理论范式,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深入分析,认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规模小、构成简单、同质性强、缺乏阶层内部整合等特征和问题,而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支持,对培育和强化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广林  胡小浪 《社科纵横》2006,21(12):178-179
关注弱势群体,完善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系统,必须建立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模式。本文围绕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目标,构建了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的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老年人逐渐丧失传统社会尊者优势地位而逐渐沦为社会弱势群体.依据社会支持理论,弱势群体问题不是因其自身原因所造成,而恰是其缺乏必要社会支持的表现.社会支持理论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境遇.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大专院校以及专家学者对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专业性正式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发挥社会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在农村老年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支持,以及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自养能力,是建构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对其福利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民权利理论及结构—行动视角下的社区动员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北京、淄博市部分社区的居民社区参与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动员策略.研究发现: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具有低水平和不平衡的特征,民事权利类参与率较高但频率较低,社会权利类参与率较低且不平衡,政治权利类参与率最低且与普通居民差距最大;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率与就业状况、年龄、居住时间等自身因素及社区认同、社区组织发展、邻里关系、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参与渠道等外部因素显著相关.对比普通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弱势群体的社区参与除了常规动员策略,更需要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陈钟林  孙茜 《社会工作》2011,(10):25-30
本文以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震后孤儿安置"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汶川震后632名孤儿的安置、救助、服务状况的跟踪研究,总结分析了对成都、都江堰、汶川、绵竹、什邡、德阳等灾区和大型安置点的民政干部、服务机构人员、社区工作者、老师、孤儿监护人和孤儿全面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探究了震后孤儿及其监护家庭的生存和社会支持体系现状,发现目前震后孤儿的支持体系存在着社会支持的临时性、心理援助的短暂性、情感支持的脆弱性、制度支持的缺失性等特点进而提出通过强化社区灾后重建综合支持体系,即:法规政策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社会支持体系等,充分发挥社区在为灾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络,为震后孤儿提供稳定、更全面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震后孤儿安置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汶川震后632名孤儿的安置、救助、服务状况的跟踪研究,总结分析了对成都、都江堰、汶川、绵竹、什邡、德阳等灾区和大型安置点的民政干部、服务机构人员、社区工作者、老师、孤儿监护人和孤儿全面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探究了震后孤儿及其监护家庭的生存和社会支持体系现状...  相似文献   

10.
章程  董才生 《学术交流》2015,(4):160-164
社会关系构成了残疾人自身人际层面与组织层面的社会支持,这些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及其相关人员、社区和社会组织等。通过社会支持的结构主义、互构主义和主观评估三种研究取向,对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支持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构建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应立足于专业化的家庭危机干预、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保障和规范化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荣贵  桂勇 《社会》2011,31(6):1-21
“社会资本的后果”是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现有研究倾向于认为,中国城市社区中的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都具有多个维度,两者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基于2006-2007年在上海收集的调查数据,本研究使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集体性社会资本对三种类型的社区参与(抗议型、体制化与公共型参与)的影响。统计结果证实了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之间复杂的联系。此外,对多层次模型的方差成份分析发现,社区社会资本可以解释60%或更多的社区间的差异。这说明,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不仅取决于居民的个人特征,还取决于居民所在的社区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钟涨宝  李飞 《社会工作》2008,(18):41-4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在有非政府组织的地区,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水平要比没有非政府组织地区的农民工高,这种差异尤其表现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冯景 《社科纵横》2008,23(8):124-125
社会网研究是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按照其研究群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中心网研究和整体网研究.本文试图从自我中心网研究的视角对国内社会支持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社会支持的自我中心网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失独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微观层面个别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J市201个失独家庭的实证研究,发现失独家庭主要面临年龄普遍偏大、家庭关系趋于紧张、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经济窘迫、享受来自政府和社区的帮扶缺失较严重等问题。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提出应建立以多元化手段为主的以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家庭等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失独家庭重新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其继续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   总被引:107,自引:0,他引:107  
本文对当前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其优点与缺陷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4):95-98
本文以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主题,分析了近年来学界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已突破单一学科领域的局限,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在研究的对象上有待拓宽、研究深度上有待加强,研究的方法上有所创新。通过综述将为未来研究明确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区老年学习社团,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形式。但多数社区老年学习社团的发展,由于缺少专业师资,活动平台有限,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存在,制约着社区教育的发展。新形势下,社区老年学习社团的发展,要立足于专业化,从发挥老年人自身主动性出发,优先为老年学习社团建立导师工作室,引导社团成员开展志愿服务,培育社团实践基地,组织社团成果展,为社区老年学习社团搭建“以学促学”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472名河南省脱农离村者和338名农村及城市居民的调查,了解到河南省脱农离村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仍然留在农村者,但是尚未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与已经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阶层、收入水平和学历对脱农离村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学历的影响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学历教育的改革优化、社区和单位提供支持等办法,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为脱农离村群体提供实现上升流动的机遇,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石亚  史天琪 《社科纵横》2013,(1):150-152
我国社会工作先行城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情况近些年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内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深度访谈职业社会工作者,探究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从而丰富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研究,为社会工作者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0.
社区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和区位结构,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场具有国际环境背景但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它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环境和设施;更主要的还在人,在于人的精神、满意度、归属感和凝聚力。本文把理论上定义的社区概念和现实意义中的社区实体相结合,以北京市YF社区这一新兴公寓式社区为案例,以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网络理论在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